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馳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馳龍科(學名:Dromaeosauridae)又名奔龍科,是群類似鳥類的獸腳亞目恐龍。它們是群體型中至小型的肉食性恐龍,繁盛於白堊紀。在非正式的用法裡,它們通常被稱為「盜龍」(Raptor),這個名稱因為電影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出現的伶盜龍而開始盛行。馳龍科的屬名在希臘文意為「奔跑的蜥蜴」,dromeus / δρομευς 意為「奔跑」,而sauros / σαυρος 意為「蜥蜴」。

馳龍科的恐龍分布範圍可能極廣,化石在北美洲歐洲非洲亞洲南美洲以及南極洲等地都有發現記錄。已知最原始的馳龍類恐龍記錄可能來自在英格蘭西南部被發現的牙齒化石,推測生活於侏羅紀巴通階[1],而後來演化並且持續存活到白堊紀末的馬斯特里赫特階,據此推算,馳龍類出現在地球上的時間超過1億年。

身體架構

馳龍科的獨特身體架構,有助於恐龍是種活躍且快速動物的理論,以及恐龍與鳥類是近親的理論。在羅伯特·巴克(Robert T. Bakker)替約翰·奧斯特倫姆(John Ostrom)的1969年專題論文所做的圖解中,將恐爪龍描繪成快速奔跑的姿態,這成為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古生物學重建圖。馳龍科具有大型頭部、鋸齒邊緣牙齒、狹窄口部、眼睛向前,顯示具有一定程度的立體視覺。如同大部分的獸腳類恐龍,馳龍科的頸部長,呈S狀彎曲,身體相當短。它們的手臂長,某些物種的手臂可以在胸前交叉,手部相當大,上有三根長手指,第一指最短,第二指最長,手指上有大型指爪。恥骨末端大,往尾巴基部延伸。第二腳趾上有大型、彎曲趾爪。尾巴修長,尾椎長而低平,第14節尾椎之後缺乏橫突(Transverse process)與神經棘。

目前已發現部分馳龍科的身體覆蓋者羽毛[2],包含前肢與尾巴上的大型、片狀羽毛,可能所有的馳龍科都有羽毛。這個理論是在80年代中晚期首次出現,並在1999年得到證實。這些改變導致馳龍科在電影與重製模型中的形象不斷改變。

鑑定特徵

馳龍科具有以下特徵:額骨短而呈T字形,構成上顳孔的前緣、方骨的後突接觸方軛骨、背椎的椎體橫突對(Parapophyses)豎起、獨特的第二腳趾、人字形骨與尾椎的前關節突延長,延伸至前幾節脊椎、鳥骨上有關節盂孔。

體型

馳龍科是群小型到中型的恐龍,身長範圍從0.7米的大黑天神龍,到超過6米的猶他盜龍阿基里斯龍楊百翰大學的某些猶他盜龍標本,身長可能達約11米。但這些化石還沒有經過詳細研究,經過詳細研究後可能會產生不同數值。馳龍科可能兩次演化出大型體型,一次是馳龍亞科的猶他盜龍、阿基里斯龍,另一次是半鳥亞科的南方盜龍,其身長估計約5米。在英格蘭威特島發現的個別大型牙齒,可能代表某種大型馳龍科恐龍,體形接近於猶他盜龍。根據牙齒形狀,它們可能屬於伶盜龍亞科。如果屬實,可能代表馳龍科分別三次演化出大型體型。

目前所發現最原始的馳龍科是大黑天神龍,身長只有70公分,也是目前已知最小的馳龍科恐龍。大黑天神龍、小盜龍的發現,加上傷齒龍科的近鳥龍,顯示近鳥類的共同祖先可能非常的小,身長約65公分,體重約600到700公克;近鳥類包含馳龍科、傷龍科、以及鳥類。

視頻

馳龍 相關視頻

遼西發現大型長羽毛馳龍類恐龍
仿真恐龍製作 仿真遊樂產品 仿真動物昆蟲展覽-馳龍科技?

參考文獻

  1. 臨沂郯城發現首例群體性小型馳龍類恐龍足跡,琅琊新聞網,2018-6-19
  2. 馳龍家族又添振元龍,中國科學院,201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