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夏志清(1921年2月18日-2013年12月29日),江苏吴县人,生于上海浦东,中国文学评论家,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曾任教北京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等校。[1]
夏之父为银行职员,夏于1942年自沪江大学英文系毕业时,已大量阅读了中国文学名著。1946年9月随长兄夏济安至北京大学担任助教,醉心于欧西古典文学,因研究威廉·布莱克档案(William Blake Archive)论文脱颖而出,取得留美奖学金至耶鲁大学攻读英文硕士、博士。[2]
夏志清1947年到美国计划学习英国文学,然后回中国教英国文学。1951年,他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的主题是现实主义诗人乔治·克拉布(George Crabbe)。
在纽约州立学院任教时,获得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又称洛氏基金会)赞助,完成《中国现代小说史》一书,成为第一本严肃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英文著作。数年后,他又发表《中国古典小说史论》,进一步奠定他学者评论家的地位。[3]
1961年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席。2006年7月,当选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院士,是该院成立以来当选时最高龄的院士,夏志清表示“好像在作新娘子”。
“夏氏兄弟”夏济安、夏志清,两人启蒙了白先勇、王文兴、陈若曦等重要作家。
夏志清2013年12月29日在曼哈顿去世,享年92岁。[4]
中国文学研究
夏志清快人快语,评断作家作品眼光独特、利落敢言,从不拐弯抹角。夏志清发表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为中国文学研究制定了新规则,一些被忽略或因政治原因被贬斥的作家,因为他的评价而被重新估量;而另一些人则被拉下了神台。夏志清极推崇张爱玲、沈从文、钱锺书与张天翼,认为《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而《围城》则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他对鲁迅和老舍却颇有微辞,认为鲁迅“胆子太小”,一直以来被过渡追捧评价过高,比鲁迅更具讽刺能力的左翼作家张天翼,却长久地被大家所忽略。他也喜爱萧红,认为她是继张爱玲之后最厉害的女作家。[3]
著作
- 《中国现代小说史》
- 《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 《文学的前途》
- 《张爱玲给我的信件》
- 《夏志清文学评论经典》
- 《爱情.社会.小说》
- 《人的文学》
- 《新文学的传统》
- 《鸡窗集》
- 《岁除的哀伤》
参考资料
- ↑ 慧眼识张爱玲夏志清病逝 享寿92岁现代文学重要评论家. 苹果日报. 2014-01-01 [2019-01-30] (中文).
- ↑ 没有他们就没有白先勇 私密书信这样谈女人…. UDN. 2016-10-06 [2019-01-30] (中文).
- ↑ 3.0 3.1 尉玮. 忆.夏志清. 文汇报. 2014-01-06 [2019-01-30] (中文).
- ↑ WILLIAM YARDLEY. 夏志清超越的,是中国的边界. 纽约时报. 2014-01-11 [2019-01-3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