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叉犀金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叉犀金叉犀金龟属 Trypoxylus,鞘翅目Coleoptera犀金龟科Dynastidae昆虫。体长20-85毫米。触角10节,鳃片部短小。体型长卵圆,体色深红至红褐黑褐,体表光滑或有绒毛 。三对长足强大有力,上面长有许多小刺,末端均有利爪1对,是爬攀的有力工具 [1]

叉犀金龟原图链接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中的叉犀金龟特指戴叉犀金龟,同属的双叉犀金龟即独角仙为三有保护动物。

叉犀金龟成虫常栖息于上。善于飞行,卵生成长,幼虫以腐朽木材为食。生活史比较长,一般1年完成1代,以幼虫过冬。成将卵产在15~20厘米深的土壤中,每次产卵30~100余粒。化30天左右羽化为成虫,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2]

分类争议

1771年,生物学家林奈发现双叉犀金龟,并将其命名为Scarabaeus dichotomus。但是Scarabaeus属是以一种蜣螂为模式种建立的,而双叉犀金龟事实上和蜣螂相去甚远,所以此分类并不合适。1867年,[澳大利]]亚昆虫学家Ludwig Redtenbacher发现云顶兜,将其命名为Myrina pfeifferi。但是1807年丹麦科学家Johan Christian Fabricius已经用Myrina命名了宽尾灰蝶属,根据生物命名法的优先律,云顶兜不能再使用Myrina命名,所以Myrina pfeifferi是无效的。1878年,Deyrolle和法国昆虫学家Léon Fairmaire发现戴叉犀金龟,将其命名为Xylotrupes davidis,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姬兜的一种,后来人们发现这个分类也是不正确的。

1911年,英国昆虫学家Gilbert John Arrow将云顶兜重新命名为Allomyrina pfeifferi,这个学名是合法的,并一直使用至今。而双叉犀金龟和戴叉犀金龟由于和云顶兜形态接近,也被置于此属中。

叉犀金龟原图链接

1920年Minck建立Trypoxylus属,包括戴叉犀金龟双叉犀金龟。此后,争议主要集中于:双叉犀金龟和戴叉犀金龟到底应该和云顶兜同属Allomyrina,还是独立的Trypoxylus。2013年,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希腊塞萨利大学的研究表明,根据染色体分析,双叉犀金龟和戴叉犀金龟的亲缘关系很近,与云顶兜相对较远,而三者和姬兜也都有比较近的亲缘关系。所以Minck的分类法更为合理。

生活习性

成虫有趋光性,会在夜间飞向灯光。

成虫较笨重,不善飞翔,一般在树上吸取树液。有趋光性和假死现象。成虫喜欢水果和树的伤口流出的汁液,幼虫以腐殖土为食,生活史比较长,以幼虫过冬。 [3]

生长繁殖

属完全变态类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一般1~2年完成1代。成虫将卵产在15~20厘米深的土壤中,每次产卵30-100余粒。卵经10~15天孵化为幼虫,幼虫在腐殖土或朽木中取食。幼虫有三龄,经过两次蜕皮后变为老熟幼虫。老熟幼虫在15~20厘米深的土或朽木中做圆形蛹室化蛹,化蛹30天左右羽化为成虫。

栖息环境

叉犀金龟成虫夜间活动,常栖息于树上,白天钻进地下休息。幼虫栖息于腐叶土或朽木形成的腐殖土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吉林华北华东中南华南西南台湾)、朝鲜日本菲律宾[4]

物种分化

国内种类

双叉犀金龟 Trypoxylus dichotoma戴叉犀金龟 Trypoxylus davids(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国外种类

云顶兜 体长20-40mm,浑身布满金色绒毛。雄虫有额角,Y型分叉,前雄背角短而宽,两个分叉很短。

分布于马来半岛加里曼丹岛苏拉威西岛棉兰老岛等地。

分为指名亚种(ssp. pfeifferi)、苏拉威西亚种(ssp. celebensis)和棉兰老亚种(ssp. mindanaoensis)。

双叉犀金龟

双叉犀金龟 即俗称的独角仙,体型大,分布广,数量多。

叉犀金龟原图链接

体长35-85mm,背面光洁或微绒毛,腹面有绒毛。雄虫有长而直的额角,末端分四叉,前胸背角分两叉。体色变化大,从深[[红色]到红褐色再到黑色都有。

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印度东部等地。

分为中国亚种(ssp.dichotomus)、日本亚种(ssp.septentrionalis)、泰国亚种(ssp.politus)、台湾亚种(ssp.tunobosonis)、冲绳亚种(ssp.takarai)、久米亚种(ssp.inchachina)、口永良部亚种(ssp.tuchiyai)等。另有2006年在缅甸北部发现的Trypoxyluskanamorii,可能是一个亚种也可能是独立物种。

犀金龟

戴叉犀金龟(Trypoxylus davidis)。

雄虫体长34-43毫米,体宽19-23毫米。体型长卵圆,体色深棕褐至黑褐,光泽较晦暗。头较小,额角端部深分叉成2支,角柄近中部两侧各横生一棘突。唇基深凹。触角10节,鳃片部短小。前胸背板短阔光洁,纵肋不显,有微细刻点;中央有一前倾前胸背角,端部深分叉。小盾片短阔三角形,有中纵沟。鞘翅光洁。臀板横阔近梭形,光滑、强烈隆拱。胸下密被绒毛。足壮实,前足胫节外缘3齿,基齿远离端部两齿。雌虫漆黑光亮。额部微凹无突,表面颇粗糙。前胸背板端部密被圆刻点,向基部逐渐细小;中部有一“早”形凹坑,其扁圆部分前缘隆升呈横脊,后缘中央有两小瘤突。臀板有一宽横沟 。

叉犀金龟体长3~8厘米,体宽1.8~3.8厘米。体呈长椭圆形,脊面隆拱,为体栗褐色或深棕褐色。头部较小,触角为10节。雄虫头部角状突起的顶端对称地分叉,分叉的顶端与角状突起的中轴几乎是垂直的,背部滑亮。雌虫体型略小,头胸上均无角突,但前胸背板有丁字形凹槽,头面中央隆起,横列有3个小突。三对长足强大有力,上面长有许多小刺,末端均有利爪1对,是爬攀的有力工具。

叉犀金龟原图链接

人工饲养

养殖设施

  1. 饲养房最好建于地势较高、阴暗、潮湿、安静的地方,闲置房屋、旧厂房均可利用,如进行规模化养殖,以建造温室大棚为好。繁殖池则用长100厘米、宽60厘米、深50厘米的水泥池,内铺20厘米厚的腐殖土。
  2. 低龄幼虫用小玻璃瓶单头饲养,内放10厘米厚、透气性较好的土壤。
  3. 老熟幼虫单独放于15厘米高、20厘米宽的器皿中,内铺15厘米厚的腐殖土,置于黑暗的环境中待其化蛹。

环境条件

饲养以温度26℃、空气相对湿度50%~60%为最佳。温度低于20℃时,叉犀金龟的活动能力明显减弱,高于30℃,则幼虫的残废率会增加。幼虫需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成虫生存环境过湿,则易生螨虫。

保护级别

戴叉犀金龟

戴叉犀金龟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CITES附录:暂无 。[5]

叉犀金龟属所有种被列为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即三有保护动物

保护措施

现有保护措施:在1988年11月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将戴叉犀金龟定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并于1989年3月1日施行。

应进一步采取的保护措施:①禁售禁捕。②组织调查,计划。

视频

参考文献

  1. [王成斌.中国犀金龟亚科分类研究及区系分析 (鞘翅目, 金龟科):华中农业大学. 硕士,2010]
  2. [英]克里斯托弗·奥图尔.昆虫百科全书: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
  3. | 昆虫视界,引用日期2014-07-10
  4.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编,中国农业昆虫 上,农业出版社,1986.12,第533页]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引用日期2015-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