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界首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界首镇因地处高邮宝应县、金湖三县市“交界之首”而得名,南宋时建镇,是里下河地区最为繁华热闹的名镇、古镇之一。此处北通京津、南接苏杭,水陆兼备,是南北交通要塞。

2019年1月,界首镇被认定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

乡镇概况

江苏省高邮市界首镇,因地处高邮、宝应、金湖三县市“交界之首”而得名,南宋时建镇,是里下河地区最为繁华热闹的名镇、古镇之一。此处北通京津、南接苏杭,水陆兼备,是南北交通要塞。

界首,是远近闻名的“诗歌之乡”,这里自古风光秀美,景色宜人。恬淡自然的田园生活引得历代文人墨客竞相吟诵。

“平湖过雨天开镜,落日放船人打鱼。”,这是元代诗人萨都剌途径界首驿看到的恬静生活。

“楚天风送采菱舟,菱叶青青稻叶秋”,这是清代诗人王士祯对界首风景的赞美。

记录历史的不仅是文字,还有传承千古的传统特产、乡风民俗。将古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在了一起。

优越的生态环境,丰饶的自然资源,养育了勤劳智慧的界首人,也孕育了享誉四海的五香茶干。界首茶干形似银元,酱红发亮,口感如鸡肉,咬嚼细嫩,滋味鲜美,齿留余香,是品茗、佐酒的佳品,被视为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界首茶干吃法多样,手撕、刀切、生吃、配菜均可,大煮干丝是高邮十大地方名菜之一。早在乾隆皇帝下江南驻跸界首时就被钦定为贡品,民国18年在杭州西湖博览会上荣获金奖,2008年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界首,古刹古街犹存,全镇现有文物点多达20多处,在扬州市独树一帜。市文物保护单位护国寺,始建于南宋,至今香火旺盛,来自各方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江苏省高邮市界首镇

江苏省高邮市界首镇,因地处高邮、宝应、金湖三县市“交界之首”而得名,南宋时建镇,距今有1500多年历史。是里下河地区最为繁华热闹的名镇、古镇之一。此处北通京津、南接苏杭,水陆兼备,是南北交通要塞。 位于长三角经济圈------江苏省中部里下河地区,是高邮市三大古镇之一,镇域面积87.8平方公里,其中辖高邮湖水面面积3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万人。

历史文化

界首镇历史文化悠久。界首镇曾为吴、楚交界,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运河沿线的重要码头,早在元初,界首就设立了驿站。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剌在他那首《过界首驿》中云:“平湖过雨天开镜,落日放船人打渔。野老柳荫沽黍酒,行人马上得家书”。界首镇自古就是文人雅士、巨商富贾聚集之处。乾隆皇帝曾在此驻跸。全镇有文物点多达14处,在扬州市独树一帜。界首镇的南大街、北大街、太平街等街巷多为明清建筑。石桥街均为石板铺就,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界首的护国寺,现存两幢殿堂和数间僧疗,是高邮市为数不多尚存的古寺庙。这几年经过扩建,香火较旺。界首的文化底蕴比较深厚,早在1924年,界首就兴办了省立第五师范学校界首分校,后改为江苏省立界首乡村师范。

从这里既走出了饱受争议的一代枭雄吴三桂,也诞生了令家乡人引以为豪的“两弹元勋”陈茂林、著名翻译家陆永昌、著名农业专家陈家驹、工程院院士谢友柏等志士仁人[2]

视频

界首镇 相关视频

茶陵县界首镇
美丽茶陵县界首镇

参考文献

  1. 特大喜讯!界首镇成功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搜狐,2018-12-18
  2. 吴三桂 ,个人简历网,2011-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