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朱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朱滔(746-785年),字號不詳,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區)人。唐朝中期割據軍閥,太尉朱泚之弟。

  • 勇猛善戰,先後效力幽州節度使李懷仙朱希彩,擁立朱泚為幽州節度使。
  • 大曆九年(774年),授殿中監、權知幽州節度留後、御史大夫,翌年奉命討伐魏博田承嗣、成德李惟岳叛亂,加授檢校司徒、盧龍軍節度使,後受封通義郡王。
  • 建中三年(782年),自稱大冀王,聯合田悅王武俊李納聯合叛亂,史稱四鎮之亂。
  • 次年,涇原兵變後,朱泚僭位稱帝,封朱滔為皇太弟,四鎮聯盟破裂,朱滔為王武俊所敗,狼狽退回幽州,遣使入朝請罪。
  • * 貞元元年(785年)抑鬱而死,時年四十,追贈司徒。
  • 《全唐文》收錄有其文一篇:《移諸道牒文》 [1]

基本信息

姓名    朱滔  
字號    不詳      
民族    漢族      
官職    司徒、幽州節度使  
爵位    通義郡王  
追贈    司徒     
出生地   幽州昌平
出生時間  746年   
去世時間   785年 
所處時代   唐朝   
主要成就   討伐反叛的田承嗣李惟岳,與田悅王武俊李納一同稱王    
代表作品   《移諸道牒文》    

人物生平

早期事跡

  • 朱滔與兄長朱泚原是幽州節度使李懷仙部將。768年(大曆三年),幽州兵馬使朱希彩殺死李懷仙,自領節度使,因朱滔兄弟與自己同姓,對他們非常信任,讓朱滔統領心腹親兵。
  • 772年(大曆七年),朱希彩被部下殺死。朱滔暗中派人到將士中大肆張揚道:「節度使非城北朱副使(朱泚)擔當不可。」將士們本來無所適從,聽後便一同擁立朱泚為節度使。
  • 773年(大曆八年),朱泚命朱滔率兵到涇州(今甘肅涇川)防禦吐蕃。自從安史之亂以來,幽州軍隊很少為朝廷所用,朱滔到達長安後,唐代宗大喜,對他大加賞賜。 [2]

節度幽州

  • 朱滔返回幽州後,密謀奪取朱泚兵權,欺騙朱泚道:「天下諸侯還沒有去朝見皇帝的,你率先朝見,可以得到皇帝的信任,子孫就可安享富貴了。」朱泚信以為真。
  • 774年(大曆九年),朱泚入朝覲見,令朱滔統攝幽州軍務,趁機奪取兵權。朱泚方知被兄弟出賣,於是自請留在長安。不久,唐代宗任命朱滔為幽州節度留後、兼御史大夫。 [3]

征戰河北

  • 775年(大曆十年),魏博節度使田承嗣造反。唐代宗命令河東、成德、幽州諸藩鎮一同出兵征討。朱滔與成德節度使李寶臣、平盧節度使李正己合力解除磁州(今河北磁縣)之圍。
  • 朱滔與李寶臣合攻滄州時,田承嗣命人遊說李寶臣道:「您與朱滔一同奪取滄州,滄州終歸朝廷所有,不是您的。若能放過田承嗣,願把滄州獻出,還願為您奪取幽州。」李寶臣大喜,於是和田承嗣合謀,圖謀幽州。李寶臣對朱滔的使者道:「聽說朱公相貌威武,希望看看他的畫像。」朱滔便將畫像給他。李寶臣將畫像掛在射堂上,與部將一同觀看,並稱讚道:「真是個神人啊!」
  • 當時,朱滔駐軍瓦橋關。李寶臣挑選兩千精兵,連夜疾馳三百里,襲擊幽州軍,並對將士道:「殺掉那個相貌與射堂畫像一樣的人。」此時兩軍關係和睦,朱滔沒有任何防備,倉促應戰,大敗而逃,因身穿別的衣服才得以倖免。李寶臣本欲乘勝奪取范陽,但見幽州雄武軍使劉怦已有防備,沒敢進軍。
  • 781年(建中二年),李寶臣病逝,其子李惟岳謀求襲任父職。朱滔與張孝忠奉命征討,在束鹿縣(今河北辛集市)大破李惟岳,進而兵圍深州。李惟岳便率一萬餘人與魏博節度使田悅的援兵一起圍困束鹿,部將王武俊率三千騎兵列成方陣推進。朱滔用絹帛繪成狻猊的相貌,蒙在百餘名猛士的臉上,鼓譟衝鋒。朱滔隨後攻擊,大敗李惟岳,因功加授檢校司徒,升任幽州盧龍軍節度使。[4]

密謀造反

  • 782年(建中三年),唐德宗任命康日知為深、趙二州團練使,命朱滔返回幽州。朱滔沒有得到深州,心中不平,又索取恆定七州的賦稅以供軍餉,仍沒得到允許,更是怨恨。當時,田悅被馬燧圍困,形勢窘迫,便使人離間朱滔與王武俊一同反叛。
  • 朱滔的表兄劉怦勸諫道:「司徒(朱滔)身為節度使,太尉(朱泚)位至宰相,所得恩寵可謂到了極致。如今昌平有太尉鄉、司徒里,這是不朽的功業。像安祿山那樣背恩好戰、不顧成敗,如今還留有什麼?司徒您要好好考慮,謹慎從事,切莫做後悔的事。」朱滔不聽,與王武俊聯兵援救田悅。
  • 朱滔又激勵道:「將士們浴血奮戰,攻下堅城,卻遭朝廷排擠,我們奏捷而不得賞賜。你等迅速出擊,攻破馬燧軍奪取糧草財物,如何?」軍中無人應答。朱滔再三詢問,方才有人道:「幽燕之人戰死在南方的,屍骸都暴露野外,無人掩埋,看了誰不心痛?為什麼您還要人暴屍野外呢?您兄弟受國家寵信,我們也可蒙受官賞,只想保持現狀,不敢再有別的想法。」朱滔方才作罷,但仍暗中將不肯謀亂的幾十人殺死。
  • 康日知得知朱滔的陰謀,告知馬燧,又稟奏皇帝。唐德宗認為田悅尚未平定,不宜再樹一敵,便封朱滔為通義郡王,實封三百戶。朱滔見狀,更加悖逆,派兵與王武俊一起包圍趙州(今河北趙縣),並偽造詔書調撥糧草,率兵去助田悅,駐軍於束鹿。
  • 幽州軍鼓譟道:「天子命司徒還鎮幽州,為什麼違背敕令南救魏州(今河北大名)!」朱滔大懼,跑入後堂躲避。裨將蔡雄對士卒道:「朱司徒南行是為了從馬燧處搶回本來是朝廷賞賜給你們的金寶,根本不是為了他自己!」軍士仍道:「雖然是為了大家,但南行違背詔令,不如奉詔歸鎮。」
  • 朱滔於是回軍深州,誅殺領頭嘩鬧的二百餘人,震懾士卒,然後又南下寧晉,與王武俊會合。唐德宗命令馬燧、李懷光回擊,朱滔的部屬鄭雲逵、田景仙都奔歸馬燧。不久,朱滔擊敗李懷光,與官軍屯兵在魏橋兩端,相望而不交戰。 [5]

僭位稱王

  • 田悅感激朱滔的援救,準備尊朱滔為王,自願為臣。朱滔謙讓道:「篋山之所以能取勝,全賴王大夫(王武俊)之力。」於是,朱滔、王武俊的官屬們商議道:「古代有列國連衡共同抗秦。如今公等在這裡,李大夫(李納)在鄆州(今山東東平),不如仿效七國,大家都建國號,用天子的正朔年號。而且效仿七國舊例尊唐皇帝為天子,我們就名正言順了。我們該快些選定日期定好盟約,以順人心,違背盟約的就大家共同討伐。」朱滔等人都同意。
  • 782年(建中三年)十月,朱滔在魏州西郊祭天,稱冀王(又作「大冀王」),自稱孤,尊為盟主。王武俊稱趙王,田悅稱魏王,李納稱齊王,均自稱寡人。朱滔改幽州為范陽府,設置左右內史、東西侍郎等官職,大封百官。
  • 馬燧派李晟率兵至易州(今河北易縣)、定州,率領張茂昭攻涿州、莫州(今河北任丘),以斷絕朱滔的援救。783年(建中四年),馬燧圍困清苑,鄭景濟堅守不出。朱滔命馬寔與王武俊合力抗拒馬燧,自己則率軍救援清苑,斷絕李晟的糧道。朱滔到達定州,李晟對此絲毫不知,撤軍而回。朱滔大惑不解,疑有伏兵,不敢靠近,遂改往瀛州(今河北河間)。
  • 此時,張孝忠與李晟在萊水築城,朱滔部將烏薩戒帶七百人襲擊,殺死了守城士卒幾百人,李晟不敢出戰。鄭景濟趁機在城內呼應,與朱滔兩面夾擊,大敗李晟。朱滔擊敗李晟後,回軍河間,按兵不進。
  • 這時,王武俊派宋端去催促朱滔進兵,朱滔怒道:「孤頻頻作戰又得了病,正在就醫,趙王還要嚕嗦。孤為南救魏州,拋棄兄長,背叛君王,如同丟棄破鞋。趙王若定要疑我,由他自便。」宋端將話帶回。王武俊對馬寔道:「我希望冀王能速來,是希望他來指方向,決勝負,為什麼那麼惡聲惡氣?冀王將來並有天下,我只求有六七個城邑,當個節度使就足夠了。」雖然此事最終解釋清楚,王武俊仍是越來越不滿,暗中與田悅商議如何與朱滔斷絕。 [6]

盟約破裂

  • 783年(建中四年)十月,涇原兵變,朱泚被擁立為帝,遙封朱滔為冀王、太尉、尚書令,尋又進號皇太弟。
  • 不久,馬燧等人回朝平叛,王武俊、馬寔也各自回師。王武俊詐請馬寔共同攻擊康日知,想謀取他的軍隊,最終未能成功。馬寔返回後,王武俊為之餞別,饋贈甚厚。這時,朱泚派人秘召朱滔,要他去洛陽。朱滔為此傳檄道:「現在調發精銳騎兵四十萬到洛陽去,與皇帝相會於上陽宮。」又派王郅去勸說田悅一同西進。
  • 朱滔娶回紇女子為側室,回紇稱朱滔為朱郎。
  • 起初,王武俊向回紇借兵,準備斷絕李懷光的糧道。回紇兵尚未到來,李懷光便已回軍勤王。朱滔聞訊,派使者去勸說回紇酋長達干:「假若您能與我們一同渡河南下,那裡玉帛子女不計其數。」朱滔又與他相約:「進軍五十里就駐紮下來,等待田悅軍到。」但是,田悅已採用王武俊的策略,不肯出兵。
  • 朱滔抵達貝州(今河北清河),田悅任命的貝州刺史邢曹俊來拜見過朱滔後,便閉城而守。朱滔心中疑惑,駐紮在永濟。王武俊暗中派門客去挑撥,對朱滔道:「田悅對你有不滿,待你南下後,就用兵掐斷你的歸路,你該有所準備。」朱滔大怒,進入永濟城,抓住官吏拷打審訊,也沒問實情,就殺死官吏,命令回紇兵大肆搶掠,波及澶州(今河南濮陽)、衛州(今河南衛輝)。田悅大驚,閉城自保。
  • 784年(興元元年)三月,魏博節度使田悅被堂弟田緒所殺,魏州大亂。朱滔趁機命令大將馬寔分兵進逼魏州,紮營於王莽河。唐德宗在山南逃難,擔心朱泚和朱滔合兵,便任命王武俊為同平章事,令他與李抱真合力攻擊朱滔。五月,王武俊在貝州三十里外紮營。朱滔命大將馬寔、盧南史帶領回紇、契丹軍前來挑戰,王武俊派趙珍率精騎三百對陣,李抱真部將王虔休成犄角之勢等待接應。
  • 趙琳率五百騎埋伏於桑林。李抱真列方鎮於後,王武俊率騎兵在前。兩軍交戰時,回紇軍縱兵進攻,王武俊按兵不動,待回紇到了王武俊的陣型後面,王武俊縱兵攻擊回紇,趙琳從林中衝出攻擊回紇,回紇失敗逃跑,王武俊急追之。朱滔大敗。在王武俊、李抱真合力追殺下,朱滔逃奔德州,丟棄武器甲冑堆積如山。朱滔到達瀛州後,以前鋒先敗之罪斬殺將領蔡雄楊布,又殺死陰陽先生尹少伯[7]

復歸朝廷

  • 同年六月,李晟收復長安,朱泚、姚令言先後被殺。朱滔在幽州遭到王武俊攻擊,幾乎潰不成軍,只好向朝廷上表待罪。九月,唐德宗下詔寬赦朱滔罪行。
  • 此後,朱滔心中沮喪,每日鬱鬱不樂,最終一病不起。785年(貞元元年),朱滔將一切政事全部交給劉怦,不久病逝,時年四十,追贈司徒。

 

人物軼事

  • 朱滔到長安參與防秋時,唐代宗曾召見他道:「你與朱泚相比,誰的才幹更高?」朱滔回答道:「我們各有長短。統率軍隊,謀劃決斷,臣不及朱泚;臣今年二十八歲,得以見到皇帝,朱泚比我年長五歲,卻還沒見到陛下,這是他不如我的地方。」代宗大喜。[8]

人物評價

  • 歐陽修:朱滔脅其兄泚入朝,及引兵東向,稱帝以自尊,名雖助泚,志可知矣。至克融再得幽州,朱氏無遺種,其禍與泚鈞,而族夷有先後為間也。
  • 王夫之:① 田悅、李納、李惟岳、朱滔,皆狂騃躁妄、自取誅夷者也,雖相煽以起,其能如唐何邪?② 幽、燕則朱滔、朱泚迭為戎首,淮西則少誠、少陽踵以怙亂,而唐受其敗者數十年而不定。
  • 蔡東藩:李懷光未戰即奔,朱滔一戰即敗,此皆唐室中葉,人心未去,故懷光與滔,終不能大逞所欲耳。……滔為四國盟主,又有兄泚,僭號長安,勢力較懷光為盛,然田悅李納王武俊歸國,而外援失,李晟渾瑊進討朱泚,而內援又失,貝州一役,雖由李抱真之善結武俊,得以破滔,然非由滔之勢已孤危,武俊豈敢反顏相向乎?

史籍記載

  • 《舊唐書·卷一百四十三·列傳第九十三》[9]
  •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二·列傳第一百三十七·藩鎮盧龍》[10]
  •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四·唐紀四十》 [11]
  •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五·唐紀四十一》
  •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七·唐紀四十三》
  •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八·唐紀四十四》
  •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九·唐紀四十五》
  •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唐紀四十六》
  • 《資治通鑑·卷二百三十一·唐紀四十七》

參考資料

  1. 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六.在線讀書網.2014-03-20
  2.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辛未,幽州節度使朱泚遣弟滔將五千精騎詣涇州防秋。自安祿山反,幽州兵未嘗為用,滔至,上大喜,勞賜甚厚。
  3. 《新唐書·朱滔傳》:稍不相平,泚遂乞留,西討吐蕃。以滔權知留後,兼御史大夫。
  4. 《舊唐書·朱滔傳》:建中二年,寶臣死,其子惟岳謀襲父位。滔與成德軍節度張孝忠征之,大破惟岳於束鹿。滔命偏師守束鹿,進圍深州。惟岳乃統萬餘眾及田悅援兵圍束鹿。惟岳將王武俊以騎三千方陳橫進。滔繪帛為狻猊象,使猛士百人蒙之,鼓譟奮馳,賊為驚亂,隨擊,大破之,惟岳焚營而遁。以功加檢校司徒,為幽州盧龍軍節度使,以德、棣二州隸焉。
  5. 《新唐書·朱滔傳》:滔回次深州,誅首變者二百人。眾懼,乃率兵南壁寧晉,與武俊合。帝命馬燧、李懷光擊之,滔屬鄭雲逵、田景仙皆奔燧。已而滔破懷光軍,則與王師屯魏橋,久不戰。
  6. 《新唐書·朱滔傳》:武俊使宋端趣讓,滔怒曰:「孤亟戰且病,就醫藥,而王已復云云。孤南救魏,棄兄背君如脫屣。王必相疑,亦聽所為!」端還,武俊謂寔曰:「寡人望王速來指縱,決勝負,復何惡?王異日並天下,寡人得六七城,為節度足矣。」寔遣具道所以然,武俊亦遣使謝滔,滔悅,亦報謝。然武俊內銜之,滋不懌,與田悅潛謀絕滔。
  7. 《舊唐書·朱滔傳》:武俊與其子士清自當回紇、契丹部落。兩軍既合,鼓譟震地,回紇恃捷,穿武俊陣而過。武俊乘騎勒馬不動,俟回紇引退,因而薄之,回紇勢不能止。武俊父子縱馬急擊,獲回紇三百騎。滔陣亂,東走,兩邊追斬,俘馘數萬計。遇夜,夾滔壘而軍。是夜,滔以殘眾千人奔德州,委棄戈甲山積。滔至瀛州,殺騎將蔡雄、揚布。以其前鋒先敗,又殺陰陽人尹少伯,以其言舉兵必勝故也。
  8. 《舊唐書·朱滔傳》:召滔對於三殿,代宗臨軒勞問。既而曰:「卿材孰與泚多?」滔曰:「各有長短。統御士眾,方略明辨,臣不及泚;臣年二十八,獲謁龍顏,泚長臣五歲,未朝鳳闕,此不及臣。」代宗愈喜。
  9. 舊唐書:朱滔傳.國學導航.2014-03-20
  10. 新唐書:朱滔傳.國學導航.2014-03-20
  11. 資治通鑑:唐紀四十.國學導航.01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