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你的眼睛满含泪水,因为你爱得深沉(王连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你的眼睛满含泪水,因为你爱得深沉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你的眼睛满含泪水,因为你爱得深沉》中国当代作家王连宗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你的眼睛满含泪水,因为你爱得深沉

动员

2020年的春节前,武汉暴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向全国辐射蔓延。让全国人民都放弃了春节的走亲访友,空气中不再氤氲鞭炮的硝烟,电视的新闻成了大家注视的焦点,并且,在家里“宅”起来。

春节在中国是最重大的节日,是家人团聚的时刻。当国家号召、发动医护人员去支援湖北时,丁盼盼报名了。三十四岁的丁盼盼,觉得去抗疫是很自然的事,那份责任心决定了她的选择,选择是平淡、勇敢而坚决的。

谦逊、安娴的丁护士长平静地说:“初二早上7点,我接到电话通知报名,准备去武汉支援抗疫。第一是有点吃惊,第二有点小害怕。说不害怕那是假的,但心底一直有个声音在告诉我‘你得去’!做了这个决定后,仍感觉难以置信,自己只是一个三线小城市的普通护士,虽然说毕业时也满怀热情的想为祖国的护理事业做一番贡献,但被这么多年生活上及工作中繁杂琐事所累,当年的那股热情已所剩无几,但,今天,祖国既然有需要我的时候,我仿佛又找回了当年的那份初心与信念,我必须得去!这时我的心中是充满荣耀的。” 启程

丁盼盼说:一个上午的个人准备,收拾自己的随身携带的用品。让我们准备东西,但我们也不知道准备什么?简单的收拾了一下需要穿的衣服。到中午,沧州的医护人员就乘上去武汉的列车。

离开家时,7岁的儿子拉着她,不想让她走。她用手把儿子的手拨拉掉,拉起行李箱,含情脉脉却没再回头地走了,可她的眼里饱含着泪水。母亲一颗拳拳的心,自然有着眷眷的不舍。就在丁盼盼跟我讲到这里时,我也满眼的泪水在打转,为之动情。

自从儿子出生后,丁护士长从来没有远离过儿子。就是医院里多次给机会让她去北京、天津学习进修,她都推掉了,说得照顾儿子。儿子,是她萦怀于心的牵挂。可是这次驰援武汉,她二话没说,就报名“参战”了。

车窗外的景色萧条,北方的冬天,大地上几乎看不到绿色,在灰蒙蒙的天空下,黄土地上那些休眠的植物,无法引起医护人员的兴趣。对于武汉,他们仍然是知之甚少。只是这次的“新冠肺炎”,让他们即将走近武汉。

似乎“新冠肺炎”与2003年的非典有着很大的差别,因为这次传播扩散的速度快、传染性强。

武汉,一座陌生的城市,在中国腹地,还没有领略过黄鹤楼的宏伟;武汉,一座英雄的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这里也曾刀光剑影、硝烟弥漫;武汉,一座被广泛关注的城市,这不是因为它有着辉煌的历史或是重大高光事件,而是因为在这里出现新冠病毒肺炎的传染。

以前在电视里看到武大的樱花灿烂,游人如织;但现在的武汉是一座沉默的城市,是一座恐惧的城市。有多少人想尽快逃离,逃离可能被感染新冠肺炎惊慌、忐忑。

但是,丁盼盼们在国家统一号召下逆向而行,为了与疫情抗争,她们从家乡出发,奔赴湖北、奔赴武汉、奔赴医院,去积极救治、护理新冠肺炎患者。

初三的凌晨,沧州一行医护人员抵达武汉,下榻在中南花园宾馆。宾馆的条件还不错,武汉人对河北医护人员的到来,给予了热情的接待和妥帖的安置,让远道而来的他们也很感激与安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上岗

1月27日,到达武汉后我们迅速接管了病人数最多、重症病人数最多的七院四病区。当时七院的医护人员已非常疲惫,呼吸、重症护理经验不足,他们主动承担了病区的大部分工作,成为河北为主、七院为辅的状态。

他们所支援的七院是个二级医院,硬件相对落后,早期防护物资不完善,面临着壁氧压力不够,早期防护物资不完善,面临如防护服、口罩、鞋套等物资短缺,防护服质量参差不齐,号码不全,N95口罩极度缺乏的现状。他们16名护士要负责四病区48名患者护理工作,其中,急危重症、高龄和生活不能自理患者过半。

丁盼盼说:除了护理,我们还承担着护工、保洁员的工作,协助不能自理的患者进食水、大小便等工作,每班要搬运、更换一人高的氧气瓶不少于20瓶。一个男人搬一个氧气瓶也比较费劲,而女护士更换氧气瓶,难度可想而知。她们克服艰难,从百米远的存瓶处移动过来更换,接到供氧管路,保障了氧气的压力。

在工作间隙,对于一些生活消极的患者还要鼓励他,消除他们的焦虑与不安,坚定其战胜病魔的信心;对于一些恢复期或轻症患者指导其练习呼吸操等锻炼方法,促进肺康复。

防护服号码不全,他们就用胶带粘住裸露的皮肤;没有N95口罩,他们就用防护口罩加外科口罩代替;没有鞋套,他们用塑料袋代替。有时病人的情况真的很危急,就顾不上狭小的防护服的束缚,好几次下班时才发现防护服有破损。丁盼盼说:领导积极的给我们安排核酸检测,幸运的是我们检测的结果全部为阴性。

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2月18日首次实现出入院平衡,从刚来的一床难求到11张空床,在武汉市较早实现“床等人”目标。3月14日,武汉市第七医院最后4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丁盼盼说:“我们河北支援湖北第一批医疗队取得全面胜利!”她为此感到自豪与欣慰。这时,她的眼里满含深情的泪水。

一位九十多岁的老爷爷在丁盼盼负责的病房。他不但病情较重,也还惦念着家里。丁盼盼对老爷爷进行了细心开导,每天帮着他翻身、进食、擦洗等悉心照料。老爷爷经过二十天的治疗、护理,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身体状况大为好转。当一次丁盼盼给老爷爷拍背护理时,老爷爷动情地对丁盼盼说:等疫情过去,我也出院了,欢迎你们远道而来的医生、护士到我家做客。

这是沧州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与患者结下的友谊。武汉人民不会忘记,湖北人民不会忘记,全国人民不会忘记! 回顾这次疫情的应对,世界上只有中国是最快速反应、最坚决隔离、最广泛获得人民支持的。横观世界,有些人为了个人的“自由”,为了传统文化不戴口罩的习惯;甚至怀疑新冠病毒是“莫须有”的人到外面用舌头去乱舔暴露的物体去证明新冠病毒的不存在,却不幸感染上了新冠肺炎,是不是对无知者无畏的一种惩罚?

感受

到武汉第七医院上岗时,防护物资很紧张,由于大多数防护服是各地捐赠来的,号码也不一定合适。特别是北方去的人员,个头相对高大点,如果穿上件小点的防护服,脖子就会被卡,活动不自由,当下班后脱下防护服时,总感觉脖子硬硬——要用手去揉搓半天。

起初,物资的供应也不顺畅,领队每天到处打听哪有捐赠来的防护用品,然后晚上就去“抢”物资。用“抢”这个字,一点都不为过,有时是火车站,有时是飞机场,有时是半夜,有时是凌晨。领队领回来的物资还要进行审验,看能不能用,要符合防护标准的物品才分配给医护人员,也是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

有一次穿防护服时,不小心挂上了凳子上的钉子,而把防护服挂出了一个大洞,不得不换一件,这也令丁护士心疼不已,领队也在那里心疼地嘬牙花。

大灾大难面前,考验着灵魂的叩问、心灵的抚慰、互助的感动。

宾馆与医院之间,按照上下班的时间,给安排了几趟班车。另外,在武汉还有许多志愿者。丁盼盼说:如果我们下班晚上了,赶不上班车,是可以打电话让志愿者来接我们回宾馆的。但是,我们几乎没有人去打电话,而是步行二十几分钟回去。我们不想给他们添麻烦,也许更有人需要他们。

这就是丁盼盼,这就是沧州弛援武汉医护人员的想法。

你见过这样的武汉吗?街上阒寂无人,显得空旷而寂寥,只有红绿灯还是在那里按时序变换着颜色,“红灯亮了,我下意识的停住了脚步,这时,我多想这里出现车水马龙的景象呀?可是并没有,但我坚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会有那一天的。那一天也会如我们所愿的早点到来的!

返回

当方舱医院关闭,当第七医院的患者全部出院,武汉,已经7天没有再出现新增病例时,他们经过55天的艰苦奋战工作,沧州医护人员,顺利返回了家乡。但还要酒店隔离14天,为了安全,这项规定是必要的。

当丁盼盼与儿子手机微信视频时,儿子的一句“妈妈,我想你”,她那瓜瓞绵绵的思念化作泪崩,顿时把持不住了……

酒店及医院为他们准备了各种用品:睡衣、拖鞋、搓水澡巾等,回到了家乡的感觉真好,轻松、愉快、方便。立即洗上一个热水澡,馝馞弥漫,洗去几十天来的劳顿、紧张与疲乏,立马浑身五体通泰,神采奕奕起来,换上愉悦的心情,淡淡的回忆这几十天来的武汉工作,还是特别值得的!不但“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完成本职工作,还承担了一些非本职工作。那些治愈出院的患者的喜悦、微笑,让自己忘却了所有的疲劳,感到由衷的欣慰!

丁盼盼的平静、率性、淡然,让我不禁敬慕。她说:“也没什么可说的,也没什么值得说的,该上班就上班,该干什么干什么,和平时一样。”但是危险就在身边,那被新冠肺炎吞逝的生命,那新冠病毒的狰狞面孔,怎不让人害怕、心悸?!不是每一位患者都能治愈出院……这也让人不无遗憾。

那是冒着风险的一次次战斗,那是战场上的一次次厮杀,那是中国医护人员爱国情怀与救死扶伤的精神的杰出体现!有了全国的支持与力量,有了丁盼盼们的战斗,才有了2020年4月8日零时,武汉的解封。在此之前,特大城市武汉已经封城76天。

在阿尔卡迪亚第一个夜晚的梦忆依旧是在武汉第七医院护理患者情景,那难忘的日夜,那患者渴盼的眼神,那国家治疗方案的逐渐更新,那一个个患者治愈出院时感激的告别……丁盼盼满足地沉浸在自然、圆融、踏实的睡梦氛围中。 有奋斗就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当再回到医院上班,因为她在武汉的抗疫工作出色,丁盼盼护士被医院擢升为护士长,就任到“产一科”新的工作岗位,她依旧以饱满的热情,踏实的作风,认真的态度,投入到新的工作中[1]

作者简介

王连宗:网名诗志不移,河北沧州人。2017年第二届国际城市文学论坛暨新诗百年获“实力诗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