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家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家拳南拳流派之一。相傳為清乾隆四十八年(1782年)發源於惠州鵝埔角火地村(現屬惠城區河南岸米地村),由村民李義所創,是廣東五大名拳之一。該拳集南派功夫之紮實硬朗,融合北派功夫之快捷利落,獨具一格。嚴景山師傅是李家拳的第六代傳人。又一說法是少林寺僧人李錫開所創,廣東新會李友山在少林五形拳基礎上改進所成。距今250年歷史,手法多變,長、短橋並用。步法靈活,擅用腿法,稍多跳躍。李家拳是以長橋大馬、偏身偏步、樸實剛勁為主。身法上則是以肘攻擊為主,要求沉實穩重,出手準確,由於是以肘攻擊為主,所以也要求着點準確,以避免一擊不中,被別人有機可乘。其拳訣:奇肘卅六有誰知,出挫沉纏捆最宜。剪切盤循成妙用,穿欄拱折護相施。尖橫下反兜歸後,頓揭連攻腕在前。纂伏低尋高割就,平鈎掃腳勢難移、尖橋宜用連肘法,巧妙功夫在頓肘。我橋在上宜頓打,我橋在下用纏攻。拳術套路有五連手、中六連、七連手、三十六肘、哨打、短扣、子午連環棍、雙頭大圈點棍、金鎖連環雙刀等。

內容

形式分為四大類:

(1)拳:有四星拳、三門拳、石尊、小十字、大十字、直路挑打拳、八卦拳、赤練拳、獨腳連環拳、五形散手拳等。

(2)器械:主要有單頭棍、單雙夾棍、中攔棍、長龍棍、南雙刀、單刀、雙鐵尺、鈀頭、魯針、沙刀、春秋大刀、纓槍、雙匕首、散手扇、三節鞭、條凳等。

(3)對練:主要有鐵尺對魯針、鈀頭對單刀藤盾、沙刀對單刀藤盾、纓槍對鐵尺鞭、魯針對鐵尺藤盾;拳對練、棍對練、空手奪雙刀、條凳對雙頭棍等。

(4)麒麟舞:以李家拳獨特的身形步伐和廣東大鑼大鼓音樂伴奏,舞功剛柔相濟。套路內容有單獅、雙獅、群獅等。

創立

觀蛇鶴爭鬥創立李家拳

李義回鄉十幾年後,火地村已從廢墟中重新建立起來,他便在村中設立武館,教村民習武練功。一天,李義正在竹園裡練功,看見一蛇一鶴在竹林里相爭,鶴攻防有致,閃展騰挪;,招招狠毒,起伏不定。李義當時看呆了,忽然心中大悟,遂取南北派之精華,仿蛇、鶴相爭之形態,獨闢蹊徑,創立了李家拳。

李家拳創立200多年來,在河源、花縣、新會、佛山、淡水、寶安、博羅、東莞香港新加坡海內外等地廣為流傳,是一家富有特色的地方拳種,為廣東洪、劉、蔡、李、莫五大名拳之一。

在李義的倡導下,火地村的村民農時耕作,閒時習武,村民身體強健,習武之風得以流傳。只有100多人的火地村,有30多位拳師在外面設館傳授武藝,以武為生。

解放後,李家拳一度迅速發展,其代表人物,第五代傳人李發、李帶參加省、市武術比賽,並多次獲獎;第六代傳人之一嚴景山還任廣東省武術協會常委,中國武術國家一級裁判,惠城區武術協會主席,1988年辦惠州李家拳武術館時任李家拳武術館館長,收學徒1900多人[1]

傳承

第六代傳人無償傳授拳術

由於原李家拳武術館拆建,沒有了館址和訓練場地,武館於1990年被迫停辦,惠州李家拳面臨失傳的危險。2003年李家拳第六代傳人之一李振宗老人從香港還鄉後,出資帶領李家拳弟子重新開館,李家拳又漸漸興旺。

今年50歲的李容光是李家拳的第六代傳人之一[2],其父親是李帶(李家拳的第五代傳人之一)。從12歲起,李容光就跟隨父親學武術。李容光回憶,當時練武太辛苦了,很想打退堂鼓,雖然父親心疼,但父親認為練習李家拳除了可以防身健體外,最主要不要讓李家拳失傳。一年後,李容光有了一些基本功,父親才教其練李家拳的「八卦拳」,後又學了李家拳的「三門拳」。

現在,居住在河南岸螺子湖的李容光,成為火地村李家拳的一名「教頭」,每周五、周六、周日都自費乘車回到火地村,無償輔導李家拳小隊員練拳。雖然年過5旬,但李容光打起拳來還是虎虎生威、動作靈活。

視頻

李家拳 相關視頻

中國·惠州李家拳
八十歲高領李家拳前輩登台展示功夫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