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敕,在古代,就是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的,例如"敕令"即"皇帝下的命令"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敕

拼音; chì

部首; 攵

五笔; gkit

笔画数; 11

笔顺编号; 12512343134

粤语 cik1

释义; 帝王的诏书、告诫

汉字释义; 基本解释

1、帝王的诏书、命令:敕命。敕书。敕封。奉敕。宣敕。

2、告诫:申敕。戒敕。

3、古同"饬",整顿。

详细解释

【动】

1、形声。字从攴(pū),从束,束亦声。"束"指捆绑,约束。"攴"意为"操作"。"束"与"攴"联合起来表示"实施捆绑"、"采取约束措施"。本义:捆绑操作(如对倒伏的小树扶正,把木杆插入土里,然后把小树与木杆捆绑在一起)。引申义:有法定约束力的政府措施或皇帝命令。

2、同本义。

敕,诫也。臿地曰敕。从攴,束声。--《说文》

敕天之命。--《虞书》

其应陛应赏应恤之官兵相应敕部。--明 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袁可立题叙毛文龙奇捷疏》

又如:敕晓(告戒晓谕);敕谕天下(朝廷告谕全国);敕戒(警戒,教诫)。

3、通"饬"。整治;整饬。

既匡既敕。--《诗·小雅·楚茨》

君子以明罚勅法。--《易·噬嗑》

敕身齐戒。--《汉书·礼乐志》

惧余身之未敕。--《后汉书·张衡传》

又如:敕法(整饬法令);敕设(整饬周备)。

4、委任,任命。如:敕目(任命官员的名单)。

5、皇帝下命令。如:敕赐(皇帝命令赐与);敕许(敕命准许)。

【名】

1、皇帝,帝王自上命下之词(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敕。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诏书)。

2、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白居易《卖炭翁》

又如:敕书(皇帝行文给臣僚的文书);敕命(皇帝颁赐爵位或物品的诏命);敕符(书有皇帝命令的凭证)。

词语

敕令、敕勒。

简述

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字也作勅、勑告诫的意思,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由汉代的戒书发展而来,汉初皇帝训诫新任的刺史、太守及三边营官用戒书,后来凡告谕京外各官也用戒书。魏晋南北朝时基本沿用汉制,北周曾将敕书改为天敕。唐代的敕书,分为发敕、敕旨、论事敕及敕牒 4种。官府增减官员、废置州县、征发兵马、除免官爵、授六品以上官等重要事情用发敕,又称发日敕,由皇帝亲笔填写日期;因官僚奏请而颁发的皇帝命令称敕旨;皇帝训诫百官用论事敕;由尚书省粘连牒文发出的敕书称为敕牒。

宋代除沿用唐制外,又增加敕牓一种,用以诫励百官,晓谕军民。元代封赠官员有宣命和敕牒两种,封赠一至五品官用宣命,以白色纸缮写;封赠六至九品官用敕牒,以赤色纸缮写。明代敕的用途广泛,凡皇帝训示中央和地方官员,或委任地方官员时用敕谕,封赠六品以下官员用敕命,敕封或告谕外藩也用敕命。敕命为卷轴式,分苍、青、黄、赤、黑5种,用丝织物织成,葵花锦面 ,乌木轴头。文官用玉箸篆,武官用柳叶篆,绘以升降龙盘绕。敕命封面为"奉天敕命" 4字。敕文首写皇帝的敕辞,次书官员的身世、履历及封赠官爵的品级。末书年月日,盖以"敕命之宝"印。

清代付给地方官员依以行使职权的凭证称之为敕书,也称敕谕,分坐名敕和传敕两种。《乾隆会典》卷二:"外任官,督、抚、学政、盐政、织造、提督、总兵等,撰给坐名敕书;布政使、按察使、道员、运司及副将、参、游等官,止给传敕。"坐名敕写明被任官员的官职、姓名,所列职权较详,因人而异。本官任满时要送内阁缴销。传敕也称流传敕书,敕书内只列官衔,不具被任官员的姓名,所列职权比较固定、简明。本官任满之后不缴销,转交接任者收掌,在本衙门内流传。清代正式敕谕用得较少,一般用于例行的指示,如皇帝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尊号、徽号,例须敕谕礼部详查典礼具奏。修书各馆纂修书史,例须经皇帝敕谕有关官员开馆纂修。敕谕有时也用于向某一地区臣民发布命令,规格较诏书稍低。敕书用染黄纸做成,卷轴形式。一般宽50~60厘米,长2米左右,周边绘以云龙纹盘绕,多满汉文字合璧。

清代敕命明制,用于推恩封赠六品以下官及世爵有袭次者。也用卷轴形式,六品、七品二轴,八品、九品一轴。轴头角质,葵花锦面,色分苍、青、黄、赤、黑5种,绘以升降盘龙盘绕,敕面织"奉天敕命"4字。敕文首书皇帝制词,次书被封赠者的官阶、姓名、功德、封赠的品秩、袭次等。末书年月日,加盖"敕命之宝"印。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卯集下】【攴字部】敕 ·康熙笔画:11 ·部外笔画:7

《广韵》耻力切《集韵》《韵会》蓄力切,$音勅。《说文》试也。《尔雅·释诂》敕劳。《注》敕者,相约敕也。亦为劳苦。《释名》敕,饬也,使自警饬,不敢废慢也。《史记·乐书》余每读虞书,至於君臣相敕。《后汉·安帝纪》能敕身率下。《韩非子·主道篇》贤者敕其才,君因而任之。

又《后汉·光武纪注》汉制度曰:帝之下书有四。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诫敕。诫敕者,谓敕刺史太守。《正字通》宋敕或用之於奖谕,非敕初意。明制,差遣诸臣,予敕行事,备载职守,申以勉词。凡褒嘉责让,$用敕,词皆散文。六品以下官赠封称敕命,始用四六。

又《博雅》理也,谨也,语也,进也。《小尔雅》正也。《广韵》固也,急也。

又《说文》臿地曰敕。 《说文》从攴作敕。《玉篇》本作勑,今相承皆作勅。互详力部勅字注。 敕字原从攴作。[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