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珙縣龍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珙縣龍屬
圖片來自dinosaurpictures

珙縣龍屬學名Gongxianosaurus)是蜥腳下目的一恐龍,生活於侏羅紀早期的中國。牠的化石在中國四川省珙縣石碑鄉自流井組東嶽廟段中發現。

模式種石碑珙縣龍G. shibeiensis),屬名及種小名都以其發現地為名。珙縣龍體長可達14米,是四足的草食性恐龍。[1]

發現歷史

在1997年,周鳳雲等人在中國四川省珙縣石碑鄉進行地質研究時,在自流井組東嶽廟段中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這些化石分別是屬於五個個體,牠們被推論是蜥腳下目獸腳亞目恐龍。

化石

珙縣龍的化石是三個完整或部份的骨骼,包括有2個右前上頜骨、接近完整的左右下頜、50多顆牙齒、關節脫落的頸椎背椎薦椎尾椎、完整的肩帶、骨盆、後肢及後腳掌,並一些分散的肋骨胸骨

分類

由於珙縣龍的牙齒較大及呈匙形、前肢長度是後肢的70-75%、趾骨粗短及爪骨粗壯,這些都是蜥腳下目恐龍共有的一些特徵,加上牠的身長約14公尺,又較原蜥腳下目為大,所以珙縣龍被認為是屬於蜥腳下目。不過,珙縣龍亦有一些很像基礎蜥腳形亞目的特徵:前上頜骨有後突、脊椎沒有網狀構造及側腔、有腹部肋骨等。

綜合來說,珙縣龍被認為是介乎基礎蜥腳形亞目及蜥腳下目的過渡性物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