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密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高密鎮

[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高密鎮

所屬地區:山東省濰坊市

高密鎮隸屬山東省濰坊市,是濰坊市"第一經濟強鎮,全國百顆明星鎮"。總面積74.2平方公里,膠濟鐵路橫貫東西。可耕地面積為46,000畝。農作物以小麥玉米棉花為主。人口8.3萬,62個自然村,6個街道居委會。

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經濟強鎮"、"鄉鎮企業先進鎮"稱號,被濰坊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模範鄉鎮"和"明星鄉鎮"。

鄉鎮內容

高密市位於山東半島中部,膠萊平原腹地。地理座標在北緯36°8′44″至36°41′20″、東經119°26′16″至120°0′38″之間。東鄰膠州市,西依安丘市昌邑市,南連諸城市,北接平度市。南北最長60.1公里,東西最寬51.2公里,總面積為1605.55平方公里。氣候宜人,四季分明。距省會濟南265公里,距世界風箏都濰坊市75公里,距旅遊名城青島市70公里。膠濟鐵路、膠新鐵路、海青鐵路(在建)、濟青高速公路、平日公路、沂膠公路、濰膠公路縱橫貫通,四通八達,是山東沿海通往內陸的交通樞紐。高密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便利的交通條件。位於膠東半島和山東內陸的結合部,東臨旅遊名城青島,西依世界風箏都濰坊。氣候宜人,四季分明。境內膠濟鐵路、膠新鐵路、濟青高速公路、省道濰膠公路、平日公路、膠王公路縱橫貫穿,高等級公路四通八達,連接濟南、青島、濰坊、煙臺、日照等開放城市和港口城市,距青島、濰坊機場不足70公里,是山東沿海地區通往內陸腹地的交通樞紐。 高密有完善配套的基礎設施。擁有先進的郵電通訊網絡,電話總容量達到6萬門,全數字光纜長途電路已達2040條,可通達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程控電話、移動通訊、數據通訊、國際互聯網等通訊設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形成了多功能、高科技、大容量、高層次、立體化的信息傳輸網絡。供電、供汽、供水能力充足。峽山、王吳等四座水庫庫容量14多億立方米,地下水儲量2億立方米。 高密有明顯的產業優勢。工業已形成輕工、紡織、印染、工藝品、機械、化工、建材、醫藥、釀造、服裝等支柱產業,其中紡織、食品加工和機械製造三大產業優勢明顯。其中巾被系列產品、棉漿粕、雙氧水、壓力機、皮鞋、輪胎等名優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盛譽。農業已形成了糧食蔬菜、果品、蠶桑、釀酒葡萄、黃煙、銀杏、肉牛、生豬、肉雞等十幾個主導產業,中國農業科學院產業化與生態農業實驗基地建在這裡,為高密農業產業化的大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高密有優惠的政策和良好的服務環境。對投資規模大、經濟效益好、對地方財政貢獻大的項目,政府可以無償提供土地;進入"三個板塊"的項目,凡本市收取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原則上免收;屬上繳的行政事業性收費,一律執行最低標準。凡是外地實行的優惠政策,我們都可以辦;外地沒有的優惠政策,我們也可以採取一事一議的辦法,最大限度地給予外商優惠。建立了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凡是外商需要審批的事項,在這個中心統一辦理,實行一門接待、一次說明、一站審批、一口收費、限時辦結,真正為外商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務。設立了外商權益保護中心,對外商投訴的案件,隨投訴、隨處理、隨查處、限時結案,真正想外商之所想,急外商之所急,解外商之所難,幫外商之所需,使外商在高密工作安心、生活舒心、一切順心。

經濟發展

2010年,高密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28.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一年增長13.3%。第一產業增加值37.3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199.1億元,增長13.2%;第三產業增加值91.9億元,增長18.2%。全市完成財政總收入298505萬元,增長29%;地方財政收入184208萬元,增長29%;上繳中央"兩稅"76095萬元,增長23.31%。在地方財政收入中,工商稅收完成117772萬元,增長25.25%;農業"兩稅"完成31399萬元,增長46.08%。全年財政總支出241880萬元,增長31.55%,其中地方灶內支出206385萬元,增長25.64%,與地方可用財力206387萬元相抵,當年實現結餘2萬元,累計結餘306萬元。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5億元,增長22.6%。其中規模(5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223.1億元,增長22.7%。在規模以上投資中,三次產業投資的比例為1.9:36.4:61.7,第一產業的比重下降;第三產業比重繼續上升,比上一年提高了0.7個百分點。 高密市一直把工業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們通過招商引資、抓民營經濟、優化環境等,擴大工業的總量,提高質量。以前,各類工業項目的建設也是沿路兩側建"小作坊"或"路邊店",這樣,既不利於集中財力搞基礎設施配套,還使發展的空間只局限於路邊,而裡面的土地成為"死角"。隨着民營經濟的發展和招商引資步伐的加快,各類建設項目越來越多,如果仍採取以前的模式,勢必會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借鑑經驗和教訓,他們便立足實際,集中力量在城區四周構築環城"隆起帶"。最終,整個城區將形成"123"的格局,即:外部是第一產業帶,城區四周是第二產業帶,中心是第三產業帶,三大產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環城"隆起帶"的建設立足"三高",即:規划起點高、建設水平高、管理效能高,依靠"高"字增強它的吸引力。對進入的項目也做到科學安排,根據項目的投資數額,合理確定應占地面積,禁止亂圈亂占、占而不用,儘量提高每寸土地上的資金含量、建築面積和產出效益。這樣,就能使鎮、街相對有限的資金集中在一起搞建設,形成一定的規模優勢,達到集約開發、有序管理的目的。 對原在城區內的老企業,該市引導它們退出城區到"隆起帶"內擴大規模,把城區內的"黃金地段"留給第三產業,吸引了眾多的客商前來投資。在高密,看城區四周,到處是建設車間、廠房的場面,看城區裡面,到處是建設超市、樓房的場面。青島利群集團、山東家家悅集團分別投資1000多萬元、600萬元各建設1家連鎖店之後,於去年底又都再建了1家。青島嶗百集團也投資3000多萬元建立青島維客高密購物中心。這樣,高密大規模的超市已達5家,從總體上改變了全市的商業格局。青島歐美、煙臺發達置業等12家房地產企業前來開發建設,該市每年開發商用、家居樓100多萬平方米,僅經營城市的收入就在1.5億到2億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