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李正己(733-781年),本名怀玉,营州(今辽宁朝阳市)人,高句丽(高氏高丽)人。唐朝地方割据军阀。 [1]

  • 初为平卢军裨将。乾元元年(760年)平卢节度使王玄志死后,推举内兄侯希逸为帅。上元二年(761年)随军南迁青州。永泰元年(765年)驱逐侯希逸,自领平卢淄青节度使,拜检校工部尚书、御史大夫、青州刺史,获赐名“正己”。寻加检校右仆射,封饶阳郡王。
  • 大历十一年(776年)迁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割据地方,与田承嗣薛嵩李宝臣梁崇义相互勾连。大历年间,趁着汴州李灵曜反叛,乘机占领曹、濮、徐、兖、郓等五州,下辖十五州之地,在藩镇中最为强大。[2]
  • 建中初年,邀约田悦梁崇义李惟岳同叛,屯兵济阴,增加徐州兵力,扼守江淮,迫使漕运为之改道。不久,疽发背死,时年四十九,追赠太尉。

目录

基本信息

姓名    李正己  
别名    李怀玉      
民族    高句丽      
官职    御史大夫、检校司空、左仆射、同平章事 等  
爵位    饶阳郡王  
追赠    太尉    
谥号    忠武(魏)     
出生地   营州
出生时间  733年   
去世时间   781年 
所处时代   唐朝   
主要成就   平定田承嗣叛乱   

人物生平

大历十年(公元775年),田承嗣悍然引兵攻陷相州(今河南安阳市),代宗遣使晓谕诸镇各守封疆,但田承嗣置若罔闻,继取洺(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卫(今河南汲县)二州。正当朝廷震恐、百官束手之际,历来与田承嗣有隙的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主动上表讨之。 [2] 唐代宗遂命成德李宝臣、淄青李正己、幽州朱滔等八道兵马攻打田承嗣。田承嗣见大兵四合,一边分道抵御,一边上表请罪;同时暗中结纳李正己,愿以境内户口、甲兵、谷帛归附。李正己遂按兵不进。田承嗣又以计离间李宝臣和朱滔,致使两方相攻。一场声势浩大的围剿战就此瓦解。田承嗣遂假惺惺上表,请求归朝,李正己屡屡为之担保,朝廷只好不了了之。 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汴宋都虞侯李灵曜发动兵变,自立为留后,并北结田承嗣为援。代宗为了安抚,诏为濮州(今山东鄄城县)刺史。李灵曜嫌官小,不受职务。代宗以为汴宋留后。李灵曜日益骄横,欲效仿河北三镇,凡事自任自专。朝廷忍无可忍,发五道兵马讨之。田承嗣出兵援救李灵曜,皆被朝廷军所败。李灵曜逃走,后被擒,押送京师斩首。田承嗣惶悚,再度上表请罪。李正己替他说话,代宗诏复官爵。 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李正己病死,其子李纳一直封锁消息,自领军政,并参与田悦(田承嗣之侄)发起的叛乱。建中三年,惬山会战之后,李纳自称齐王。

人物轶事

唐朝李正己本名叫李怀玉,是侯希逸的内弟。侯希逸镇守淄青的时候委任怀玉做兵马使。不久流传流言蜚语,侯希逸知道非常恼怒,就把李怀玉囚禁起来,将要以法严惩。怀玉怀着满腹冤屈没有地方申诉,就在狱中用石头堆起了一个佛像,并默默的祈祷请求神灵帮助。这时将近腊月,他非常羡慕同辈的人,就叹息怒骂着睡了。这时就感觉有人在头上告诉他说:“李怀玉,你富贵的日子到了。”于是他吃惊地醒了,环视四周,却不见有人。天还没亮,他感到非常奇怪,就又睡了。这时就又听到有人对他说:“你看见墙上有青色的鸟鸣叫,就是富贵的时候到了。”他惊讶地醒来,仍然没看见有人。过了一会,天已放亮,忽然有十多只青色的鸟,象麻雀那样大小,这时落在墙上。不一会就听见三军呼叫的声音,撵走了侯希逸,打碎了牢锁,救出了怀玉,叫他暂时做留后。[3]

历史记载

  •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七十四》 [1]
  •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八》 [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