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云板 |
---|
|
云板,日本作云版,为一青铜铸敲击呗器,通常为云朵形状,或者鑴有云纹,因以为名。其板两端呈云头状,或鑴刻云形花纹,原则上形式为云形,故称之。在古代,官署常用来召集群众,权贵大家用以通知内宅,而一般宫庙、佛教寺院亦悬挂之,用以报时、报事或集众。
简介
云板常以青铜、铁或木版等材质制作,本为古时官署召集公众之用,现常被庙宇、寺院作法器用。其上除铸有供悬挂之用的孔洞外,通常会鑴有简单图案及文字,多为使用单位的名称及铸造日期,或祥瑞祝颂密咒,板的中下方有明显凸出处展示打击位置。
造型
纹饰精美
古代云板造型典雅别致,纹饰精美,堪为艺品。基隆市法王寺和灵泉禅寺的云板,皆被政府公告为“民俗及有关文物”之台湾文化资产。中国安徽省枞阳县,1996年挖掘一墓葬,出土铁云版一件,年代上溯到明代万历二年(1574年),其历史悠久、古朴大器,被视为文物珍宝,价值非凡。
名称
日本僧人无著道忠(1653~1744)所编的一部禅宗百科辞典《禅林象器笺》中,举“呗器类”详尽列举了各式的“版、板”具,如:如悬挂在“库司”(古代禅林仓库或掌钱物茶果食物之僧职)前称为“大板”,悬在“方丈”旁称为“内板”,置于“半钟”之下称为“钟板”,还有首座板、照堂板、客板、坐禅板、斋板、巡火板、火板、报廊板等三十四种。总之,依悬挂之处、敲击时间不同,名称各异。
形制
云板的一般形制,根据《清会典事例•乐部》:“云版,铜铁或合金铸成,体薄而扁平,周身有云纹,边穿有孔系绳。悬而击之。”顶部有一洞孔,作为悬挂之用,或可系绳挂于木架或建筑构件上,中央偏下有撞座(敲击点),分为两面式与单面式,细部常有若干差异,形式逐步发展成多种。主要特征为:上小下大的云头状,即上部的云头向下,下部的云头向上,中央以柄相连。云板中下方凸出处,以槌敲击作响处,有时别铸吉祥图示。板上也常鑴刻简单的图案和文字,例如:如寺院、道观之名,或铸造日期,或祥瑞真言等。各朝代特征,略有不同,使用方法,依不同宗派、地区、领域,也各有不同,敲击方式亦异。[1]
《禅林象器笺》中说:“〈云章〉曰:板形铸作云样,古云‘云板’。〈俗事考〉云:‘宋太祖以鼓多惊寝,遂易以铁磬,此更鼓之变也,或谓之钲,即今之云板也。’〈三才图会〉云:‘云板即今之更点击钲。唐六典皆击钟也,太史门有点钟,二百八十人掌击编钟,即此是也。’佛教禅林沿用之,材质基本采取青铜,铸为云朵状,或于平板上缕刻云形花纹。
佛教法器
云板的历史典故,可追溯至佛陀时代,但在中国发展成型,归属佛教法器。唐代或更早时即开始被僧院使用,后来被其他领域引用,成为戏曲、乐器之属。唐代百丈怀海禅师(720~814)制定《百丈清规》,以明禅宗寺院所应遵行的组织和行事规定,元代重新敕修为《敕修百丈清规》,为后世大乘佛教寺院所遵从。该书第九“法器章”提及,凡是以瓦、木、铜、铁制作,能作声者,例如:钟、磬、铙、鼓、椎、板、螺、呗等,皆称为“犍椎”,为梵语、巴利语 ghaṇṭā一词之音译,又作“揵迟、揵槌、揵抵”等。最初作用,乃集众听讲教法。在香港、台湾、日本等各地寺庙、宫庙,亦有年代久远的云板,被列为珍贵文物。
五家宗板
中国禅宗逐渐分为五大派,各派发展出不同式样,或可总称“五家宗板”。 寺院于布萨期间,即每半月(农历十五与廿九或三十)集合僧众说戒法之时,或于法会诵经之前,或者于集会僧众饭食之时等等,皆敲鸣犍椎。沿用之今,现代各佛教寺院皆以“打板”,通讯报时、规矩法度、行道办事。有时其上书写,“谨白大众,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各宜醒觉,慎勿放逸”等佛道偈语,提醒僧众不可昏沉懈怠,当精进用功,醒悟“闻非有闻、觉亦非觉”等至深的空有不二之道。
主要用途
云板也具报时和召集的作用,可用于早课前的召集,不过更多时候用于午膳前的召集,通常和鱼梆一起悬挂在佛寺的“五观堂”(即斋堂)外,每天用斋前,会长打三十六响通知僧众用膳,故又称“长板”。
云板挂在斋堂前,与梆相对称,结合禅林日常生活起居、法事仪程、集众、上殿、过堂(二时斋粥,朝食,即早饭;昼食,即午饭)之前敲“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会上佛菩萨”三遍,敲时心内默念,有节奏地依字敲之,“严”字轻敲,与梆及僧堂、殿堂、斋堂法会仪轨紧密衔接。药石,即晚餐,敲三下。敲响云板表示开饭了,佛教是“十方财”吃“十方饭”,原则上云板一响,凡是进门的都有饭吃。[2]
开静与斋食
归结云板的主要用途,一是“开静”,二是“斋时”。清晨三时鸣钟、击鼓后敲云板,称为“小开静”,此时,香灯和大寮行者先起床。其后,云板与诸堂板齐鸣,为“大开静”,全寺住众皆起,开始一天的作务。若云板挂在斋堂前,因于粥(朝食,即早饭)、斋(昼食,即午饭)之前连打三十六响,此斋板又称长板。古代于结斋后,也打云板,又以当时僧众可取下钵以集合,故又称下钵。
参考资料
- ↑ 云板全国宗教资讯网
- ↑ 你不知道的佛教法器之—“云板”kk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