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玉屏书院 |
中文名称;玉屏书院 地理位置;厦门第五中学 著名景点;萃文亭等 前身;义学 |
玉屏书院位于玉屏山麓(即今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内),其旧址原为义学。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将军吴英在其址建文昌殿、萃文亭。后户部郎中雅奇增建集德堂,增置学舍,为士子课文场所。 玉屏书院是老厦门人心目中普遍认知的一所。
简介
厦门是座文化底蕴深厚、教育根基深植的城市。据史料记载,厦门最早的一所书院是创建于元朝至正十年(1350年)设立于同安城关的文公书院。时过数百年,至清末民国初年,厦门有名可考的书院居然就有19所之多。民国初年以来,双溪书院、舫山书院、凤山书院、紫阳书院、玉屏书院先后改为近代学堂。随着时代的前进,旧制的书院、近代学堂,有的日趋式微,有的新绿勃发,还渐渐嬗变成为现代的、知名的学校。玉屏书院是厦门人心目中普遍认知的一所。[1]
据《厦门志》等载,玉屏书院始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将军吴英建文昌殿、萃文亭。乾隆十六年,水师提督倪鸿范与兴泉永道白瀛、厦防同知许逢元,会同地方绅士共同募捐,在文昌殿右辟地盖讲堂1所,斋庑8间,以2间供馆役住宿,其余作为学舍。聘进士蓝应元出任山长。嗣因生员骤增,学舍不足,膏火之费亦缺,绅士黄日纪等捐银3000余两,以年息资备膏火。复买文昌殿右侧瓦屋20余间,建崇德堂、芝兰室、漱芳斋以充学舍。乾隆五十三年,新任兴泉永道胡世铨购置"经、史、子、集"和"九通"等书万余册,存贮院内,供学子阅览。并饬厦防同知黄奠邦清查书院经费开支,重订章程,录朱熹《白鹿洞学规》,陈桂林《学约》十则,与章程并刊成帙,教育学子。
道光十一年(1831年),兴泉永道周凯聘地方绅士10余人为书院董事,延请山长,每月课题,为学子作文。课题都是四书章句,教材以经文为主,教学语言是文白异读并用。兴泉永道、厦防分府每月亦参加课题、评定、发榜,奖金则由官厅、绅士募捐。
光绪七年,曾兆鳌编成《玉屏书院课艺》,以此作为书院学子的教材,内容主要来源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以适应科举考试的需要。
历史
厦门玉屏书院是厦门岛创建最早、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书院,它坐落在厦门老城东北角的玉屏山麓。清康熙二十年(1681)台湾平定后,威略将军吴英驻厦期间,在山麓旧时义学的遗址上创建文昌殿,又有关郎中同时创建朱子亭、学舍,创办书院。但后来渐渐荒废。乾隆十六年(1751),总兵官水师提督倪鸿范、都督李全庵调驻厦岛,与白瀛共同谋划,重兴书院。因讲堂后面紧靠山岩,有巨石屹立如刀削,如屏障,所以,书院因山得名,称玉屏书院。道光十五年(1835)巡道官周凯重修拓建玉屏书院,增建御山阁、崇德堂、 敕芳斋、芝兰室、三台阁等20多处建筑,做为斋舍及游览处。又劝谕绅商输金助学,选立董事、院长、斋长等,额定束修金额;另定生童每月膏火费;又劝捐购买书籍,存贮书院,以备生童披阅,召聘名士名人担任书院主讲。因此,玉屏书院名声显扬,四方弟子纷纷入学书院。郭迈、黄寿都是乾隆初进士,任过知县,他们率先应聘主讲玉屏书院。翰林院编修官蓝应元、进士郭龙光紧随其后。莆田郭尚先(翰林编修)、陈池养(知县、知州)、林扬祖(陕甘总督)也先后应召掌教玉屏书院。郭尚先在书院教授诗文章法,他举类譬喻,深入浅出,深受生童欢迎。他的楷书清秀典雅,兼有赵孟𫖯、董其昌、欧阳询各家之妙,大受书院弟子及鹭岛各界的广泛推崇,人们纷纷竞相摹仿,学习郭氏楷书的风气骤然大盛。一年多后,郭尚先离厦回京复命,全院生童及各界名流都恋恋不舍为他送行。陈池养与郭尚先是同科进士,历任武邑、隆丰、平乡、元氏、河间等县知县,后又兼任冀州等州知州。嘉庆末年(1820)奔父丧归家后,即不再作官。不久,应召掌教玉屏书院。陈池养讲授学业,始终把修身正己做为主旨,从不苟合随从。他每常援引古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名言训导弟子,拿孔孟先圣的言行及历代名贤的行迹做为典范,力倡以行为本,以文为末,相辅而行的求学准则。说明要有好文章,必须先有好德行的道理。陈池养学识渊博,阅历丰厚,而且最喜面批面教,积极扶持奖掖,以故弟子们大多学有所成。陈池养以善教闻名遐迩,当时四方弟子不顾长途跋涉,纷纷买舟渡海而来,希望亲聆先生教诲。陈池养后来把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教学经验,编成《教习管窥》一书。同治年间,陕甘总督林扬祖退休返家后,也应聘就任玉屏书院山长。林扬祖字孙诒,号岵瞻,莆田城内庙前人。他到玉屏书院后,重新条录朱熹的《白鹿洞学规》和陈相国的《学约》十则,严明学纪和考课,还经常结合自己的经历,给书院生童讲课。所讲内容全都关系科场考试的利弊。有佳作佳句佳构,他都一一条分缕析,以故极受生童欢迎,后因年老辞职回家。玉屏书院:玉屏书院是厦门最早的学堂,明代就在此办义学。清康熙年间,水师提督威略将军吴英、黄日纪等人续建文昌殿、华文亭、仙殿。往后,驻厦户部郎中雅奇又建集德堂、朱子亭和学舍,供学生读书。
遗存
清末废科举,地方政府和社绅将玉屏书院改名厦门中学堂。民国元年改为思明中学,1928年更名省立厦门中学。解放后,省中和市中合并,称厦门一中。1953年,厦门一中迁深田路现址,玉屏书院旧址改为厦门第五中学,其后门就在玉屏巷内。
参考资料
- ↑ 【古韵新城 水墨石屏 】玉屏书院访古 , 搜狐 2020-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