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羅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羅茲

來自 攜程旅行 的圖片

本名 羅茲 國家 波蘭

羅茲省 建立 1332年之前

城市地位 1432年7月29日

面積 • 總計 293.25 平方公里

(113.22 平方英里)

最高海拔 278.5 米(913.7 英尺)

最低海拔 161.8 米(530.8 英尺)

人口(2017年6月30日)

• 總計 693,797人

• 密度 2,366人/平方公里

(6,128人/平方英里)

羅茲(波蘭語:Łódź ,波蘭語:[wutɕ]( 聽), "船"),又譯作洛次烏茨,是波蘭第三大城市,也是羅茲省首府,位于波蘭中部。其市名波蘭語原意為「小船」,並出現在市旗和市徽上。[1]

簡介

農業時期的羅茲

羅茲這地方首次被記載的時間是1332年,以Łodzia 村為名記錄在文件上的。1423年國王瓦迪斯瓦夫二世對「羅茲村」頒布了成為城市的權利。由此直至18世紀羅茲都一直是馬佐夫舍西里西亞貿易通道之間的貿易小鎮。16世紀羅茲只有少於800人,大部分是為鄰近的農莊工作。

在1793年第二次瓜分波蘭之後,羅茲成為了普魯士治下的一個城市,並更名了一個德語化的名稱Lodsch。1798年普魯士將其德國化,並失去了庫亞維教區主教所在城市的地位。1806年羅茲加入了華沙公國,1815年成為了俄國控制的波蘭王國的一部分。

工業時期的羅茲

1820年斯坦尼斯瓦夫·斯塔希茨(Stanisław Staszic)開展了一個計劃,將羅茲由一個農業小鎮發展成為現代工業中心。勞工持續湧進羅茲,從歐洲各地來的商人和工匠令羅茲成為整個俄羅斯帝國中紡織製造的中心。1825年開了第一間紡紗廠,14年後第一間波蘭與俄國以蒸汽推動的工廠於羅茲開始運作。從歐洲各地遷入羅茲的人民來到了一個「應許之地」(波蘭語 : Ziemia obiecana,羅茲的別名)。當中有很多是來自薩克森等南德意志地區和波希米亞,但亦有些是來自葡萄牙、英格蘭、法國及愛爾蘭等較遠的國家。但是有三群聚落占羅茲的主要人口並對市內的大部分發展作出了貢獻。他們是:波蘭人、德國人和猶太人。 1850年俄國廢除了它與波蘭王國之間的海關關卡;因鄰近不遠有一個龐大的俄國市場,現時羅茲的工業可以自由發展。很快該市成為了波蘭王國的第二大城市。1865年羅茲第一條鐵路開通(由羅茲到科盧什基,是華沙-維也納鐵路的支線),之後與華沙及比亞韋斯托克等城市連接的鐵路亦很快建成。 1823年–1873年這段時間,城市的人口每十年增長一倍。1870年–1890年是該市歷史工業發展最蓬勃的時間。

羅茲很快成為社會主義者活動的中心。1892年一次大型的罷工癱瘓了羅茲大部分的工廠。1905年俄國革命時俄國警察殺死了超過300名工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危機即將發生之前,羅茲人口仍然持續增長直至1914年。這年羅茲剛成為了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工業城市(每平方公里有13,280人)。

一戰開始後,1914年末在鄰近羅茲的地方發生了一場主要戰役,稱羅茲戰役,結果令德軍占領羅茲,但1918年11月羅茲的市民自行解放了城市並解除了德軍的武裝。在一戰之中,羅茲損失了百分之四十的人口,大部分是被征入伍、疾病、或是1918年大量德國人被驅逐回德國所影響。

1918年之後

1922年羅茲成為了羅茲省的首府,但人口持續膨脹的時期已經停止。布爾什維克革命(1917年)和俄國內戰(1918年–1922年)之後,與東方的貿易宣布結束。但1930年的經濟大蕭條和與德國的「關稅戰爭」令波蘭的紡織品亦失去了往西方的市場。所以在兩次大戰之間的時間,羅茲成為了一個工人示威和騷亂經常發生的城市。9月13日1925年一個新的機場——羅茲瓦迪斯瓦夫·雷蒙特機場(Łódź Władysław Reymont Airport),開始在鄰近羅茲附近運作。

在戰爭的時期羅茲仍然是一個多民族的城市,1931年的數據顯示羅茲的604,470名人口中,波蘭人有315,622人(占52.21%),猶太人有202,497人(占33.49%),而德國人有86,351人(占14.28%)(種族是以他們所說的語言判定)。

第二次世界大戰

當德國入侵波蘭的時候尤利烏斯·隆梅爾將軍麾下羅茲軍團的波蘭軍隊對抗德軍的進攻。但是德國防衛軍都於9月8日攻下羅茲。儘管德軍計劃將羅茲成為帝國內附屬波蘭總督府的一塊飛地,但納粹掌權者尊重該區的政府首長阿圖爾·格賴澤爾(Arthur Greiser)和該城所有德國人的意願,於1939年11月將羅茲合併到第三帝國內。該市得到一個新名字,利茨曼施塔特(Litzmannstadt,又稱利茨曼城),以第一次世界大戰奪取羅茲的德軍將軍卡爾·利茨曼(Karl Litzmann)命名。然而,很多羅茲的猶太人拒絕簽署條約成為德國境外的德國人,代替被波蘭總督府驅逐。很快納粹當局就在羅茲設立了羅茲猶太人貧民區,區內住了超過20萬名猶太人。1944年8月清洗貧民區之後區內只剩下900個存活者。羅茲鄰近地區的數個集中營和滅絕營是用作囚禁該區的非猶太人口,其中最臭名昭著的拉多戈什奇監獄(Radogoszcz)和數個小型的集中營是用作囚禁羅姆人和波蘭小孩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完結的時候羅茲損失了42萬名人口:30萬猶太人和大約12萬名波蘭人。1945年1月羅茲大部分的德國人都因害怕紅軍而逃離羅茲。由於德軍徵用了羅茲的所有工廠和機械,並將其運回德國,所以羅茲亦遭受巨大的損失。除了小部分是受到空襲和戰鬥而破壞之外,羅茲大部分的基礎建設其實都是因為德軍的行動而被破壞殆盡。

1899 年,Władysław 和 Antoni Krzemiński 兄弟在 Piotrkowska 街創立了波蘭第一家電影院 (Gabinet Iluzji)。同年,未來的波蘭元帥約瑟夫·畢蘇斯基和他的妻子瑪麗亞·畢蘇斯卡在羅茲定居。他們在該市編輯和印刷波蘭地下出版社,為此他們於 1900 年被 Okhrana 逮捕,然後被監禁在華沙城堡。 在 1905 年 6 月的羅茲起義期間,數百名示威工人被殺。

儘管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危機迫在眉睫,這座城市一直在不斷發展,直到 1914 年。到那一年,它已成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和污染最嚴重的工業城市之一——13,280/km2(34,400/km2) 平方英里)。 1914 年末在這座城市附近發生了一場大戰,結果這座城市在 12 月 6 日後被德國占領,但隨着波蘭在 1918 年 11 月恢復獨立,當地居民解放了這座城市並解除了武裝 德軍。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羅茲失去了大約 40% 的居民,主要是由於乾旱、疾病、污染,主要是因為該市德國人口的大規模驅逐。 1945年後

在1945年早期,羅茲人口少於300,000人。但是,很快人口再度上升,由華沙和其它蘇軍占領區來的難民都來到了羅茲。由於華沙起義及一連串事件使華沙受到嚴重摧殘,波蘭政府與大部分行政機構都在羅茲辦公,羅茲成為了波蘭「真正」的首都,直到1948年。有人建議讓羅茲成為永久的首都,但建議沒有受到支持,1948年華沙開始重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于波蘭共產黨統治下,很多企業家都因公司被當局國有化而失去了財產。羅茲再一次成為工業的主要中心。

波蘭在90年代的經濟轉型之後,大部分的企業亦重新被私有化。

參考來源

  1. 羅茲, 豆瓣電影,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