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江西省人民政府直属的正厅级事业单位,是全省农业科研中心。每年承担国家、省部级及有关部门的科研课题110项,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江西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科研成果

世纪30年代,农科院选育出了高秆水稻品种“南特号”,仅1956-1962年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4亿多亩,创造了中国高秆品种推广面积之最;60至70年代,培育的“莲塘早”、“6044”、“7055”等中国第一批矮秆品种,推动了长江中下游双季稻的发展。其中,省农科院是三系杂交水稻的主要发明单位之一,颜龙安院士培育的“珍汕97A”是世界应用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配组最多的不育系[1]

改革开放始到2016年8月止,农科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825项,获各类科研奖励387项,其中国家发明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成果奖励185项,审定农作物新品种191个。

十二五期间,农科院科研经费总量达到4.25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3倍以上。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42项,其中2015年13项,在全国31个省市农科院排名第10位。共获3个国家科学技术奖,34项省部级成果奖。

“十二五”期间,农科院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参与),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主持1项,参与完成1项)。其中,农科院主持完成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长江中游东南部双季稻丰产高效关键技术与应用”成果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江西省种植业领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唯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成果。该项目关键技术在赣、晥、湘、闽累计示范推广1.8亿亩,对促进本区域粮食丰产丰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重大作用。

“十二五”期间,农科院成功申报了超千万元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5项:“红壤耕地次生障碍修复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西双季稻大面积均衡增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低温灾害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和“长江中游东部(江西)水稻丰产节水节肥技术集成与示范”。

2006年至2013年底,农科院先后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1043项,包括国家级大项目265余项,主持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三期项目、“江南地区冷浸田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和“芦笋产业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两个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等经费超千万元的项目达12个。

2017年,农科院共获批立项科研项目102项,到位科研经费9565万元,较上年增加1093万元。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9项,国家自然基金8项,省部级40余项。获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励2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奖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奖3项,其他厅局级奖励15项。发表科技论文191篇,其中,领衔的国际芦笋基因组测序完成,并在国际名刊《自然通讯》发表论文,实现了“江西芦笋研究领跑世界[2]。SCI收录31篇,第一作者收录数为145篇。

视频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相关视频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展示江西现代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