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寧夏回族自治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寧夏回族自治區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寧夏

別名: 塞上江南

所屬地區: 中國西北

著名景點: 西夏王陵、沙湖、六盤山

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是中國五大自治區之一。處在中國西部的黃河上游地區,東鄰陝西省,西部、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部與甘肅省相連。南北相距約456公里,東西相距約250公里,總面積為6.6萬多平方千米。自治區首府銀川

寧夏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位於"絲綢之路"上,歷史上曾是東西部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作為黃河流經的地區,這裡同樣有古老悠久的黃河文明。

早在三萬年前,寧夏就已有了人類生息的痕跡,公元1038年,党項族的首領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並形成了西夏文化。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1]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北緯35°14-39°23,東經104°17~107°39之間。寧夏疆域輪廓南北長、東西短。南北相距約456公里(北起石嘴山市頭道坎北2公里的黃河江心,南迄涇源縣六盤山的中嘴梁),東西相距約250公里(西起中衛營盤水車站西南10公里的田澇壩,東到鹽池縣柳樹樑北東2公里處),總面積為6.6萬多平方千米。

氣候環境

寧夏回族自治區深居西北內陸高原,屬典型的大陸性半濕潤半乾旱氣候,雨季多集中在6—9月,具有冬寒長,夏暑短,雨雪稀少,氣候乾燥,風大沙多,南寒北暖等特點。由於寧夏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所以夏季基本沒有酷暑;1月平均氣溫在零下8℃以下,極端低溫在零下22℃以下。寧夏氣候的最顯著特徵是:氣溫日差大,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大部分地區晝夜溫差一般可達12—15℃。 全年平均氣溫在5-9℃之間,引黃灌區和固原地區分別為全區高溫區和低溫區。寧夏降水量南多北少,大都集中在夏季。乾旱山區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引黃灌區年平均157毫米。1995年引黃灌區年降水量203.7毫米, 乾旱山區年降水量317.8毫米。西海固:位於中國西部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是黃土丘陵區的西吉、海原、固原、彭陽、同心等七個國家級貧困縣的統稱。這裡長年乾旱,年降雨量在300毫米左右,蒸發量卻在1000毫米以上,且多發各種自然災害。

地形地貌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處中國地質地貌「南北中軸」的北段,在華北台地、阿拉善台地與祁連山褶皺之間。高原與山地交錯帶,大地構造複雜。從西面、北面至東面,由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和毛烏素沙地相圍,南面與黃土高原相連。地形南北狹長,地勢南高北低,西部高差較大,東部起伏較緩。

南部的六盤山自南端往北延,與月亮山、南華山、西華山等斷續相連,把黃土高原分隔為二。東側和南面為陝北黃土高原與丘陵,西側和南側為隴中山地與黃土丘陵。中部山地、山間與平原交錯。衛寧北山、牛首山、羅山、青龍山等扶持山間平原,錯落屹立。

北部地貌呈明顯的東西分異。黃河出青銅峽後,塑造了美麗富饒的銀川平原。平原西側,賀蘭山拔地而起,直指蒼穹。東側鄂爾多斯台地,高出平原百餘米,前緣為一陡坎,是寧夏向東突出的靈鹽台地。

寧夏按地形大體可分為:黃土高原,鄂爾多斯台地,洪積沖積平原和六盤山、羅山、賀蘭山南北中三段山地。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按地表特徵,還可分為南部暖溫帶平原地帶,中部中溫帶半荒漠地帶和北部中溫帶荒漠地帶。全區從南向北表現出由流水地貌向風蝕地貌過渡的特徵。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處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帶,地勢南高北低。從地貌類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蝕的黃土地貌為主,中部和北部以乾旱剝蝕、風蝕地貌為主,是內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境內有較為高峻的山地和廣泛分布的丘陵,也有由於地層斷陷又經黃河沖積而成的沖積平原,還有台地和沙丘。地表形態複雜多樣,為經濟發展提供了不同的條件。據2004年初統計數據顯示,寧夏地形中丘陵占38%,平原占26.8%,山地占15.8%,台地占17.6%,沙漠占1.8%。

寧夏回族自治區有名的山地有賀蘭山和六盤山。賀蘭山綿亘於寧夏的西北部,南北長200多公里,東西寬15~60公里。山地海拔多在1600~3000米,主峰達3556米。六盤山古稱隴上,位於寧夏的南部,聳立於黃土高原之上,是一條近似南北走向的狹長山脈。

被譽為「塞上江南」的寧夏平原,海拔1100~1200多米,地勢從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黃河自中衛入境,向東北斜貫於平原之上,河勢順地勢經石嘴山出境。平原上土層深厚,地勢平坦。

寧夏南部為黃土高原的一部分,其上黃土覆蓋,厚的地方可達100多米,大致由南向北厚度漸減。六盤山主峰以南,流水切割作用顯著,地勢起伏較大,山高溝深。

在寧夏版圖上,包含了類型多樣的地貌:山脈、高原、平原、丘陵、河谷一應俱全,使寧夏呈現出豐富的自然景觀。

水文特徵

寧夏全區平均年水面蒸發量1250毫米,變幅在800~1600毫米之間,是中國水面蒸發量較大的省區之一。全區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為9.493億立方米,平均年徑流深18.3毫米,是黃河流域平均值的1/3,是中國均值的1/15。年徑流地區分布很不均勻,山地大,台地小;南部大,北部小。年徑流深由南部六盤山區東南側的300毫米,向北遞減至引黃灌區邊緣不足3毫米,相差近百倍,且70%~80%的徑流集中在汛期。

寧夏水資源以硫酸鹽類和氯化物為主。全區平均礦化度大於2克升的面積占57%;黃河寧夏段水質礦化度500毫克/升左右,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質基本符合標準。而中部乾旱帶和黃土高原丘陵區最為缺水,不僅地表水量小,且水質含鹽量高,多屬苦水或因地下水埋藏較深,利用價值較低。涇河水利資源較豐富,但其實際利用率較小。另外,有黃河流域內流區(鹽池)、內陸河區(屬內蒙古石羊河的中衛市甘塘)。

風景名勝

六盤山風景區

六盤山國家自然保護區位於寧夏南部,這裡是北方遊牧文化與中原文化的結合部,文化古蹟較多,自然資源豐富。保護區內有老龍潭、二龍河、鬼門關、涼殿峽、荷花苑、白雲山六大景區60餘個景點。保護區中部有固原古城、戰國秦長城、安西王府遺址等。 北部有須彌山石窟為中心的丹霞地貌風景。

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國家AAAA景區,位於銀川市西夏區,是中國現存最密集的帝王陵區,被世人稱為「東方金字塔」。分布着九座帝王陵和140 多座王公大臣的殉葬墓。

中衛沙坡頭

中衛沙坡頭是國家首批AAAAA景區,位於中衛市沙坡頭區騰格里沙漠腹地,是一處富有濃郁西部特色的著名沙漠旅遊區。

中衛金沙島休閒度假區

寧夏中衛金沙島休閒度假區位於中國第四大沙漠——騰格里沙漠東南緣,與騰格里湖交相輝映,距市區17公里,距中國首批5A級景區沙坡頭20公里,距中衛香山機場7公里,總占地面積4284畝,是沙坡頭旅遊有限公司投資近1億多元,精心打造的集餐飲、住宿、休閒、娛樂為一體的西北首家高端休閒度假別墅區.

金沙島沙中有綠、綠中有水、湖中有島、島中有湖、水相通、路相連、樹成林、鳥成群的自然生態景區,中衛市金沙島位於中國第四大沙漠——騰格里沙漠東南緣,是集沙漠、濕地、湖泊、長城等景觀於一體,融入邊塞文化、大漠文化、軍屯文化的旅遊度假景區 .

平羅沙湖

平羅沙湖位於石嘴山市平羅縣,國家首批AAAAA景區,距銀川市區56公里。

中衛高廟

中衛高廟位於中衛市沙坡頭區,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經歷代增建重修,至清代時已成為一處規模較大的古建築群。

火石寨

火石寨位於固原市西吉縣,由於它的山巒呈現暗紅色,尤其在綠樹的掩映下,如同一團團燃燒的火焰,因而取名火石寨。

禪佛寺石窟

禪佛寺石窟位於西吉縣火寨鄉蟬窯村,因其與固原縣須彌山相連,又稱"須彌山禪佛寺",為唐朝佛教禪宗派流傳聖地。

掃帚嶺石窟

掃帚嶺石窟位於西吉縣城北15公里,火石寨鄉南5公里的石峰群中,因山嶺上生長做掃帚的毛竹而得名,亦稱"雲台山"、"西武當"。

火石寨石窟群

火石寨石窟群從北魏開始鑿造,盛於隋唐,數處石窟均鑿建在百餘米高的石崖絕壁上。

朝那城

朝那城是秦、漢時期朝那縣治古城遺址,位於固原市彭陽縣城西15公里處的古城鎮境內。地處茹河與任山河交匯處的茹河北岸三角平川正中,東瀕店窪水庫,西臨朝那湫,北依羅家山躍。城區良田千頃,乃河水庫北乾渠穿城而過。朝那城,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秦、漢為通往長安的戰略要地,今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