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明泰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明泰陵

圖片來自trip

明泰陵為明十三陵之一,明孝宗朱祐樘孝康敬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寢。位于笔架山东南麓,这里又称“施家台”,或“史家山”,于长陵西北3.5公里的笔架山[1]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保护级别:世界文化遗产
  • 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所在: 中國北京市昌平區
  • 分類:古墓葬
  • 時代:明
  • 編號:1-178
  • 登錄:1961年

墓主簡介

  • 明孝宗朱祐樘,為宪宗第三子,成化六年(1470年)七月三十日生,十一年(1475年)十一月八日立为皇太子,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六日即皇帝位,改第二年为弘治元年。
  • 弘治十八年(1505年)六月八日崩于乾清宫,享年36岁,谥“建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十月十九日葬泰陵
  • 孝宗是明代中葉励精图治的贤君。他即位后,首先裁抑宦官及佞幸之臣,太监梁芳、外戚万喜及其党羽均被治罪。又淘汰传奉官2000余人;罢遣禅师、真人等240余人;佛子、国师等780人,被追回诰敕印仗,遣归本土。并调整内阁班底,罢免了不学无术、依附权要的阁臣万安、尹直等人。
  • 由于孝宗一朝,削弱了太监乱政的现象,采取了一些发展经济、挽救危机的治国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出现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时期,史称其时为“弘治中兴”。

修建歷史

  • 泰陵陵事的筹划是在明孝宗去世之后。
  • 《明武宗实录》记载,武宗即位后,即着手筹办孝宗丧事。
  • 礼部左侍郎李杰、钦天监监副倪谦和司礼监太监戴义对武宗说: “茂陵西面有个叫施家台的地方,是个建陵的吉地,大行皇帝的陵寝可以在那营建。”工科右给事中许天锡也向武宗建议,派廷臣中精通风水术的人,前去复视一次。他还提议: “如有疑,亟移文江西等处。广求术士,博访名山,务得主势之强,风气之聚,水土之深、穴法之正、力量之全,如宋儒朱熹所云着,庶可安奉神灵,为国家祈天永命之助。”礼部亦赞成这个提议。
  • 于是,武宗命太监扶安李兴覃观及礼部右侍郎王华等人前往施家台看视,最后确定在那里营建孝宗陵寝
  • 弘治十八年(1505年)六月五日,陵园正式兴工,并定陵名为泰陵。太监李兴、新宁伯谭佑、工部左侍郎李钅遂 提督工程,五军都督府及三大营官军上万人供役,历时四月,玄宫落成,于该年十月十九日午刻将孝宗葬入陵内。正德元年(1506年)三月二十二日,陵园的地面建筑也全部告成。整个陵寝建筑按《明武宗实录》记载包括:“金井宝山城、明楼、琉璃照壁各一所,圣号石碑一通,罗城周围为丈一百四十有二,一字门三座,香殿一座为室五,左右厢、纸炉各两座,宫门一座为室三,神厨、奉祀房、火房各一所,桥五座,神宫监、神马房、果园各一所”。
  • 泰陵营建虽然只有10来个月的时间,但却不是一帆风顺。祝允明《九朝野记》和孙绪《无用闲谈》曾记载,泰陵营建中在开挖玄宫金井时,曾有泉水涌出,“水孔如巨杯,仰喷不止”。吏部主事杨子器亲眼看到,如实上奏朝廷。在古代的风水观念中,金井出水,被视为不祥。这样一来,泰陵非改址不可。当时的督工太监李兴,为武宗所宠信,势焰薰灼,不可一世。他见有人对他主管的修陵事提出了意见,十分气恼。工部左侍郎李钅遂 ,希望陵寝尽快工成,也认为杨子器多言。他们偷偷命人堵住泉眼,上疏说杨子器“诽谤狂妄”,武宗不问青红皂白,下令将杨子器关进了锦衣卫大狱。其他知情官员见状再也不敢提这件事,更不敢为杨子器分辨求情。恰巧,这时有个新被起用的知县,莆田人邱泰,来到京城,见京城对这件事议论纷纷,就上疏说:“子器比奏甚有益,盖泰陵有水,通国皆云。使此时不言,万一梓宫葬后有言者,欲开则泄气,不开则抱恨终天。今视水有无,此疑可释。”武宗觉得有理,命司礼监太监萧敬押解杨子器前往泰陵,一同察看验证。杨子器料到李兴、李钅遂 会堵住泉眼,自己此去凶多吉少,早晨临行时赋诗一首:
  • 禁鼓元声晓色迟,午门西畔立多时。
  • 楚人抱璞云何泣,杞国忧天竟是痴。
  • 群议已公须首实,众言不发但心知。
  • 殷勤为问山陵使,谁与朝廷决大疑。


  • 杨子器他自比战国时代向楚王进献美玉的卞和,认为自己做了杞人忧天的傻事儿。现在,不知朝中谁能为自己雪清这不白之冤。众官员也为杨子器担心,怕他惨遭李兴毒手。
  • 萧敬押着杨子器到了秦陵,李兴果然率领一群打手赶到。他们见了杨子器先是痛骂,接着又要鞭打。萧敬连忙阻止,对他们说:“水之有无,视之立见,何必如此?”又对李兴说:“士大夫可杀,不可辱也。”
  • 回到朝廷,萧敬禀报了泰陵金井无水的情况。太皇太后王氏(宪宗皇后)在宫内听说这件事,传旨说:“无水则已,何必罪人!“杨子器才官复原职,避免了一场杀身大祸。
  • 其实,泰陵金井即使没有出水,但从“风水”的角度看,该陵所见位置的确存在不少不合于“吉壤”条件的地方。如梁份在《帝陵图说》中就曾这样评论泰陵的风水:“山颠巨石,土山戴之。而灵域之脉实生其下,盖天寿山外之山。淆然杂乱,地气不正,穴结无情,非可为弓剑之所也。况乎黑岭南障,一无所见于前。贤庄,灰岭之水出其左,锥石之水出发其右,二水虽合,环绕南流,流而散也。……则皇堂之地不可言,概可知矣!”谈迁在《国榷》中也说:“泰陵临溪水,直流若干里,制又卑隘,识者知其地之不吉矣。”
  • 泰陵在清康熙时有的建筑即已残坏。《帝陵图说》记泰陵祾恩门情况,“今左右两门坏,垒石以塞门”。
  • 此后,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陵园建筑曾经修葺,修葺情况除三座门由琉璃花门改建成砖砌冰盘檐式门楼外,余同茂陵。其现状较茂陵残坏最为严重。

修缮工程

  • 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侵蚀和历史上的人为破坏,泰陵的损坏程度已十分严重,记者看到,泰陵明楼城墙凹凸不平,楼顶瓦片残缺。祾恩殿遗址的石条残缺,风化严重。
  • 2006年泰陵抢修,主要修缮项目为归安碑亭遗存、祾恩殿遗存,对现存残墙做遗址保护;对方城墙体城砖进行剔补,归安剔补宝城墙及内侧登城马道,修复哑巴院及影壁,疏通宝城以外排水系统等。明楼将挑顶揭瓦、进行大木维修,对城墙进行铆杆加固,整体修旧如旧,但是明楼内原有的彩画已经没有存留,因此此次修缮也不会再画上。
  • 泰陵抢修工程预算资金为3800万元,为确保抢修资金到位,十三陵景区已从定陵、长陵已开放景区的门票收入中,筹集专项资金用于泰陵抢修。此次抢修工程,只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抢修,抢修后同德陵、康陵、献陵一样,不对外开放,实行封闭管理。

精彩視頻

明十三陵 明泰陵 (明孝宗朱祐樘) Ming Dynasty Imperial tombs - Tai Ling (Emperor Hongzhi, the 9th Emperor of Ming)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