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江浙民系

(重新導向自 吴越民系)

江浙民系又稱吳越民系,由吳越國衍生而來。

主要集中生活於江蘇省南部、浙江省絕大部份以及上海、江西的東北部、福建北部、安徽南部一帶。江浙民系可理解成江南民系,更為豐富的「江南」這一詞條也可作一定意義上的參考。

江浙之地的傳統之一便是重文,這也鑄就了江浙民系的文化性格,提高了江浙人的文化素質,為江浙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準備了充足的動力。

目錄

基本內容

追溯起源 文明最早起源

江南一帶的文明,如河姆渡文化[1]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等。屬古代中原人所稱的百越地區。吳國的王室來源於周室,越國王室源於夏室。吳地的人民最初被中原民族視為蠻族,至春秋已經與周的諸侯國廣泛交流,經過春秋戰國以及秦漢以後,已經成為漢民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吳地的語言是今天的漢語方言吳語的源頭。 吳國地區的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成為後世的吳文化。 吳、越二國史實見諸文獻,始自春秋。《春秋》、《左傳》、《國語》等史書都有載。吳王闔閭都於姑蘇,越王勾踐都於會稽。後來兩地連年交戰,彼此文化上相互滲透同化,最終融為一體。 後期隨着北方連年戰亂,開始有中原漢族南下,在晉朝五胡亂華之後,大量北方漢人貴族豪強南渡到江南(包括後來靖康之變後的宋室南遷),從而又將中原漢人的血脈融入其中。

常用語言

江浙語言即吳越語,也作:吳語。是吳越民系的母語,通常認為蘇州話具有吳語的代表性[2] ,蘇州一帶的太湖流域也是吳語的發祥地。後來因上海的經濟突破發展,故吳語的代表方言從蘇州逐漸轉移到了上海。現在也有人因上海話在國內外影響力較大而將其當作代表。上海話即是江南話極具代表性的方言,而上海話就是一種蘇州吳語的基礎上混化了寧波吳語而成的吳語支系。

經過幾千年的變化,吳語在不同地區都產生些許的變化(例如曾經做過都城的杭州,詞句音調較蘇州上海話會有不同),有些原吳語地區受外來語言影響嚴重,出現較明顯變化甚至流失。(同樣曾經作為都城的南京,僅剩部分偏區保留吳語以及舊城區在現代方言上留存的一些吳調。)

江西的東北部、福建北部、安徽南部一帶也還保留着些許吳語。

視頻

江浙民系 相關視頻

走遍德清—馬家浜文化
中華文明探源系列——良渚文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