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界首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界首鎮因地處高郵寶應縣、金湖三縣市「交界之首」而得名,南宋時建鎮,是里下河地區最為繁華熱鬧的名鎮、古鎮之一。此處北通京津、南接蘇杭,水陸兼備,是南北交通要塞。

2019年1月,界首鎮被認定為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1]

鄉鎮概況

江蘇省高郵市界首鎮,因地處高郵、寶應、金湖三縣市「交界之首」而得名,南宋時建鎮,是里下河地區最為繁華熱鬧的名鎮、古鎮之一。此處北通京津、南接蘇杭,水陸兼備,是南北交通要塞。

界首,是遠近聞名的「詩歌之鄉」,這裡自古風光秀美,景色宜人。恬淡自然的田園生活引得歷代文人墨客競相吟誦。

「平湖過雨天開鏡,落日放船人打魚。」,這是元代詩人薩都剌途徑界首驛看到的恬靜生活。

「楚天風送采菱舟,菱葉青青稻葉秋」,這是清代詩人王士禎對界首風景的讚美。

記錄歷史的不僅是文字,還有傳承千古的傳統特產、鄉風民俗。將古鎮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連在了一起。

優越的生態環境,豐饒的自然資源,養育了勤勞智慧的界首人,也孕育了享譽四海的五香茶干。界首茶干形似銀元,醬紅髮亮,口感如雞肉,咬嚼細嫩,滋味鮮美,齒留余香,是品茗、佐酒的佳品,被視為饋贈親友的上等禮品。界首茶干吃法多樣,手撕、刀切、生吃、配菜均可,大煮乾絲是高郵十大地方名菜之一。早在乾隆皇帝下江南駐蹕界首時就被欽定為貢品,民國18年在杭州西湖博覽會上榮獲金獎,2008年被列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項目。

界首,古剎古街猶存,全鎮現有文物點多達20多處,在揚州市獨樹一幟。市文物保護單位護國寺,始建於南宋,至今香火旺盛,來自各方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

江蘇省高郵市界首鎮

江蘇省高郵市界首鎮,因地處高郵、寶應、金湖三縣市「交界之首」而得名,南宋時建鎮,距今有1500多年歷史。是里下河地區最為繁華熱鬧的名鎮、古鎮之一。此處北通京津、南接蘇杭,水陸兼備,是南北交通要塞。 位於長三角經濟圈------江蘇省中部里下河地區,是高郵市三大古鎮之一,鎮域面積87.8平方公里,其中轄高郵湖水面面積3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萬人。

歷史文化

界首鎮歷史文化悠久。界首鎮曾為吳、楚交界,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是運河沿線的重要碼頭,早在元初,界首就設立了驛站。元代著名詩人薩都剌在他那首《過界首驛》中云:「平湖過雨天開鏡,落日放船人打漁。野老柳蔭沽黍酒,行人馬上得家書」。界首鎮自古就是文人雅士、巨商富賈聚集之處。乾隆皇帝曾在此駐蹕。全鎮有文物點多達14處,在揚州市獨樹一幟。界首鎮的南大街、北大街、太平街等街巷多為明清建築。石橋街均為石板鋪就,距今已有數百年歷史,界首的護國寺,現存兩幢殿堂和數間僧療,是高郵市為數不多尚存的古寺廟。這幾年經過擴建,香火較旺。界首的文化底蘊比較深厚,早在1924年,界首就興辦了省立第五師範學校界首分校,後改為江蘇省立界首鄉村師範。

從這裡既走出了飽受爭議的一代梟雄吳三桂,也誕生了令家鄉人引以為豪的「兩彈元勛」陳茂林、著名翻譯家陸永昌、著名農業專家陳家駒、工程院院士謝友柏等志士仁人[2]

視頻

界首鎮 相關視頻

茶陵縣界首鎮
美麗茶陵縣界首鎮

參考文獻

  1. 特大喜訊!界首鎮成功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搜狐,2018-12-18
  2. 吳三桂 ,個人簡歷網,2011-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