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阿基里斯龍是一種恐龍

恐龍是中生代時期[1](2.3億年前)的一類爬行動物,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恐龍骨架因為其體型極其巨大或小巧、構造奇妙,已成為全球各地博物館的主要展覽品,恐龍開始被世人所知[2]

恐龍已是現代大眾文化的一部分,無論兒童或者成年人均對恐龍有很高的興致。恐龍往往是熱門書籍電影、各種玩具的題材,各類媒體也常報導恐龍的科學研究進展與新發現[3]

目錄

介紹

巨盜龍

中  文  名 :巨盜龍

拉丁學名 :Gigantoraptor

二  名  法 :Gigantoraptor erliansis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雙孔亞綱

亞       目 :獸腳亞目,偷蛋龍下目

分布區域 :中國內蒙古

發  現  者 :徐星等

恐龍名字:阿基里斯龍

英文名字:Achillobator

阿基里斯龍生活在上白堊紀的亞洲蒙古。它可能是活躍的雙足獵食動物,身上長滿了羽毛,阿基里斯龍用後腳第二腳趾上那巨大似鐮刀的趾爪來獵食。它是屬於大型的馳龍科恐龍,根據目前發現的唯一標本,它們的身長約5米長。

名稱由來

恐龍,人類發現恐龍化石的歷史由來已久。直到古生物學家曼特爾[4]發現了禽龍並與鬣蜥進行了對比,科學界才初步認定這是一群類似於蜥蜴的早已滅絕的爬行動物。

1842年,英國古生物學家查理德·歐文創建了「dinosaur」這一名詞。英文的dinosaur來自希臘文deinos(恐怖的)Saurosc(蜥蜴或爬行動物)。對於當時的歐文來說,這「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動物」是指大的滅絕的爬行動物。實際上,那個時候發現的恐龍並不多。自從1989年南極洲發現恐龍化石[5]後,全世界七大洲都已有了恐龍的遺蹟。目前世界上被描述的恐龍至少有650至800多個屬(古生物學上的種屬,不完全同於現代動物的分類方式)[6]。 後來,中國日本等國的學者把它譯為恐龍,原因是這些國家一向有關於的傳說,認為龍是鱗蟲之長,如等就素有小龍的別稱。

視頻

阿基里斯龍 相關視頻

恐龍是怎樣演化的
中國專家發現白堊紀之後的恐龍化石,恐龍有可能是在南方滅絕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