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College of Law and Political Science ZNU)是浙江师范大学二级学院[1],学院是浙中片区高校校际干部联合培训、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主任培训等培训基地。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77年的政史系,1982年更名为政教系,1994年更名为政法系,1999年更名为法政经济学院,2006年更名为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2010年更名为法政学院。
法政学院现有教职工70余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近30人,博士(含在读)近50人。“省151人才工程”入选者8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博士生导师3人,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学院聘任一批国内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现有全日制本科生近750人,研究生(含专业学位研究生)近800人,其中留学生40人。
学科设置
学院现有社会学1个省一流学科。设有法学[2]、社会工作、行政管理3个本科专业,其中社会工作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法学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社会工作、法学专业为省新兴特色专业;行政管理专业为校级重点专业,专业评估多次被评为全国A+、A。现有社会学、法学、公共管理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社会学、民商法学、行政管理等10余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硕士(MPA)、社会工作硕士(MSW)、法律硕士(JM)等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院围绕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和健康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探索学科特色和专业特色,在商法、非洲法、地方立法、社会治理创新、健康社会工作、义乌研究、基层治理、公共安全、公共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逐步形成了学科和专业优势,培育了数个富有凝聚力和科研潜力的学科团队。学院建有长三角社会治理研究院、金华市地方立法研究院、民商法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非洲法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等6个校级科研机构。
近年来,学院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50余项,出版各类著作10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近10项,在《法学研究》《哲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0余篇。
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成效显著。一大批毕业生已成长为政界精英、高校领导、中学名师以及企业家等。吴萍同学荣获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屠佳同学被评为第八届浙江省“十佳杰出青年”,吴鹤群同学被评为“浙江省青少年学生道德榜样”, 吕林静同学获评第五届浙江省“十佳大学生”。
长期以来,学院主动适应基础教育和国家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办学质量,学生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整体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院曾获“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组织工作创新奖”“浙江省高校党支部建设创新奖”等荣誉称号。
国际合作
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先后与香港浸会大学,台湾屏东科技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等高校合作,每年选送优秀学生参加为期三个月的访学和暑期实习,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学院将秉承“崇德尚法、求实致远”的院训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崇尚学术,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和“质量立院、学术兴院、人才强院、和谐荣院”的工作方针,为加快建设多学科、开放式、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学院而不懈奋斗。
视频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二级学院是什么意思(一级学院二级学院区别),亮点信息,2021-03-08
- ↑ 法学专业就业前景,豆丁网,2016-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