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岛津义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岛津义弘

图片来自super-angelheym

岛津义弘(1535年8月21日-1619年8月30日)是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岛津家大名岛津氏第十七代当主。岛津贵久的次子。母亲是雪窗夫人。幼名又四郎,官位为兵库头、侍从、参议。死后更被追赠正三位。育有儿子久保忠恒、万千代丸以及忠清[1]

生平

早期

岛津义弘于萨摩国伊作龟丸城出生,幼名又四郎。元服后取名“忠平”;1586年接受义昭的偏讳改名“义珍”,翌年又改名义弘。

天文23年(1554年)岩剑城城主祁答院良重联合入来院重嗣蒲生范清菱刈重丰反对岛津氏。当时名叫忠平的岛津义弘跟随父亲贵久,在大隅国西部与联军作战,击败了他们。这也是岛津义弘的初阵(首次作战)。弘治3年(1557年),参与对大隅大名蒲生氏的战斗中,第一次取得敌将首级,但这场战斗中他也因身中五箭而重伤。

永禄3年3月19日(1560年4月24日),丰州家岛津忠亲由于无法抵挡日向国大名伊东义祐的频繁进攻,向贵久求救。贵久让忠平作忠亲的养子,镇守饫肥城。不过在永禄5年(1562年),贵久遭到了肝付氏的猛烈进攻,被迫召回了忠平,使养子协议成为一纸空文。

岛津氏帮助北原氏伊东氏那里夺回了失去的领地。真幸院司北原兼幸有反叛北原氏的迹象,忠平便进入了真幸院之地,从此以后,忠平以饭野城为自己的居城。

永禄9年(1566年),岛津贵久将家督之位让给了长子义久。此时,伊东义祐筑造三之山城,计划以此为据点攻打饭野城。忠平同兄义久、弟岁久一起,趁城未建好之时发动袭击,但遭到伊东氏援军的击败,忠平身负重伤,被迫撤退。

势力的扩大

1572年,在木崎原之战中,忠平率领300名士兵从后奇袭大败伊东军。此战中他勇猛非常,虽然岛津氏方面伤亡极惨重,但也为岛津氏的扩张奠定基础。

1577年,忠平彻底将伊东氏势力逐出日向,铲除了岛津氏的宿敌。而与伊东氏结盟的大友氏得知消息后,迅速派兵攻打日向。在耳川之战中,忠平辅佐兄长义久,大破大友氏。1585年,攻打八代城肥后国守护代阿苏氏投降。他多次代替兄长担任总大将,立下赫赫战功。天正14年(1586年)攻打丰后,逐步蚕食、策反大友氏的领地、城主,然而义弘的军势攻不下志贺亲次所守备的冈城,随后辗转派出分队的其他攻势也遭到大友方各处城主如朝仓一玄阿南惟秀帆足鉴直与其妻鬼御前森镇生宿利外记等人的顽强抵抗而挫败,使得战线的连动不甚顺畅,影响到四弟家久的军势而在坚田合战败于佐伯惟定山田宗昌、攻略利光鉴教的贺鹤城也形势不利,为此义弘受到了家久指责未尽力领导军队进行连动攻势的谴责(丰萨合战)。 此年,接受幕府将军足利义昭的偏讳,改名“义珍”;翌年改名义弘

天正15年(1587年),大友氏向丰臣秀吉求救,丰臣秀吉发动九州征伐。义弘与义久都主张对丰臣氏作战。家久利用擅长的“钓野伏”战术(即诱敌深入),在户次川之战中,一度大破丰臣、大友联军,杀死长宗我部信亲等人,受到吉弘统幸的殿军抵挡才暂缓攻势,后家久趁势北上夺取府内城,使大友家当主大友义统往北辗转逃到丰前龙王城,然而家久与义弘的分队分别于于鹤崎城遭到吉冈妙林尼大败数次、于杵筑城、权现岳城也分别遭到木付镇直狭间镇秀的顽强抵抗,家久本队攻略大友宗麟的丹生岛城也苦战久攻不下。之后丰臣秀长率兵与大友军合流,义弘与家久见敌军势大于是退出丰后,途中遭到佐伯惟定与志贺亲次的连番追击付出了牺牲而狼狈撤退。

随著丰臣军南下进击到日向高城,两方在根白坂之战对峙,岛津义弘为援助率先冲向敌阵的一族之岛津忠邻而拔刀奋勇杀敌,试图激励士气,但由于兵力上的劣势而大败。后岛津军的战况每况愈下,终于在五月八日(西历6月13日),义久决定向秀吉投降,但义弘仍然坚持主战。二十二日,义弘终于被义久说服,派儿子久保前往丰臣军中作人质。义久剃发出家并改名龙伯,由义弘继承家督,但龙伯仍掌握实权。虽然岛津氏被保全,但仅拥有萨摩大隅两国,以及日向国的诸县、真幸院等地。力主和议的岛津家臣伊集院忠栋受到秀吉的赞赏,在九州进行检地。忠栋因此受到岛津氏一门的敌视。

1588年,岛津义弘上洛,朝见秀吉。为了以示恩宠,秀吉赐予了龙伯“丰臣”之姓,义弘则被赐予“羽柴”之姓。

丰臣政权之下

此后,岛津义弘参与丰臣军的小田原征伐,灭亡北条氏。在日本统一之后,丰臣秀吉决定入侵朝鲜庆长2年(1592年),秀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义弘与侄儿岛津丰久都参加了这场战争。义弘的兵团隶属于毛利胜信的第四军团,负责进攻朝鲜的江原道。岛津义弘所率的兵团人数为一万人,是第四军团中人数最多的兵团。不过,在召集出征兵团之时,岛津氏领地发生反对出兵朝鲜的梅北一揆事件,使得岛津兵团渡海之日被迫推迟,此后秀吉不信任义弘,义弘被迫要在朝鲜战场上立功来消除秀吉的疑虑。

在1597年7月的漆川梁海战中,义弘与藤堂高虎等部一起大败朝鲜水军,杀死朝鲜将领元均。8月参加南原城之战。全州会议之后,义弘率兵团自忠清道扶余郡北伐,经过井邑,直到全罗道海南南下。此后自10月末起负责防守半岛南端的泗川。1598年阴历9月,在泗川之战因明军军营中火药库失火爆炸而以七千兵力大破明将董一元五万兵马,使日军免于在朝鲜半岛全军覆没的命运。

露梁海战

九月十九日到十月四日明朝与朝鲜联军原本打算海陆包夹小西行长防守的日军最左翼的顺天城顺天城之战),经过近一个月的战斗之后联军攻城失败,不但顺天城未能攻下,其他两路之兵皆被日军击败。

1598年8月,太阁丰臣秀吉病死于京都伏见城;10月,执掌权力的德川家康五大老决议撤兵,于是向在朝鲜的日本部队下达命令准备撤退。11月,日军以驻在蔚山加藤清正军团为首,开始分批撤退。此时明军则分道进击,由广东南澳水师副总兵陈璘统率新任副总兵邓子龙游击马文焕等部,以战舰数百,分布于忠清道全罗道庆尚道等诸海口预备截击由海路撤退的日军。

原本,小西行长与明军将领刘𬘩达成共识,让日军安全撤军而明军则不追击,于十一月十日准备撤出顺天城,不料明军出尔反尔,派出船队从海上堵住了日军的退路。小西行长于是派人向泗川城的岛津义弘等人求救。 于是岛津义弘、宗义智高桥统增立花宗茂等日军猛将在zh-cn:巨济岛;zh-tw:巨濟島;集结,于十七日凌晨出发前往救援小西行长,而得知日军即将援助小西行长,陈璘邓子龙偕同由李舜臣统率的朝鲜水师出击。双方船队在露梁海上相遇,爆发了史称“露梁海战”战役。

战斗一开始,岛津义弘虽知道明朝联军设伏于观音浦与南海岛西北岸之间,但是为了让小西行长成功撤退,义弘假装掉入明朝联军的埋伏以吸引最多可能的敌军,于是选择了从海峡中间突破的战术。岛津部将桦山久高首先率领部队突围成功,岛津军使出势弱之势意图吸引明朝联军追击,邓子龙眼见日军就要突围成功,赶忙追击岛津军却反而被岛津军的“钓野伏”所包围,李舜臣邓子龙被岛津军包围赶紧前来救援,却身中流弹而亡。在岛津义弘的力战下,日军成功突破封锁,并达成掩护小西行长撤退的目的后,从容撤离战场并与日军主力合流,驶向对马回到九州的名护屋城

关原之战

秀吉死后,岛津氏一门对伊集院忠栋的不满终于爆发。庆长4年(1599年),由于家督继承权问题,义弘之子忠恒杀死了忠栋。此后忠栋之子伊集院忠真发动庄内之乱,岛津氏内部发生了严重分裂,分为以龙伯为首的反丰臣派和以义弘为首的中立派,家臣集团也都分裂为两派,互相斗争。义弘只得将女儿御下嫁给了忠真,达成和睦。不过此后,义弘没有本国岛津军的决定权。

1600年,德川家康发动会津征伐,讨伐上杉景胜。义弘接受家康的邀请,率1000人北上。伏见城被西军围攻时,但是伏见城城主鸟居元忠拒绝其进入伏见城,义弘一怒之下决定加入西军。[2]因为义弘的兵力较少,受到石田三成等西军首脑的轻视,处于次要战场上按兵不动。关原之战前夕,义弘向石田三成提议夜袭东军军营,这个方案得到宇喜多秀家的支持,但石田三成没有同意。在关原战场中在西军几乎瓦解的时,义弘使用“舍奸”战术,由正面突破东军优势兵力包围,击伤东军追击的井伊直政松平忠吉本多忠胜等德川的重要武将。但是这也使他失去多名主要将领,如岛津丰久长寿院盛淳。最终,义弘从伊势撤离返回萨摩。义弘仅有的三百兵力,得以成功突破东军十万多人包围,引起全国轰动。

关原之战后,岛津氏非常担心德川家康会前来讨伐,全境进入戒备状态。愤怒的德川家康命令九州大名黑田氏加藤氏锅岛氏合兵三万讨伐岛津氏。但岛津氏在关原之战中并无重大兵力损失,仍保有一万多的兵力。家康担心九州的外样大名因不满而再度反叛,撤销了讨伐岛津的命令。岛津龙伯便以纯粹是义弘的私自行动为由,以近卫前久为中介,与德川家康交涉,成功保住了领地。义弘辞去家督之位,由岛津忠恒继承家督。

晚年

义弘辞去家督之位后,退往加治木城隐居,随后剃发出家,改名惟新斋。此后,岛津氏由龙伯、义弘、忠恒(后改名家久)共同统治萨摩藩,但义弘、忠恒却与龙伯互相掣肘,关系非常恶劣。1605年,义弘和忠恒计划渡海进攻琉球,龙伯便提出强烈的反对。最终三方于1609年共同派出三千人入侵琉球

义弘于1619年死于加治木城,死时共有13名家臣随他自尽。法名为妙圆寺殿松齢自贞庵主。

影片

戦国No 1武将はこの人!‘鬼岛津’こと岛津义弘の强さには谁もかなわな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