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市
漢中市(英語:Hanzhong ),陝西省地級市,簡稱「漢」,古稱南鄭、興元、梁州、天漢。位於陝西省南部,北依秦嶺,南屏巴山,中部為漢中平原。轄漢台區、南鄭區、城固縣、留壩縣、勉縣、佛坪縣、略陽縣、寧強縣、西鄉縣、鎮巴縣、洋縣2區9縣。漢中市因漢水而得名,自古就有「天漢」之美稱。被評為中國最美十大城鎮之一,被譽為「漢人老家」。漢中是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江的源頭,陝南地區最大城市,是關中-天水經濟區和成渝經濟區的重要連接樞紐,是成都到西安的必經之地,也是兩漢三國文化的主要發祥地,素有「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的美譽。
漢中自古就被讚譽為「魚米之鄉」,也是有名的「天府之國」。漢中有四寶:朱䴉、大熊貓、金絲猴和羚牛。漢中被稱為熊貓故里;生存有世界瀕危鳥類、「世界珍禽」—朱䴉,故又被稱為「朱䴉之鄉」。
漢中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生態建設示範市、國家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衛生城市。2017年10月,被授予「國家園林城市」稱號[1]。
2018年4月2日,漢中市入選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支持新一批城市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名單。2019年2月2日,《西安海關關於變更及增設關區代碼的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安海關公告2019年第8號)正式增設漢中海關。漢中海關關區代碼:9014。關區全稱:漢中海關。管轄範圍:漢中市和安康市。關區簡稱:漢中海關。漢中關區代碼用於辦理漢中海關除貨運監管以外的各項海關業務,關區代碼自2019年2月1日起正式啟用。
目錄
地理環境
位置
漢中市地處中國版圖地理幾何中心,位於陝西省西南部。漢中市北界秦嶺主脊,與陝西省寶雞市、西安市為鄰,南界大巴山主脊,與四川省廣元市、巴中市毗連,東與陝西省安康市相接,西與甘肅省隴南市接壤。東經105°30'50"~108°16'45",北緯32°08'54"~33°53'16"。最大直線長度東西為258.6公里,南北為192.9公里。
地貌
漢中市境北部秦嶺勢如屏障,最高峰在洋縣昏人坪梁頂,海拔3071米,其它較高的山峰有佛坪縣光頭山2838米、洋縣摩天嶺2603米、留壩紫柏山2610米、勉縣光頭山2606米,一般山體海拔為1000~2000米。南部米倉山(又稱巴山)高峻雄峙,最高峰在鎮巴縣箭杆山,海拔2534米,較高山峰還有南鄭縣鐵船山2468米、紅山2367米、光頭山2389米,一般山體海拔在1000~1500米;
漢中市最低處在西鄉縣茶鎮南溝口,海拔371.2米。漢江橫穿盆地中部形成沖積平原,漢中盆地東西長116公里,南北寬約5~30公里,漢台區附近最寬為25~30公里;漢江支流牧馬河與涇洋河在西鄉縣城東北匯合,形成沖積性寬谷壩子,名為西鄉盆地。漢中盆地海拔在500米上下,而秦巴山體高出漢中盆地500~2500米。地貌類型多樣,但以山地為主,占總土地面積的75.2%(其中低山占18.2%,高中山占57.0%),丘陵占14.6%,平壩占10.2%。
氣候
漢中屬於北亞熱帶氣候區,北有秦嶺、南有大巴山脈兩大屏障,寒流不易侵入,潮濕氣流不易北上,氣候溫和濕潤、乾濕有度。
氣溫:區內氣溫的地理分布,主要受制於地形。年均氣溫14℃。西部略低於東部,南北山區低於平壩和丘陵。海拔600米以下的平壩地區年均氣溫在14.2~14.6℃;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區年均氣溫低於12℃;西嘉陵江河谷年均氣溫高於13℃。
降水:漢中地區地處北半球中緯度,形成全年降水的暖濕空氣,主要來自印度洋孟加拉灣,其次是西太平洋。夏季,在副熱帶高壓影響下,孟加拉灣水汽沿西南低渦下部的西南季風北上,經西藏、雲南及四川西北部到達本區上空;西太平洋水汽隨副熱帶高壓邊緣的東南氣流輸入本區上空。冬季,受極地大陸冷氣團(主要是蒙古高壓)控制,多西北季風,形成寒冷乾燥少雨的天氣。春秋為過渡季節,春暖少雨,秋涼多雨,氣候濕潤。地面植被、水庫、河流、田園等所蒸發於空間的水汽參與降水甚微。來自西南、東南的暖濕氣流受巴山、秦嶺阻隔,使得區內雨量充沛,但由於兩山位於西南氣流的路徑上,由於中低層雲系的水汽系統輻合,以及地形抬升和山地垂直影響,使本區南北承接水汽不等,降水量分布懸殊,多年平均降水量為700~1700mm之間。其中南部米倉山最為豐富,成為陝西之冠。
濕度:整個漢中地區年平均相對濕度分布態勢,基本呈南大北小。漢江平壩、巴山山地70~80%;秦嶺山地73%。一年中冬春兩季較小,夏秋較大。9、10月為全年之冠,均在80%~86%;冬季(12、1、2月)三個月漢江平壩、巴山山地為75%~80%;秦嶺山地58%~66%。
風:區內年均平均風速介於1-2.5米/秒之間。鮮見大風天,年均不到2天,周邊郊縣則有不同。
水文
漢中市的河流均屬長江流域,在水系組成上,主要是東西橫貫的漢江水系和南北縱穿的嘉陵江水系。漢江,又名漢水,古稱沔水,是長江最大的支流。漢中市位於漢江上游。漢江幹流自西向東流經寧強、勉縣、南鄭、漢台、城固、洋縣、西鄉等縣(區)境,橫貫漢中盆地,是漢中水系網絡的骨架。漢中市境內漢江幹流長277.8公里,占漢江全長1532公里的18.1%,流域面積19692平方公里,占漢江全流域17.43萬平方公里的11.3%,占漢中市總土地面積27246平方公里的72.3%。
嘉陵江水系分布在漢中市的西部和南部。嘉陵江幹流由北向南,縱穿略陽、寧強兩縣的西部山地,為過境大河。境內流程141.7公里,流域狹長,西寬東窄。市境內屬嘉陵江水系的大小河流共192條,流域面積7554平方公里,占漢中市總土地面積的27.7%。
自然資源
漢中北依秦嶺,南頻巴山,中部為漢中盆地。漢中盆地是中國著名的糧倉,也承載着漢中絕大多數的人口。這裡是中國南北氣候分界線、江河分水嶺,四季分明、氣候溫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並因此造就了物種的多樣性。漢中的森林覆蓋率為52%,林草的植被率達60%,這在中國也是不多見的。漢中境內有漢江、嘉陵江等567條河流,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
植物:秦巴山區多原始森林,植被類型多樣。截止1995年10月,已發現漢中市境內有2942種植物,分屬種子、蕨類、苔蘚、地衣、真菌和藻類,計7門、282科、1160屬植物。其中僅種子植物就有166科、958屬、2564種,分別占到中國科(166/291)的57%、屬(958/2940)的32.6%、種(2564/24300)的10.6%。漢中是中國最大的天坦群落所在地。森林覆蓋率達51.2%,植被覆蓋率56%,林地面積居陝西省第一,活立木蓄積量8781萬立方米,可利用草場500萬畝。
動物種群:漢中地區位於古北界動物區系和東洋界動物區系的交匯處,南北動物兼有,動物種群組成豐富。其間生存珍稀動物有大熊貓、朱䴉、金絲猴、羚牛、大鯢(娃娃魚)等。朱䴉已經成為漢中的城市象徵(市鳥)。 漢中地區野生脊椎動物計有:鳥類335種,屬17目、51科,其中留鳥155種,夏候鳥91種,冬候鳥28種,旅鳥61種;哺乳動物137種,屬7目、27科;兩棲類動物24種,屬2目、7科;爬行類37種,屬3目、9科;魚類109種,屬6目、15科。
漢中四寶:漢中有「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之美譽,生活在秦嶺南麓漢中盆地的「秦嶺四寶」朱䴉、大熊貓、金絲猴和羚牛這四種珍稀動物,一直被譽為「漢中四寶」。這「四寶」是「中華聚寶盆」的最佳註腳,這是漢中生態環境無比優越的見證,其中「四寶之首」的朱䴉為漢中市「市鳥」。
礦產
漢中市位於秦嶺構造山帶域揚子板塊兩大構造單元的接合部,是中國西部有利成礦帶之一,是陝西省重要的礦產富集區。已發現礦產資源四大類十二小類92種。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62種,礦產地293處,其中大型礦床47處;中型礦床81處,小型礦床113處,礦點52處。 截至2005年底,漢中列入《陝西省礦產資源儲量表》的有27種礦產,140個礦區,保有儲量潛在價值1357.06億元。列入全省前三名的有19種礦產,其保有儲量的潛在價值1303.62億元,占總量的96.06%。其中有13種礦產居陝西省首位,6種列陝西省第二位。錳礦、鎳礦、溶劑石灰岩、冶金用石英岩、化肥用蛇紋岩、石膏、石棉等12種礦產,保有儲量占全省的100%。釩礦、玻璃用石英岩、飾面大理岩等6種礦產保有資源儲量各占全省總量的50%以上。列入中國前十位的礦產有9種,分別是:玻璃用石英岩、石棉、及海泡石居第三位;化肥用蛇紋岩居第四位;冶金用白雲岩居第五位;鎳礦及冶金用石英岩居第七位;錳礦居第八位,膨潤土居第十位。
行政區劃
1949年12月~1958年,漢中縣以下設區及縣轄鎮,區下設鄉或管理區及鎮;鄉鎮下設村。1958年9月~1982年,縣以下設區(除佛坪縣不設區外),區下設人民公社,公社下設大隊,大隊下設生產隊。1982年以後,公社改為鄉,縣下設區(除佛坪縣不設區外),區下設鄉、鎮,鄉鎮下設村,村下設村民小組。
從2010年7月開始,漢中市在新一輪鄉鎮機構改革中集中進行撤鄉並鎮行政區劃調整,撤併後,漢中市由原來的226個鄉鎮、8個街道辦事處調整為180個鎮、8個街道辦事處,共撤併46個鄉鎮。 截止2019年9月,漢中市共2個區,9個縣 ,146個鎮、33個街道辦事處,278個城鎮社區,1932個村委會。
人口民族
人口
截止2018年末漢中市戶籍總人口380.6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35.58萬人。年末常住人口343.61萬人,出生率為9.50‰,死亡率為7.25‰,自然增長率為2.25‰,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