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凤山龙山寺

凤山龙山寺
图片来自清清集邮网

凤山龙山寺位于台湾高雄市凤山区,位于中山东路与三民路交叉口,因年代久远显得古色古香,是全台五座龙山寺当中,位置最南边、排名第二古老的凤山龙山寺。为台湾重要古迹之一,是高雄唯一名列国定古迹的寺庙,创建年代于1719年(康熙58年)明清,主祀观世音菩萨,早年清治时期为当地泉州三邑移民的信仰中心。

信仰

台湾建于清朝的五座龙山寺依起建年代先后分别为台南艋舺凤山鹿港淡水,主要信众为中国泉州三邑人,三邑包括晋江惠安南安三县,按理,清朝到台湾的移民中,只有来自三邑的移民才有可能建龙山寺

民国七十四年(1985)十一月,委托李干朗进行调查研究及设计监造,凤山龙山寺也于同月二十七日正式被指定为第二级古迹。 内政部公告了30多处古迹,这是高雄县第一次上榜,往后十五年间,第二级古迹凤山龙山寺一直是高雄县等级最高的古迹,直到民国八十九年(2000)公告为国定古迹[1]

传说

凤山龙山寺的起建,寺方表示,乾隆年间有个从中国来台湾的泉州人,随身携带泉州府晋江县安海乡龙山寺观世音菩萨香火。有一次,路过该寺现址的番石榴园,因为想上厕所,怕对菩萨香火不敬,便将香火挂在番石榴树上,离开时忘了带走。

建寺供奉之后,香火入夜后闪闪发光,乡人认为是菩萨显灵,便恭迎香火建寺供奉,并将该棵番石榴树砍下取两截,当时并未雕刻观世音菩萨外型,仅戴佛帽、披佛袍示意,这种“观想”佛像,大概全台仅见。

寺方敬称这两截番石榴树干为开基祖副开基祖,信众昵称观音佛祖佛祖,有别于台湾另外四座龙山寺是分灵建寺,该寺因以香火建寺,又被称为香火庙

目录

沿革

康熙二十三年(1684),施琅平定台湾后设凤山县,县治在兴隆庄埤子头,时称埤头(今左营),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之变,南部有庄大田响应且两次攻陷埤头县城,乾隆五十三年乱事平定后,埤头县城显得残破,便将县治移往“下埤头街”,称凤山新城

从寺内留存的三座重修碑记得知,该寺在乾隆三十年小修,曾三次主要的重修,分别为嘉庆十二年(1807)、道光十五年(1835)、同治十年(1871)。

昭和八年(1933),两侧护室改建为水泥洋式楼房。二战后,1958年翻修前殿及拜亭屋顶并重施彩绘,剪黏由台南匠师叶鬃负责。1985年奉内政部函指定为二级古迹。1987年修复三川殿、拜亭、正殿,之后几年针对彩绘和剪黏进行修复和仿作,曾因白蚁肆虐,进行生物危害防治工程。自1999年起改为国定古迹。

最近一次整体修复是在2005年,从三川殿、拜亭到正殿,举凡木构件、彩绘、泥塑、剪黏都仔细修复和仿作,参与匠师有大木陈天平、小木郑楠腾、剪黏泥塑王武雄、彩绘孙金福等。2007年完工。

特色

台湾的龙山寺有五间,有四间被登录为文化资产,其中凤山龙山寺登录为国定古迹,由行政院文化部所管辖。凤山龙山寺早在1985年就被登录,可以说是台湾非常早的古迹。

龙山寺经内政部列为国家二级古迹,乃在于该寺保留丰富而完整的传统寺庙建筑资产,从屋顶剪粘、泥塑、山墙面设计、台基、柱础、石材雕刻、木构栋架、雕窗、门墙彩绘等全体造型或局部构工,相当可观,成为游客造访凤山时,不可错过的参观景点。

正殿主神供奉观音神像,右殿为地藏王殿,左殿是三宝殿。

建筑风格古迹本体为三川殿立面前留有步口,中港部以凹寿形式施作,从龙虎门出入(龙进虎出)。、拜殿、正殿,有清代中叶嘉庆道光年间风格。

龙山寺也保留200多年累积了一些具有文化艺术价值的文物:神像、神龛、祭具及十分少见的梁签,清代留存至今的7块匾额及3块重修纪念石碑都见证著凤山龙山寺的长久历史,弥足珍贵。[2] 凤山龙山寺主祀观世音菩萨神威显赫,每年农历 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是凤山龙山寺观音妈寿典科仪宗教活动,来自各地参香答谢神恩的信徒相当多。

凤山龙山寺收惊服务的地点是在正殿左边的“地藏王殿”,

收惊时间:上午9:00-12:30 下午1:30-18:00

资讯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 04:30-21:00

【自行开车】 开车:中山高速公路下中正交流道,往凤山市区方向,自由路直行,右转中山路即可到逹。

公车:搭乘高雄客运,在凤山龙山寺站下车,沿中山路行,即可抵达。

捷运:搭乘高捷橘线大东站下车,往2号出口,沿大东一路左转中山路,约步行约15分钟,即可抵达。 凤山区光远路往东方向,右转中山路,直行约10分钟即达。

大东站2号出口,接大东二路,左转三民路后,步行约5分钟即达。

大东站2号出口,搭乘凤山线文化公车,于凤山龙山寺站下车(凤山线文化公车沿途停靠7个站点点,车上有专业导览人员,沿途讲解凤山地区的文化历史)。

影片

国定古迹龙山寺 石榴观音到佛馆神明联谊
凤山龙山寺

参考文献

  1. 龙山寺分级,树德家商
  2. 守护地方两百馀年─凤山龙山寺,中时电子报,2017-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