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忠烈祠
歷史
桃園神社
桃園市忠烈祠的前身為桃園神社。日治時期,日本在台灣各地建造了約200座神社,包括台灣神社(現址為圓山大飯店)、新竹神社、嘉義神社、台南神社等。昭和9年(1934年),日本開始在台灣推行「一街庄一社」的政策,台灣大多數的神社都是在這個時期建立,包括桃園神社。
桃園神社系昭和10年(1935年)擇定現址開始建造,由春田直信所設計,於昭和13年(1938年)6月10日落成,並舉行鎮座式。社格定為縣社的桃園神社除了奉祀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外,也加祀掌管五榖豐收的豊受大神及明治天皇。
桃園忠烈祠
1950年改為桃園縣忠烈祠[2],在本殿內置放鄭成功、劉永福、丘逢甲等等的遺像,並在朵殿設置反清、抗日烈士靈位。1972年日本與中華民國斷交,中華民國內政部發布《清除台灣日治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統治紀念遺蹟要點》,指示「日本神社應即徹底清除」,全台各地的大小神社在此法令之下大多被損毀,僅桃園神社被完整保留。
1985年桃園縣政府一度要將忠烈祠拆除重建,後經輿論及學界的強烈反彈,改為耗資新台幣886萬元整修,於1987年完成。1994年2月15日被內政部指定為國家三級古蹟。2004年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將社務所整修之後,配合文建會「地方文化館」計劃,規劃成立桃園縣忠烈祠文化館,2007年9月3日正式開館。
建築
桃園市忠烈祠座落於桃園區虎頭山麓,方位座東北朝西南,可遠眺桃園市區,中軸線通過有「桃園大廟」之稱的桃園景福宮,可經由忠烈祠神道(今成功路)連接到桃園車站。包括本殿(安置神位之處、僅祭典主祭者可進入)、拜殿(一般信眾參拜之處)、中門、社務所(辦公處)、高麗犬、石燈籠、手水舍、鳥居、東司、參道等。建築配置順應地形,逐層拾級而上,材料採用檜木、日本柳杉木,同時保留完整大木結構系統,顯露出蒼勁及樸實之美。
視頻
桃園市忠烈祠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台灣旅遊景點之桃園縣忠烈祠,新浪博客,2009-10-19
- ↑ 揭秘曾經敏感的台灣「忠烈祠」,台海網,201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