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赖歇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赖歇瑙

瓦尔特·冯·赖歇瑙Walter karl Ernst August von Reichenau,1884年8月4日—1942年1月17日),纳粹德国元帅。

与其他同期德国元帅最大的不同是,赖歇瑙自早期就极为支持纳粹政权,同时也在其管辖区执行希特勒屠杀苏联政委人员的命令。历史作家连·戴顿在其著作《第三帝国闪击战》中描述赖歇瑙:“拥有相当的专业能力……是第三帝国无情的缔造者之一。[1]

军事世家

瓦尔特·冯·赖歇瑙(1884.8.4-1942.1.17),德国陆军元帅(1940.7.19),军事家。1884年出生于卡尔斯鲁厄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也是军人,后来升为炮兵上将。1903年,赖歇瑙入伍,开始在驻柏林的近卫野战炮兵第一团服役,次年即晋升少尉。他爱好体育运动,以近卫军官的身份参加过柏林体育协会,尤其擅长投掷标枪和铁饼,因成绩优异而名噪一时。1912年,他从军事学院毕业后又回到原来的部队,两年后晋升中尉副官,并随团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前线作战。他参加过马苏里湖、立陶宛、佛兰德斯等地的作战,战斗中表现突出。

德意志帝国于1918年崩溃,担任骑兵第七师参谋官的赖歇瑙随队开往西里西亚执行边防勤务。1920年加入陆军,4年后晋升少校,并调到第三师司令部工作。1927年调任驻柏林的第一集团军司令部参谋官,1年后调任驻斯图加特第五通信营营长,1929年升任通信兵部中校参谋长,两年后晋升上校,并调任驻东普鲁士的第一师参谋长。赖歇瑙在希特勒执政之前就已醉心于国家社会主义及其政治活动,并对他的上司、第一师师长布隆贝格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纳粹党徒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赖歇瑙出任国防部部长办公室主任,积极从事扩军备战工作,成为一名忠诚的国社党党员,一名狂热的纳粹分子。他毫不隐瞒地自命为希特勒的忠实信徒,深信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运动是复兴德国的唯一途径。他效忠希特勒的行动,突出表现在1934年8月2日年迈的兴登堡总统逝世二十四小时,陆军总司令弗里奇即命令国防军向希特勒宣誓效忠,这一违背当时仍然有效的魏玛宪法的效忠誓词,就是由赖歇瑙口授,另一名少校笔录的。当时,很多军官们都预料到了它将产生的恶果。当时任军队办公室主任的 贝克将军就把这一天称为他“一生中最黑暗的一天”。

1935年10月,赖歇瑙晋升少将,并接任驻慕尼黑的第七军军长,后任第七军区司令。1年之后晋中将升为炮兵将军。

赖歇瑙忠于纳粹党的立场,在国防军中无人不晓。他在青年时期怀有的远大理想和报国热情全倾注在这条道路上了,他被认为是一个投机分子。当布隆贝格元帅被免去国防部长职务,而赖歇瑙被提名为新任陆军总司令时,当时的第一集团军司令龙德施泰特上将曾亲自去见希特勒,表示强烈的反对。希特勒只得任命瓦尔特·冯·布劳希奇上将为陆军总司令的继任者。

1938年2月4日,希特勒召集内阁会议,以莫须有的罪名宣布免去陆军总司令弗里奇的职务,正式由布劳希奇接任,并将弗里奇上将送交军事法庭审讯,将以前的“防卫厅”改为“国防军统帅部”,直接归希特勒领导。任命威廉·凯特尔将军为统帅部部长级参谋长。同日,任命赖歇瑙为第四集团军司令。

赖歇瑙在德国吞并奥地利的谈判中担任了重要角色,并参加了入侵奥地利的行动。而在希特勒策划侵占捷克的过程中,赖歇瑙更是充当了他的忠实顾问。 9月,德军开进苏台德区,其中就有赖歇瑙的部队。

战争悍将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参见波兰战役)。赖歇瑙在龙德施泰特上将的南方集团军群辖内,指挥拥有大量坦克和摩托化兵团的第十集团军实施主要突击。9月1日突破了波兰的边防要塞,迫使波军放弃米达夫卡河岸的坚固要塞阵地后,楔入奥珀伦以东的波兰军队配置地域。其先遣部队进抵琴斯托霍瓦以北的瓦尔塔河后,各兵团便向华沙和拉多姆急进,9月7日,第十集团军在宽正面渡过了皮利察河中游,其先遣支队已到达华沙西南60公里处的托马舒夫——马佐维茨基罗兹之间地域。该集团军渡过瓦尔塔河后兵分两路,南翼(右翼)各兵团渡过皮利察河后,从东西两面迂回维西察峰,向拉多姆构成整个战局中的第一个大合围圈。波兰军队在这里的战斗中于9月13日被合围,几天后,波军5个师残部共65000人和145门火炮落入德军手中。9月11日,第十集团军左翼各兵团继续向华沙推进,一个突出的坦克兵团直抵华沙城郊,但被波兰军队猛烈的反突击击退,这个坦克兵团的数次强攻都未能见效。赖歇瑙将部队重新编整,首先从东面切断波军“波兹南”集团军退往华沙的道路,配合其他德军集团军前后包抄波军,迫使他们投降。而后在弗沃达瓦同德军古德里安的快速兵团会师合围华沙。华沙在经过顽强抵抗,遭到严重损失后终于投降。

波兰战役胜利之后,赖歇瑙晋升上将。这时,希特勒开始部署西线攻势。德国国防军各将领对此非常反感。他们力主同英法达成协议,结束战争。于是,派出赖歇瑙去劝阻希特勒的行动,以为赖歇瑙的话能让希特勒听进去。但是,即使这位受宠的将军也无法动摇希特勒的决心。

1940年5月10日,德军在西方边境发起了进攻。赖歇瑙上将指挥辖有14个步兵师、两个坦克师的第六集团军在冯·博克上将的B集团军群编成内以勇猛的行动展开了攻势。他领受的任务是向鹿特丹和列日之间的狭窄走廊推进,克服马斯河和设防完善的阿尔贝特运河等障碍,在空降兵的配合下迅速夺占阿尔贝特运河南端的埃本—埃马尔要塞,在此处强渡该运河。突破马斯特里赫特和列日之间的正面,打通前往布鲁塞尔的道路。第六集团军编成内的赫普纳的坦克军应迅速推进,尽快在马斯河和桑布尔河以北地域迎击敌方军队,并对列日要塞的北面实行封锁,掩护德军西进集团军的翼侧安全。赖歇瑙的任务对整个战役的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比军和同盟军前出的各集团军兵力能否被坚决牵制住,使其很快失去行动自由,取决于德军第六集团军行动的快慢。

赖歇瑙率领所部完全胜任了这一任务。德军第六集团军以迅猛的推进完成了第一次突破,渡过下马斯河及该河以西的阿尔贝特运河南段。荷兰军队虽然及时炸毁了马斯特里赫特地域的一座重要桥梁,但德国伞兵却以突然的空降袭击夺取了阿尔贝特运河好几座同样重要的桥梁。德军空降兵经过周密准备,圆满完成了夺取埃本一埃马尔要塞的行动。突破战线的当日,5时32分,德空降兵经专门挑选和训练的78个人,乘滑翔机在要塞悄悄着陆时,守军简直惊呆了。只有几挺机枪来得及开火。观察所、暗炮台出口以及钢帽堡里的火炮,都立即被炸药炸毁。由于德军塞进通气孔的炸药随时有爆炸的危险,守军的斗志被瓦解了。于是,这个1935年建成的坚固要塞,便再也不能对阿尔贝特运河的守军提供任何支援。要塞守卫者次日下午停止了最后抵抗。德军空降兵也被打死了近10人。

进攻的第1天傍晚,赖歇瑙的第六集团军在宽大正面上强渡了马斯河阿尔贝特运河后,比利时军队从列日前面的占领阵地全部撤到了马斯河对岸,其中一个师派往卢万。次日下午,这些军队又全线退到代勒河,布置在列日哈瑟尔特之间。

德军第六集团军编成内的赫普纳坦克军绕过列日,进至那慕尔以北地域,5月13日在让布卢附近与法军两个机械化师进行了激战。14日将法军击退。同时,德军第六集团军渡过马斯河,分左、中、右翼分头前进,牵制住了英法各集团军部队,造成了这是德军主要突击方向的假象,迫使同盟军左翼部队实施了德军意料中的迂回。德军统帅部决定第六集团军继续实施牵制作战,将荷兰投降后,已腾出手来的第十八集团军向第六集团军右翼靠拢。把第六集团军地带内的坦克部队撤出,用于决定战争结局的A集团军群的地带。

25日前德军第六集团军强渡了斯海尔德河,开始向利斯河发动进攻,切断了比利时军队与英国军队之间的联系。赖歇瑙实施了一系列包围突击战术,将比利时军队压缩到狭窄的海岸,使其陷入绝望的境地。27日晚,比利时签署了投降书,次日,赖歇瑙接受了比利时国王和军队的投降。 德军第六集团军左翼推进到里尔地域,并在那里将较强大的法国军队击溃。

德军右翼变更部署后,赖歇瑙指挥第六集团军的强大兵力于6月5日突破了法军重新建立起的又一条防线,沿瓦兹河两岸向贡比涅进攻,其左翼部队在苏瓦松地域前出到埃纳河。沉重地打击了法军。6月中旬,德军第六集团军打到卢瓦尔河,24日战役结束。

赖歇瑙在此战役中的指挥艺术表现得极为出色、灵活、果断,十分顺手。攻势凌厉,合击迅猛,分兵及时,追击快狠。特别是夺取埃本一埃马尔要塞的战斗,地空紧密配合,突袭强攻都恰到妙处,堪称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创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个这样的战例典范(德国士兵的军事素质在这个战斗中充分体现了出来)。

赖歇瑙在作战中的表现也非常勇敢,他亲自指挥突击队前进,自己身先士卒在枪林弹雨之下跨墙越壁,大大地鼓舞了士气。当然,这也因他青年时爱好体育运动,体力充沛矫鲑有关,加之他极爱自我表现的性格,都促使他在战场上英勇了一回。因战功显著,7月19日,赖歇瑙被希特勒授予陆军元帅军衔。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赖歇瑙的第六集团军为龙德施泰特元帅的南方集团军群的左北翼。配置在第十七集团军以北,做好实施进攻,突破卢茨克两侧防御的准备。领受的任务是:应掩护集团军群的北翼,使其免遭苏军可能由普里皮亚季沼泽地区实施的突击,并以尽可能大的兵力向日托米尔挺进。

进攻开始后,赖歇瑙率第六集团军强渡斯特里河,遭到苏军顽强的抵抗。苏联元帅布琼尼指挥下的部队首先从南面,接着又在北面对德军进行了猛烈的反冲击,双方坦克参加了交战,战斗非常艰苦。赖歇瑙充分发挥了装甲部队速度快、火力猛的优势,向苏军冲击急进。连续激战中,苏军在德军坦克的压迫下缓缓向东退却,而且对德军坦克部队实施了猛烈不断的打击。7月3日,苏军撤退到斯卢奇河以东。4日,德军进抵该河以西地域。第六集团军继续对当面退却的苏军进行追击。5日,赖歇瑙指挥的第六集团军和坦克第一集群开始在南方集团军群的北翼对苏军在沃伦斯基新城及其以南地域的“斯大林防线”进行进攻,以激烈的战斗突破成功。几日后坦克部队已进抵别尔季切夫和日托米尔。眼看德军坦克集群已突进战役地区,准备执行南方集团军群赋予的夺占乌曼的计划,谁知天气突变,下起了暴雨(苏联许多地方的夏季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坦克连续几天根本不能沿被冲毁的道路开进。而苏军却乘机对德军坦克集群的两翼实施了积极的反击,使德军坦克的损失极大。过了一个多星期,德军坦克第一集群才在第六集团军支援下推进到白釆尔科维。但当这个坦克集群随后打算转向东南时,又遭到苏军兵力对其左翼的强大反突击,迫使它以部分兵力进行防御。赖歇瑙不得不再次从南面对坦克集群进行支援,使其能继续向东南方向进攻。

德军坦克第一集群在第六集团军支援下攻向乌曼后,第六集团军中央的兵力逐步替换了它的任务。赖歇瑙在伤亡惨重的情况下,仍率军突进到了基辅。

由于德军第一坦克集群沉重的掩护集团军群左翼的任务被赖歇瑙的第六集团军承担过去,它的突击力量大大增强。在博古斯拉夫西南突然与从南面迂回的德军第十七集团军形成了乌曼合围圈。苏军虽发起一次次冲击企图突围,但都被德军击退。8月2日,德军会师,合围告成。8日,合围圈内的苏军被歼灭。

赖歇瑙的第六集团军除部分部队参加合围乌曼的围歼战,其中央和北翼部队的战斗也进行得特别激烈。第六集团军中央向基辅及其以南地域的第聂伯河推进时,苏军调集庞大兵力,从切尔卡瑟及其以北渡过第聂伯河,向赖歇瑙的部队猛烈反击,直打到博克斯拉夫地域,虽未能解乌曼之围,却严重威胁着德军的交通线。赖歇瑙竭尽全力才在由乌曼地域睛出来的第十七集团军支援下阻住了苏军的反击,并以反复的冲击迫使苏军再次退过了第聂伯河,德军在切尔卡瑟克列缅丘格地域进抵该河。这时,赖歇瑙领教了对手的顽强,他的第六集团军发起了数次强大攻势,都未能清除苏军在基辅地域的强大基地。

到8月24日,第聂伯河流域的全线直到河口全部陷入德军手中。第六集团军北翼部队从7月初就同斯卢奇河与第聂伯河之间坚守阵地的苏军连续激战,16日,德军费了很大的气力才从日托米尔沃伦斯基新城一线突进至科罗斯坚地域。直到8月底,在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南翼部队肃清了莫济里戈梅利两地的苏军之后,后方受到威胁的苏军才从德军第六集团军北翼的当面退至第聂伯河对岸。

德军最高统帅部于8月22日下达了消灭基辅地域防御之敌的命令。在此之前,赖歇瑙的第六集团军已配置在第聂伯河附近,并对苏军在基辅地域的强大基地构成了包围态势。25日,德军进攻开始,赖歇瑙指挥第六集团军渡过第聂伯河同时对基辅两侧实施突击。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以第六、第二、第十七、第十一集团军和坦克第一、第二集群等强大兵力在航空兵支援下包围了位于基辅切尔卡瑟洛赫维察地域的数十万苏军,于9月19日攻占基辅,26日结束战斗,共有7个苏联集团军在这一包围战中被歼灭,被俘苏军达50余万人(参见基辅战役)。

10月2日,赖歇瑙指挥占领基辅后的得胜之军向哈尔科夫和库尔斯克方向突进,分别在10月24日至11月2日夺取了哈尔科夫、别尔哥罗德库尔斯克等城市,推进速度之快,攻击力量之强,都让苏军很难应付。这期间,效忠于希特勒的赖歇瑙对所属部队下达了“军队在东战场的行动”这一命令。在命令中,他完全按照国社党的宣传方式,要求官兵“无情地根除敌人的阴谋和暴行”,“彻底肃清布尔什维克思想、消灭苏维埃国家”。这一宣传行动是普鲁士军队的传统中前所未见的。这种由一位前线作战将领下达宣传命令的方式和措辞,该算作赖歇瑙的创举。根据这个命令,德军肆意残杀无辜的行为,不但引起世界舆论的谴责,也引起德陆军中一些将领的不满,他们认为这会影响被占地区的巩固。

德军的进攻在11月上旬被天气的变化所阻止,寒冷和泥泞使德军无法在被毁坏的道路上行进。这时,苏军在苏联元帅铁木辛哥的指挥下对德军发动了一次突如其来而又猛烈的反击(参见罗斯托夫战役),迫使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龙德施泰特元帅在伤亡了2万余人,损失200多辆坦克和大量火炮的情况下命令第十七、第六集团军撤过北顿涅茨河。赖歇瑙奉命率第六集团军撤过该河,以便防守哈尔科夫,并在库尔斯克东南地域与第二集团军会合。后者当时正在这里保障向莫斯科进攻的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

11月30日,赖歇瑙接替了因不服从希特勒禁止退却的命令又患有心脏病而辞职的龙德施泰特元帅,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希特勒命令赖歇瑙不惜一切代价坚守战线。尽管赖歇瑙多么想执行好希特勒的命令,但在苏军的强大攻势面前,战线还是又被突破了,这迫使赖歇瑙把部队撤至米亚斯河之后。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守住了顿巴斯的大部分地区,勉强稳住了战线。

赖歇瑙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在冬季面临多次危局,特别是12月29日,苏军在其海军部队的强大火力掩护下登陆费奥多西亚,试图夺回克里米亚。德军由施篷内克将军指挥的第四十二军的一个师担任刻赤半岛的防御,因同集团军群的联络中断,施篷内克将军命令这个师撤出了刻赤半岛。为此,赖歇瑙非常恼怒,他下令禁止对第四十二军这个撤出来的师全体官兵以后作战的一切奖赏,以此作为处罚。

对南方集团军群所在后方的所有乌克兰人居住区,赖歇瑙进行了反复的清剿,不惜用血腥的残酷手段消灭游击队。 1942年1月5日,赖歇瑙从围攻塞瓦斯托波尔的德军第十一集团军调出了几个师向费奥多西亚以北的苏军部队展开进攻,阻止苏军向西扩大登陆场。同时将在塞瓦斯托波尔西北的叶夫帕托里亚地域登陆的苏军兵力击退。

1月份在哈尔科夫地域出现的局面也非常严重,苏军为夺占哈尔科夫,在北面攻入了别尔哥罗德沃尔昌斯克地域,在南面推进到第聂伯河,并在伊久姆两侧北顿涅茨河附近打开了一个又深又宽的大缺口,赖歇瑙为封闭这个缺口,调入5个军的部队进行战斗,双方猛烈的激战一直没停。 由于兵力不足,赖歇瑙穷于应付战局,很是焦虑和疲劳。1942年元月12日,他死于突发的心脏病。

总结评价

赖歇瑙政治上的表现一直受到当时德国军中许多将领和后人的指责,他那残忍的杀害无辜者的罪行永远逃脱不了历史的审判。但他所具有的陆军指挥官的那种较高素质,那种高级指挥才能,那种能以身作则进行战斗的勇敢作风,那种严格管理部队使部队保持很高战斗能力和机动性的做法,却都是无可否认的。 他是一个军事上的能者,同时又是一个政治上的蠢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