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目錄
民生
(漢語詞語)民生,民是指人民,民生指人民的日常生活事項,例如衣、食、住、行、就業、娛樂、家庭、社團、公司、旅遊等。廣義上的民生概念是指,凡是同民生有關的,包括直接相關和間接相關的事情都屬於民生範圍內的事情。這個概念的優點是充分強調民生問題的高度重要性和高度綜合性,但其明顯的不足在於,概念範圍太大。狹義上的民生概念主要是從社會層面上着眼的。從這個角度看,所謂民生,主要是指民眾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狀態,以及民眾的基本發展機會、基本發展能力和基本權益保護的狀況,等等。 「十四五」規劃《建議》對增進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舉措,包括了就業、收入、教育、文化體育、健康、養老和社保等方面。 [1] 中文名民生 外文名the people's livelihood 拼 音mín shēng 基本解釋人民的日常生活事項.
詞語概念,詞語釋義
[the people’s livelihood]國計民生 [2]
引證詳解
1.人民的生活。 《左傳·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明 何景明 《應詔陳言治安疏》:「民生已困,寇盜未息,兵馬弛備,財力並竭。」 章炳麟 《訄書·商鞅》:「國政陵夷,民生困敝,其危不可以終一哺。」
詞語出處
《辭海》中對於「民生」的解釋是「人民的生活」,「在現代社會中,民生和民主、民權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來的生產、生活資料,上升為生活形態、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質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體樣態。」
民生含義
名詞概念:民生現代意義上的民生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廣義上的民生概念是指,凡是同民生有關的,包括直接相關和間接相關的事情都屬於民生範圍內的事情。這個概念的優點是充分強調民生問題的高度重要性和高度綜合性,但其明顯的不足在於,概念範圍太大。從直接相關和間接相關的角度看,廣義上的民生概念幾乎可以延伸到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等任一領域,無所不包,甚至還可以包括歷史觀方面的問題。這樣一來,由於不易操作和把握,反倒容易沖淡人們對於直接、切身、具體、真正的民生的關注和改善,使民生問題難以同改善民生的具體政策和措施有效地結合起來。孫中山對民生的界定大致是從廣義的角度來立論的。 由於廣義上的民生概念太大,所包括的內容過於龐大,所涉及的面過於寬泛,同具體政策層面上的民生問題難以吻合,難以把握,所以,在具體政策和實際生活領域,人們一般不使用廣義上的民生概念。 狹義上的民生概念主要是從社會層面上着眼的。從這個角度看,所謂民生,主要是指民眾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狀態,以及民眾的基本發展機會、基本發展能力和基本權益保護的狀況,等等。 狹義上的民生概念相對來說比較準確,也容易把握,容易同具體層面上的民生政策吻合。我們平時所使用的民生概念一般都是狹義的民生概念。比如,如今社會上流行的說法——要「加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一語中的「民生」,就是從社會層面上着眼的。
重要意義
從人權角度看,就是人的全部生存權和普遍發展權。 從需求角度看,民生是指與實現人的生存權利有關的全部需求和與實現人的發展權利有關的普遍需求。前者強調的是生存條件,後者追求的是生活質量,即保證生存條件的全部需求和改善生活質量的普遍需求。 從責任角度看,就是黨和政府施政的最高準則。
相關法規
廉租房資金有保障 內容:《廉租房保障資金管理辦法》規定,廉租住房保障資金是指按照國家規定籌集並用於廉租住房保障的專項資金,同時明確了資金的來源、使用及預算管理問題。原則上,資金將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專款專用。影響:隨着一系列廉租房政策的落實與實施,廉租住房用地、資金等問題已逐步明朗化,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得到了進一步健全。
租賃房屋必須登記
內容:為規範北京市房屋租賃市場,《北京市房屋租賃管理若干規定》對房屋租賃過程中登記、管理規範、監督檢查等問題進行了詳細規定,如實行房屋出租登記制度,辦理房屋出租登記不得收費等。影響:由於北京市流動人口多,房屋租賃市場需求大,規範房屋租賃市場將對維護社會秩序,保護房屋租賃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起到推動作用。
機動車排放執行國IV
內容:從明年1月1日起,本市將開始實行新的機動車國Ⅳ排放標準,不過與以往標準相同,本次仍使用「老車老方法,新車新標準」的管理機制。影響:符合新標準的車在出京時要注意,由於周邊城市尚不施行此標準,加油站提供的油品可能會對汽車催化器等部件造成影響。
勞務派遣工將同工同酬
內容:《勞動合同法》針對勞動合同的簽訂、履行、合同解除與終止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如明確了合同內容、簽訂「無固定期合同」的條件,規定了企業不與員工簽合同將賠付雙倍工資,勞務派遣工應與其他員工同工同酬等。 影響:雖然《勞動合同法》仍未開始實施,但部分企業採取提前裁員等「疑似」規避新法的行為,早已是公眾熱議的話題。專家提示,只要存在事實連續的勞動關係,企業提出的「工齡重新計算」等說法均無效。
三大傳統節日也放假
內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修改版)》中取消五一黃金周;增設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影響:三天「小黃金周」,不僅可以緩解目前擁擠的假日旅遊市場現狀,更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工作滿一年可帶薪休假
內容:《職工帶薪休假條例》規定除少數情況外,單位應保證職工享受年假。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影響:帶薪休假制度的確立,讓職工有了更多休息的時間,與新「放假辦法」的結合,也可以緩解往年「黃金周」的擁擠現象。
招工時工資不許「面議」
內容:根據《促進就業法》《就業服務與就業管理規定》等法律規章,明確保障所有勞動者的公平就業權利,並進一步細化了就業過程中的相關問題。影響:對失業人員創辦的中小企業等實行減稅政策,將對促進就業及失業人員再就業起到推動作用。招工時應告知勞動報酬、禁止將乙肝病毒血清學指標作為體檢標準……強調公平就業、強化就業援助將是今後擴大就業的主旋律。
工資福利可在稅前扣除
內容:《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將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稅率合二為一,減輕了內資企業的上繳稅率。同時,在企業的工資薪金支出、職工福利費和工會經費等方面,稅前扣除的基礎擴大,減輕了企業負擔。影響:新條例對農林牧漁業、基礎建設等企業,均有相應的優惠政策。而職工工資、保險、福利等支出被列入的稅前扣除,有可能刺激企業增加員工福利。
影響因素
自然災害:常發生的自然災害包括:洪澇颱風地震火災海嘯。在我國洪澇頻發,強度大,長江中下游、黃淮海、遼河下游和華南地區尤為嚴重,每年4~9月是各主要河流的防汛時期。
生活必須品
政府巨大的財政需求和超發貨幣導致的房價暴漲,物價上漲,使商界受害,人民受苦,民生疾苦,導致社會矛盾激化。 稅收:市場經濟條件下創造出更多的就業崗位和更高水平的需求主要應依靠市場而非政府。稅費規模龐大的結果必然導致國家干預主義的泛濫和浪費的盛行,從而損害創業與就業。我國當前的稅費負擔情況進行深入的分析,認為稅收長期超經濟增長是一把雙刃劍,無異於竭澤而漁,其危害是限制了企業的發展,企業只能將各類不斷提高的成本通過質量,價格等方式,將負擔轉嫁給人民,事實上政府通過改明稅為暗稅的途徑,將稅收隱形包含在了商品價格里,房價的7成,車價的4成,皆為政府財政收入,這種斂財途徑損害了企業的發展,不利於就業,使民生惡化,對商界的危害甚巨,對人民的生活影響極大,從長期來看,比起擴大財政支出,而通過完善現行稅制,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給予納稅人以特殊待遇和提高納稅服務水平等促進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狀況更有效。
民生問題
具體來說,就是要把就業、教育、分配、社保、穩定五大現實問題抓緊抓好。「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是說「就業」是人民生活的根本。就是要大力抓好高校畢業生、復轉軍人、新增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實行「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使人人有工作。「教育是民生之基」,就是說「教育」是強國富民的基礎,要努力提高國民素質,加大投入,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實行「兩免一補」,解決進城務工子弟上學難等問題,讓孩子們都能無憂無慮地讀書,讓家長們不再為學費發愁。「分配是民生之源」,就是說「分配」是人民休養生息的源泉。就是「改革發展成果讓人民共享」,推進分配製度改革,完善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形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建立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通過「擴中、提低、限高」,縮小貧富差距,形成「兩頭小、中間大」的分配格局,讓廣大人民群眾都過上好日子。「社保是民生之依」,就是說「社保」是人民生存和發展的依託。就是要把老百姓都裝進「保險箱」,完善和健全養老、失業、醫療等社會保障機制,落實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探索建立農村養老、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加強對特殊困難群眾的救助,確保弱勢群體的生活底線,使人民群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居有其屋,衣食無憂。「穩定是民生之盾」,就是說「穩定」是人民安居樂業的可靠保障和堅強後盾。「穩定壓倒一切。」「利莫大於治,害莫大於亂。」就是要重視社會穩定工作,健全社會矛盾糾紛處理機制,排難解紛,把各種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和綜合治理,爭取社會治安狀況的好轉,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鄧小平同志說:「社會主義財富屬於人民,社會主義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構建和諧社會,就是要把民生問題作為重中之重,讓廣大人民群眾有活干,有學上,有飯吃,有衣穿,有屋住,病有醫,老有養,生活幸福,都過上好日子。
中國繼續提高民生權重
一萬五千字的報告中十一次被提及—「民生」,本屆政府十年工作業績中最「濃墨重彩」的部分,未來中國發展的着力點,在溫家寶總理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被凸顯和強調。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5日在北京開幕。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從回顧過去五年工作,到提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直至對今年政府主要工作提出建議,「民生」議題貫穿始終。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7.79萬億元、7.9億人享受各項養老保險、1.6億人享受到九年義務教育、各項醫療保險參保超過13億人……回顧過去五年,溫家寶列出了長長的「民生清單」,並用長長的篇幅對下一屆政府進行「民生囑託」。民生賬本紮實厚重,民生囑託意味深遠。具體數據的背後,傳遞的是政府着意讓13億民眾享受到改革開放成果的誠意和解決現實問題的勇氣。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副主席朱奕龍說。 「惠民生」「民生優先」「保障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回顧本屆政府十年執政道路,「民生」在政府工作中的「權重」一再提高。十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危機讓中國人思考「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發展」,並使「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落實更加緊迫。那場危機之後,中國政府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更加重視保障改善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民生舉措」力度之大、財政投入資金之多前所未有 [3] 。 「十四五」規劃《建議》對增進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舉措在就業方面,將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擴大就業容量,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在收入方面,將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保持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在教育方面,將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促進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在文化體育方面,將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在健康方面,將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使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在養老方面,將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在社保方面,將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4]
視頻
參考資料
categorg:+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