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平堡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新平堡镇位于山西省最北端,今属大同市天镇县。与河北、内蒙古自治区交界,所谓鸡鸣听三省。在古代因与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相接壤,其历史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历代为战略要地[1]

行政区划

新平堡镇辖:新平堡村、义和坝村、刘家房村、高家夭村、水泉夭村、五里墩村、黄家湾村(保平堡村)、四坊墩村、红土沟村、狼窝沟村、柴家夭村、祁家夭村、岳家夭村、潘家夭村、碾岭村、大营盘村、平远堡村、平远头村、八墩村、十六墩村、廿墩村、新平尔村、三墩店村、辛庄子村、南夭村、曹家湾村、常胜山村等。

历史沿革

早在战国、秦、汉时代为代郡延陵,北魏称倚城。迤北为山戎、林胡民族居地,自北齐以后战火逐渐平息,一度旷废。到了明代隶属九边重镇大同,因与蒙古部落战争频繁,修长城、筑堡障,设新平路参将。隆庆五年(1571年)明朝廷在大同得胜口、新平、守口三堡开设马市;新平堡先后设有东马市(平远头)和西马市(古城村)两市。在这里不仅是明廷同蒙古各部族抗争的战场,也是汉族人民同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互市贸易的场所,所以通称为马市。马市的发展以隆庆和议为界,分为前后两大时期,前一时期是明蒙之间官办的朝贡优赏贸易(也夹杂着战争掠夺贸易),后一时期马市性质发生变化,朝贡贸易发展为互市贸易,官市过渡到民市,在更大规模的民族贸易市场上,民间自相往来、有无互通的市易占据了主导的地位。但更重要的不仅仅是政治经济的需要,也是明廷遏制游牧部族一种军事手段,对游牧民族采取战、守的策略,完全是边镇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军事镇戍制度的产物。所以“宣、大二边外之虏,地无他产,汉人与款市,止以弭患,无所利也”。 从而形成以无对有的战争掠夺贸易,但也给明王朝埋下了可怕的祸根。逐渐导致明朝毁灭原因之一。

延陵故城

即新平古城。遗址尚存,位于今新平镇西1.5公里古城村(今属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现存有东城墙,据实地考察,该城东西长约八百米;南北长约九百米,城墙残高二至四点五米,宽六米,为汉至北魏时代古城遗址。遗址内外遍布汉、魏时代灰坑和陶、瓦片。在新平区域,早在战国、秦、汉、北魏时代就修筑过长城。我们今天看到的边墙是明代所筑,其墙体高8-10米,宽6-8米。北、西侧为内蒙古辖地,东侧为河北省

新平堡城

筑于明嘉靖25年(1546年),隆庆6年增修;周长3千余米,高9米,设北、东两门,北称新远门;东称拱化门。城门上均置关楼,东南角置文昌阁(今已不存)。城内布局以主道十字街式并分布南北纵横十六小街[2]。即人们常说的四通八达,这是典型的长城城堡布局,它既方便于出行,又考虑到军事作战的需要。北、东街主要为商号店铺,西街为守备府第。并有真武庙、城隍庙、火神庙、白衣庵、北岳庙、财神庙、镇边寺、金佛寺、关帝庙等众多社会、宗教活动场所。

玉皇阁,亦名镇边楼,位于堡内中央,建于明万历21年(1963),三层两椽歇山顶式建筑;底部为砖券十字过街道;上、下层均有回廊,上层勾栏平座,下层压条砖栏;面宽三间,斗拱四铺作;南侧原有钟鼓二楼。“玉皇”:即道家对天帝之尊称。古代在边镇中央建阁,意在祈求天帝保佑平安,但在实际意义上,新平为戍边重镇,实为指挥作战,既可登高望远,又可观察指挥。站在阁楼上眺望城堡内外,尽收眼底。堡内西街有参将衙门,座北朝南,建于明嘉靖20年(1541)年现存为清代重建,依次为山门(已毁),中军守备堂、参将堂,面积440平方米。

民居:新平民居颇具特色,以堡内西南偶一处较为特别。方向坐北朝南,大门居中,迎面为影壁,壁前两侧二门各通一进东西四合院;均为瓦作单坡式建筑。其中大门、影壁较为独特。大门作硬山式顶。山墙樨头为砖雕装饰,上层为水漫金山寺,中层福、禄、寿三星宴乐图;下层为对称式五级须弥座刻花,中刻异兽。影壁:高3.5米,顶部迭道出椽,三踩单翘,头拱五朵,并饰如意花;两侧下出莲花柱,置花框,内作鸟形图,壁身四角作抹角吉祥花,内有舞狮,中心圆内为嫦娥奔月图;其造型独特逼真,栩栩如生。为民居建筑中少有的佳品。该建筑与普通北方民居布局有所差别,在传统意义上北方民间四合院院落呈南北向依中轴线分布,大门是根据阴阳八卦的道理设在“乾”位,即院子的东南角。

意义

新平古镇历史悠久,长城文化远远流长,虽经岁月沧桑,人们从它长城遗迹和众多的明清古建筑中也能窥探出其久远的历史痕迹。它是永不逝落的文明。

视频

新平堡镇 相关视频

新平堡特色小镇宣传片
新平堡镇——边关要隘《走遍中国》_20121025

参考文献

  1. 山西大同新平堡,东方资讯,2018-04-02
  2. 我眼中的最美乡村75:千年古镇新平堡,山西新闻网,2015-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