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红军标语博物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红军标语博物馆

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红军标语专题博物馆。是经湖南省委、省政府批准,并报中宣部备案的重点文化工程。该工程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博物馆主体建筑,第二部分为文化广场,占地总面积1.4万平方米,其中博物馆主体占地面积157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92平方米,总投资2000余万元,2008年9月底开工建设,2009年底实现主体封顶,2011年5月底建成交付使用。2016年12月,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
  • 类别:历史类
  • 地点 :湖南省 竣工时间 2011年5月

建筑布局

博物馆仿江南清代祠堂式建筑,主体分两层,展厅面积650平方米。展厅内将集中展示揭取下来的真实标语,并利用现代声光及多媒体技术,模拟当年书写标语的场景,为参观者还原历史。该馆兼具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旅游参观、文物收藏、学术研究等多项功能。 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建筑造型独特,寓意深远,特色鲜明。共分三层,主要有序厅、8个展厅、贵宾室、多媒体室、会议室、办公用房、文物库房等。博物馆陈列的红军标语是从1927年10月(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至1938年2月(湘赣游击队)期间的标语。 红军标语井冈山根据地和湘赣根据地革命斗争历史的缩影。红军标语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硝烟风雨,有的在书写后不久便被更换或覆盖,有的标语载体被剥蚀损毁或拆除,遗存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炎陵县是全国遗存红军标语最多的县之一。遗存标语具有署名单位多、时间跨度长、书写形式多、宣传对象广等特点。其内容既宣示了革命的最终目标,又结合了工农群众的切身利益;既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又有明显的地方特点;既有强烈的政治性,又有质朴的艺术美,是中国革命斗争的珍贵信史、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历史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炎陵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工农红军为发动群众起来闹革命,在炎陵城乡书写了大量宣传标语,仅保存的红军标语就有151处、339条、4826字,可辨别的书写部队番号达66个之多,是全国保存红军标语数量最多、最完好的地区之一。 炎陵的红军标语有3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历史地位高,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进程中的第一批标语,广写标语是毛泽东同志亲自部署的;二是内容丰富,凡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的各项革命斗争,都有标语;三是番号多,凡是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所有部队都留下有红军标语。

这些红军标语书写时间跨度超过7年,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既有口号标语,又有对联、打油诗,甚至漫画,其中有部分标语还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拟定的,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多附着于房屋墙体上的标语时刻面临着剥落的危险,此次修建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就是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些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的保护问题。

文物保护

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遗存红军标语数量多、保存好以及标语书写时间跨度长。

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保存了从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开创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到1938年2月湘赣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参加抗日战争,炎陵县历经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两个波澜壮阔的斗争时期,留下近万条宣传标语。

遗存的339条(组)标语,分布在炎陵的12个乡镇场,分别由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工农红军第四军、红军河西指挥部、湘赣红军独立一师、湘赣红军独立第四团等18个单位书写,遗存最多的是工农红军第三军团第五军、工农红军第五军,分别达55条(组)和46条(组)。

对那些暴露在外的红军标语进行揭取迁移,是炎陵采取的一项重要保护措施。2002年,炎陵专门邀请中国文物研究所专家到当地实地考察,研究标语的保护办法。在专家指导下,县文管部门在全国首次成功地把敦煌壁画的保护技术应用到红军标语的保护上。

同时,国家文物局先后两次下拨专款支持炎陵抢救性揭取红军标语,从而使234条(组)常年在外风吹日晒且附着物面临毁损的红军标语得以及时揭取并入室保护。截至2011年已揭取收藏标语234条(组)、就地保护105条(组)。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