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敕,在古代,就是與皇權聯繫在一起的,例如"敕令"即"皇帝下的命令"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敕

拼音; chì

部首; 攵

五筆; gkit

筆畫數; 11

筆順編號; 12512343134

粵語 cik1

釋義; 帝王的詔書、告誡

漢字釋義; 基本解釋

1、帝王的詔書、命令:敕命。敕書。敕封。奉敕。宣敕。

2、告誡:申敕。戒敕。

3、古同"飭",整頓。

詳細解釋

【動】

1、形聲。字從攴(pū),從束,束亦聲。"束"指捆綁,約束。"攴"意為"操作"。"束"與"攴"聯合起來表示"實施捆綁"、"採取約束措施"。本義:捆綁操作(如對倒伏的小樹扶正,把木杆插入土裡,然後把小樹與木杆捆綁在一起)。引申義:有法定約束力的政府措施或皇帝命令。

2、同本義。

敕,誡也。臿地曰敕。從攴,束聲。--《說文》

敕天之命。--《虞書》

其應陛應賞應恤之官兵相應敕部。--明 王在晉《三朝遼事實錄·袁可立題敘毛文龍奇捷疏》

又如:敕曉(告戒曉諭);敕諭天下(朝廷告諭全國);敕戒(警戒,教誡)。

3、通"飭"。整治;整飭。

既匡既敕。--《詩·小雅·楚茨》

君子以明罰勅法。--《易·噬嗑》

敕身齊戒。--《漢書·禮樂志》

懼余身之未敕。--《後漢書·張衡傳》

又如:敕法(整飭法令);敕設(整飭周備)。

4、委任,任命。如:敕目(任命官員的名單)。

5、皇帝下命令。如:敕賜(皇帝命令賜與);敕許(敕命准許)。

【名】

1、皇帝,帝王自上命下之詞(漢時凡尊長或官長告誡子孫或僚屬,皆稱敕。南北朝以後專指皇帝詔書)。

2、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白居易《賣炭翁》

又如:敕書(皇帝行文給臣僚的文書);敕命(皇帝頒賜爵位或物品的詔命);敕符(書有皇帝命令的憑證)。

詞語

敕令、敕勒。

簡述

中國古代帝王詔令文書的文種名稱之一。字也作勅、勑告誡的意思,用於任官封爵和告誡臣僚。由漢代的戒書發展而來,漢初皇帝訓誡新任的刺史、太守及三邊營官用戒書,後來凡告諭京外各官也用戒書。魏晉南北朝時基本沿用漢制,北周曾將敕書改為天敕。唐代的敕書,分為發敕、敕旨、論事敕及敕牒 4種。官府增減官員、廢置州縣、徵發兵馬、除免官爵、授六品以上官等重要事情用發敕,又稱發日敕,由皇帝親筆填寫日期;因官僚奏請而頒發的皇帝命令稱敕旨;皇帝訓誡百官用論事敕;由尚書省粘連牒文發出的敕書稱為敕牒。

宋代除沿用唐制外,又增加敕牓一種,用以誡勵百官,曉諭軍民。元代封贈官員有宣命和敕牒兩種,封贈一至五品官用宣命,以白色紙繕寫;封贈六至九品官用敕牒,以赤色紙繕寫。明代敕的用途廣泛,凡皇帝訓示中央和地方官員,或委任地方官員時用敕諭,封贈六品以下官員用敕命,敕封或告諭外藩也用敕命。敕命為捲軸式,分蒼、青、黃、赤、黑5種,用絲織物織成,葵花錦面 ,烏木軸頭。文官用玉箸篆,武官用柳葉篆,繪以升降龍盤繞。敕命封面為"奉天敕命" 4字。敕文首寫皇帝的敕辭,次書官員的身世、履歷及封贈官爵的品級。末書年月日,蓋以"敕命之寶"印。

清代付給地方官員依以行使職權的憑證稱之為敕書,也稱敕諭,分坐名敕和傳敕兩種。《乾隆會典》卷二:"外任官,督、撫、學政、鹽政、織造、提督、總兵等,撰給坐名敕書;布政使、按察使、道員、運司及副將、參、游等官,止給傳敕。"坐名敕寫明被任官員的官職、姓名,所列職權較詳,因人而異。本官任滿時要送內閣繳銷。傳敕也稱流傳敕書,敕書內只列官銜,不具被任官員的姓名,所列職權比較固定、簡明。本官任滿之後不繳銷,轉交接任者收掌,在本衙門內流傳。清代正式敕諭用得較少,一般用於例行的指示,如皇帝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尊號、徽號,例須敕諭禮部詳查典禮具奏。修書各館纂修書史,例須經皇帝敕諭有關官員開館纂修。敕諭有時也用於向某一地區臣民發布命令,規格較詔書稍低。敕書用染黃紙做成,捲軸形式。一般寬50~60厘米,長2米左右,周邊繪以雲龍紋盤繞,多滿漢文字合璧。

清代敕命明制,用於推恩封贈六品以下官及世爵有襲次者。也用捲軸形式,六品、七品二軸,八品、九品一軸。軸頭角質,葵花錦面,色分蒼、青、黃、赤、黑5種,繪以升降盤龍盤繞,敕面織"奉天敕命"4字。敕文首書皇帝制詞,次書被封贈者的官階、姓名、功德、封贈的品秩、襲次等。末書年月日,加蓋"敕命之寶"印。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卯集下】【攴字部】敕 ·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7

《廣韻》恥力切《集韻》《韻會》蓄力切,$音勅。《說文》試也。《爾雅·釋詁》敕勞。《注》敕者,相約敕也。亦為勞苦。《釋名》敕,飭也,使自警飭,不敢廢慢也。《史記·樂書》余每讀虞書,至於君臣相敕。《後漢·安帝紀》能敕身率下。《韓非子·主道篇》賢者敕其才,君因而任之。

又《後漢·光武紀注》漢制度曰:帝之下書有四。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誡敕。誡敕者,謂敕刺史太守。《正字通》宋敕或用之於獎諭,非敕初意。明制,差遣諸臣,予敕行事,備載職守,申以勉詞。凡褒嘉責讓,$用敕,詞皆散文。六品以下官贈封稱敕命,始用四六。

又《博雅》理也,謹也,語也,進也。《小爾雅》正也。《廣韻》固也,急也。

又《說文》臿地曰敕。 《說文》從攴作敕。《玉篇》本作勑,今相承皆作勅。互詳力部勅字注。 敕字原從攴作。[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