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松山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松山市风景
图片来自letsgojp

松山市(まつやまし)是日本四国爱媛县最大的城市,也是爱媛县的县厅所在地。松山市是四国地方人口最多的城市,属于中核市。松山市是以松山城为中心发展而成的城下町,因道后温泉而自古就是著名的温泉疗养地,拥有众多古迹。[1]

并且俳句家正冈子规种田山头火及文豪夏目漱石[2] 都曾在松山生活过,加上松山是小说《少爷》、《坂上之云 (小说)》的舞台,使得松山也是一座颇为著名的文学之城。松山凭借众多的观光资源被指定为“国际观光温泉文化都市”,城市的宣传标语就是“温泉和文学之城”。松山市奉行紧凑城市理论,商圈和大多数文化设施的位置都较为集中,使得松山市市中心地区是一座职住接近的宜居城市,也便于观光客使用公共交通观光。以松山为中心的松山都市圈集中了爱媛县超过四成的人口。松山市也是野球拳运动的故乡。

历史

古代松山

松山市辖区内历史最古老的遗迹有伊台惣部遗迹和束本遗迹,其历史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其中在束本遗迹发掘了自旧石器时代到弥生时代的文物,是松山市较为大型的遗迹。绳文时代时,松山市农耕文化已经开始发展。古坟时代时,松山已经受到大和王权的控制,这一时期的大型遗迹则有古照遗迹。

进入飞鸟时代之后,已有圣德太子到访道后温泉的记录。在松山市东部的来住台地还发现了久米官衙遗迹群,显示飞鸟时代松山已有城镇出现。大宝令施行之后,松山属于伊予国。由于伊予国沿濑户内海,岛屿众多,因此海盗势力强大。平安时代后期至镰仓时代,在伊予国的众多海盗势力中,以河野氏的势力最为强大。南北朝时代时,河野氏在今松山市道后町修筑汤筑城,并以此为居城,控制了松山一带。1585年(天正13年),丰臣秀吉四国征伐中攻下汤筑城,河野氏覆灭,两年之后丰臣秀吉封福岛正则为汤筑城主。

城下町松山

1595年(文禄4年),福岛正则移封尾张。加藤嘉明成为松山新的藩主,并在五年之后因在关原之战的战功被加封至20万石。1603年(庆长8年),加藤嘉明兴建松山城并将居城搬到松山城,此为“松山”地名之始。加藤在修筑松山城的同时也兴建了松山城下町,将家臣团的屋敷集中在城南、商人集中在城西、寺院集中在城北,并以松山西部海岸的三津滨 (松山市)为水军的根据地。

1627年(寛永4年),加藤嘉明被转封到会津若松,蒲生忠知成为新的松山藩主。然而蒲生忠知只担任松山藩主8年就过世。1635年(寛永12年),伊势国桑名城主松平定行转封至松山,此后直到明治维新为止,松平家都是伊予松山藩的藩主。1784年,松山城天守阁在遭到雷击后被烧毁,直到1854年才得以重建。江户时代是松山城下町较为平稳的时代,俳句等松山独特的文化特征也是自这一时期开始萌芽。

近现代松山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政府实施废藩置县,松山藩也在1871年7月改为松山县,松山随之成为松山县的县府。松山县在成立之后的4个月的1871年11月和今治县、小松县、西条县合并,并在1872年2月改名石铁县。1873年2月,石铁县和神山县合并,现在的爱媛县宣告诞生,松山也仍然是新成立的爱媛县的县厅。1889年12月,松山市正式诞生,是日本第39个市。明治时期是松山开始近代化的时代。

随著武士阶级的消失,松山城外侧的武士居住区被县厅、市政府等公共设施取代。商业地区和文教地区也开始集中到松山城的外侧,松山在城下町路网未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开始近代化。1888年,松山到三滨津之间的铁路开通,是日本第一条轻便铁路和四国的首条铁路。最能代表松山的两大文豪正冈子规夏目漱石也是在1890年代曾在松山度过一段共同生活的时光。

大正时期,松山市持续发展。随著市内铁路交通的发展,松山市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以松山市站为核心的中心街区。但和私铁相比,国铁在松山发展缓慢。1927年,松山市才开通了国铁线路,是日本所有都道府县厅所在地城市中最晚开通国铁线路的城市(不含从未开通过国铁线路的那霸市)。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后,松山市的战争氛围也与日俱增。1943年,日军新设松山海军航空队。同年松山市在开始对学徒实行征兵的同时。1945年7月26日,松山市遭到大规模空袭,市中心4.79平方公里的地区被轰炸,市中心几乎完全被烧毁。全市14,300户(相当于全部户数的55%)、62,200人(相当于全市人口的53%)受灾。

松山市在战后开始了战灾复兴计划,是日本114个颁布复兴事业中仅有的两个完成复兴事业的城市。松山市虽然众多街道在复兴计划中得到扩宽,但城下町的街区格局基本得到保留。1951年,松山市成为国际观光温泉文化都市,同年松山城修理工程竣工,松山进入和平发展的时代。1960年代,松山市经济快速发展,同时还开通了至东京的飞机航线,联外交通因此一跃大幅改善。1970年代,松山市虽然经济持续发展,但民众对工厂造成的公害的不满也浮出水面,迫使市政府和1974年和企业签订公害防止协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之间的矛盾开始表面化。1980年代,松山市人口超过40万人,并被指定为国际观光模范都市和国际会议城市,在1988年创下578万人观光客来访的记录。松山市在昭和平成之交时期也受到泡沫经济的影响,曾创下一年地价升高25%的记录。2000年,松山市升格成为中核市,并在2005年和北条市、中岛町 (爱媛县)合并之后成为四国首个人口超过50万人的都市。

地理

松山市地处爱媛县中部,一面临海三面环山,西临濑户内海(伊予滩和斋滩),北侧和东侧则是高绳半岛高绳半岛诸峰,南侧是四国山地支脉之一的皿岭连峰。松山市辖区的最高峰是明神森,标高1217米。松山市区的中心部分大部分位于道后平原。松山市的主要河川有石手川和重信川,而松山市区的中心部分大部分位于这两条河流冲积而成的道后平原。

松山市最大的湖泊白鹭湖是石手川水库蓄水形成的人工湖。 濑户内海中的忽那群岛亦属于松山市辖区。忽那群岛拥有超过30个岛屿,其中9个是有人岛。有人岛的面积有44.75平方公里,2015年有人口约6000人。日本最长的断层带中央构造线东西横贯松山市辖区,这一地质特点也使得温泉得以自花岗岩裂缝涌出,道后温泉即是因此形成。

由于江户时代松山的城下町都市格局保存至今,松山城现在仍是松山市的核心。松山市的公共设施主要分布在松山城附近。爱媛县厅、松山市政府、法院、警察局等政府部分主要分布在城山南侧。城山北侧拥有爱媛大学松山大学等学校,是松山主要的文教区。企业则多集中在城山南麓的行政区的南侧。松山市站附近地区和大街道商店街及松山银天街则是松山市中心主要的商业区。为了保护松山的城下町景观,松山市政府对建筑的高度和外观进行较多管制,市内建筑高度不得超过松山城所在地城山的高度。

气候

松山市属于典型的濑户内海式气候,全年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6.5°C)且降水偏少(约1,300mm)。和四国其他三县不同的是,松山在春季至夏季降水较多,特别是以梅雨时期的6月降水最多。松山市全年日照时间约2000小时。由于辖区东南四国山地的遮挡,台风对松山的影响较小,降水量也比南予和四国对角的德岛市少很多。在出现冬季型气压配置的情况时,松山市会时有降雪。松山市年均降雪日数为12.9日,积雪日数为2.3日,最大积雪深度记录是34厘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