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春节到来悼母亲(王礼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春节到来悼母亲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春节到来悼母亲》中国当代作家王礼民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春节到来悼母亲

眼见得春节就要到了,可我的心情却一点也无法快活起来。今年的春节是母亲离开我们的第一个春节,于是,怀念母亲的感伤犹如一团浓浓的雾霾笼上我那本不欢愉乃至哀伤的心头。

5个多月前,97岁的母亲离开了我们。母亲身体本来还行,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可8月16日的早上在下床时不慎委坐于地,股骨有轻微裂伤。我和弟弟接到姐夫的电话,分别从济南和北京急忙赶回县城家中。由于母亲高龄,且并不严重,不用手术,几天后便从医院回到家中休养。从医院回来,为了减轻母亲的痛苦,我们给她买来了气垫床,随后,小孙女又给她买来医用护理床。那些天,我们6个年近80和70岁的兄弟姐妹和姐夫、妹夫天天陪护在她的身旁。后来母亲身体比较稳定,饭量也有所增加,加上我和弟弟各自家里都有事,才各自返回自己家里,有妹妹和妹夫两人在身边护理。谁知,仅仅过了几天,母亲就突然走了呢。大家都说她会好转起来的,一位亲戚大夫也说情况在向着乐观的方向发展,然而,却事与愿违。我和弟弟十分懊悔,为什么没有多待几天呢?这成了我们哥俩的终生遗憾和一块心病。

去年春节是我陪伴母亲过的,是她在世上过的最后一个春节。原本是弟弟要陪她过年的,可是,临近春节,弟弟的岳母突然病逝,他只好回去了。我急急忙忙赶回去陪伴母亲。由于春节前连续3年严防死守的防疫刚刚放宽,疫情犹如脱缰的野马疯狂地冲向城市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几乎是家家户户、男女老少人人中招。

说来也巧,我和母亲都没有感染。为了老人的健康,我提前在微信群里给所有亲戚朋友发了告示,并打电话一一嘱托,敬请大家春节期间不来家中给老人拜年,等到疫情过后,天气转暖再来,所以,我和母亲过的这个春节只有我们两个人。这或许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为冷清的一个春节,但,实在是处于她的健康考虑。

除夕那天,我什么菜也没做,因为母亲不吃菜,她吃了6、7个饺子和一个鸡蛋,又吃了一块蛋糕和两个奶片,坐了不一会儿就要去睡了。我自己也只吃了几个饺子,想着家里的一些不大顺心的事,一点过年的好心情也没有。吃完饭也早早就去睡了,连春晚也没心思看。

大年初一大早,附近乡村接连不断的鞭炮声丝毫没有唤起我对这个大年的好心情。我8点多起来,母亲则在9点多才起,我把饺子端到母亲面前,给她说:“娘,过年了,祝您健康长寿快乐。”她说:“过年人咋恁少?”我说:“今年有一种传染病,可厉害了,怕给您传染了,不敢来。”她“哦”了一声,再什么也没说。我知道她的心里一定感到有些孤单和寂寞,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那个春节,一家亲戚也没来。 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家每年过年都是很热闹的,也是母亲最忙的时候。母亲是个要面子的人。她每年都早早地就开始给我们每人至少做一件新衣服,其它即便是旧的也会给我们翻新洗净。

年前蒸馍馍是母亲最忙的日子。半夜三更就得起来和面,三四个红红绿绿的大斗盆里分别和着细白面、粗白面、黄面(玉米面)等等。用细白面蒸的蒸馍是供走亲戚的礼品和招待客人的。黑一点的白面蒸馍才是我们春节自己吃的。母亲蒸的枣花馍非常精美;菜馍(素馅包子)和用枣泥红薯以及面豆做馅的“团子”也都比别人家的好吃。

蒸馍要用大半天的时间。我们小孩子的任务就是帮忙抱柴火、换着拉一拉风箱,在起锅时往西屋里铺好的䭦(bo)上运送馍馍。又白又大的蒸馍的香气十分诱人,但我们没有母亲的允许,谁也不敢吃。等爷爷拿去给天地神灵和祖先“愿意”(请他们品尝)了,母亲才会拿一个给大家分开尝尝。即使是面黑一点的蒸馍我们也不能随便吃,因为数量有限,要到该吃的日子才能吃。至于“枣花馍”、“菜馍”更不能动。我们只能吃“团子”和“花里虎”卷子。这是母亲给我们立下的规矩,我们兄弟姐妹都很懂事,知道哪该吃哪不该吃。

我家每年年前也都会杀羊,宰羊是我们最盼望的日子,因为在那“仨月不见肉味”的时代,宰羊的当天我们可以喝上鲜美的羊杂汤。说是羊杂汤,其实里面就是有点羊血、羊肺、羊肠子,满锅里都是大白菜,连粉条都很少。至于羊肝、羊心、羊肚等还要留作招待客人的下酒菜。煮肉时,母亲把拆得几乎是很干净了的羊骨头让我们啃,也许为了不让我们失望,也会叫我们到厨屋煮肉的锅旁边去,向我们每人嘴里填一小块羊肝和羊肉。我们理解母亲,羊肉有限,过年哪个亲戚来了都得熬上羊肉汤做招待,她也只能委屈一点自己家的孩子们了。 春节期间,母亲还是村里的大忙人。有人家里蒸馍要请母亲帮忙;有人家里炸丸子之类要请母亲帮忙。春节前,出嫁闺女、给儿子娶媳妇的更是少不了让母亲帮忙做衣服被子之类。村里都说母亲是个“全和人”,心灵手巧,能说会道,心眼也好,找她帮忙不仅做事周全,主人放心,也会给主人家带来吉祥好运气。所以,谁家一有事,她们总会想到叫我母亲,比我母亲长一辈的就会对孩子说:“快去叫你五嫂子”,平辈份的就对孩子说:“快去叫你五婶子。”(我父亲是独子,按照堂兄弟们排序第五)。母亲在村里是出色的“娶女婆”,早先也还常常被别人家里叫去帮助接生。母亲心善、乐于助人赢得了全村人的信任和很高的评价。

那些年,父亲在外地工作,省吃俭用,每月都会在发了工资后按时给家里寄钱回来。而每次寄钱回来都有人及时上门来借钱,母亲也是尽力相帮。说实在的,那时村里有几个没找我母亲相帮的?

母亲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坚强的一生、也是伟大的一生。母亲一生勤俭持家,孝敬老人,关爱儿女,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一生操劳,为我们这个家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做出来她所有的贡献。我们家之所以能有今天这样一个和谐、幸福的大家庭,真真确确是与母亲一生的操劳付出以及对我们的辛勤培育分不开的。

母亲出身贫苦,她是她们家的独生女,从小便和姥姥跟着给地主家做长工的姥爷住在地主家。但她聪明伶俐,从小就学了会针线活,家务活,主动帮助大人做一些家务,有比较强的生活能力。母亲虽然从小便裹了小脚,但她很要强,在体力劳动方面并不比别人差,在生产队时期,曾经当了那么多年的妇女队长,样样活计从不落人后。 母亲是在她16岁的时候来到我们家的。那时,爷爷30多岁丧偶,生怕一双年幼的儿女受到后母的虐待,他没有再成家,而是给我年仅13岁的父亲成了家。母亲比我父亲大3岁,可16岁也还只是个孩子,可她,一到我们家就承担起这个家庭的“大内总管”。吃喝拉撒、米面粮油、纺花织布,亲戚往来,样样都要操心。除了管理家务,还要照管只有6岁的我姑姑。后来有了我们姐弟4人,父亲又在外地工作,爷爷身体也不是很好,整个家庭的担子更是全压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然而,母亲即便是在那最艰苦的岁月也没有被压垮,而是一步步领着我们这个家庭把日子过得比别人还要好一些。母亲把父亲寄来的钱,合理安排省着花,在村里早早地给我们买上了自行车,早早地买上了缝纫机,第一个盖起了浑砖的瓦房。母亲的能干赢得了村里人的羡慕。

我感谢母亲,感谢她把我们培养成人,感谢她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还供我和姐姐、弟弟上了学,使我们也都有了出息,只是妹妹没能上学,为了这个家庭做出了牺牲,母亲一生为此懊悔,可是,她那时该是多么的无奈呀。

母亲的晚年是幸福的。父亲退休后为了照顾有病的爷爷回到了老家居住。爷爷去世后,由于我和弟弟都远在外地工作,不在他们身边,姐姐一家住在县城,为了更好地照顾他们,姐夫便操心帮他们在县城买了房子,妹妹家住的离县城也不远,照顾起来会更方便。后来我们又给他们买了有电梯暖气的单元房。我和弟弟退休后,我们姐弟4人便轮流陪护照顾他们,一直坚持了10几年。

4年前,一生辛勤工作,为了儿女省吃俭用的父亲离开了我们;去年母亲又离我们而去了,今年这个春节两个老人都不能再陪伴我们了。再有几天就是春节了,我突然感到有说不出的孤单。我深深地怀念他们。 此生和我们最亲最亲的爷爷走了,我们最可亲近最可敬的父亲母亲也走了,我们小时候非常疼爱我们的可亲的姑姑两年前也走了,想到这里,我无法控制怀念他们的泪水。但我们唯一能够得到安慰的是,今年春节,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姑姑他们可以团圆了,他们不用再相互牵挂了,不再孤单了,能够相互照应了。

爷爷、父亲母亲、姑姑,你们不用牵挂我们,我们一定好好地生活,感恩你们对我们养育之恩,发扬、传承你们留给我们的良好家风和美德,不负你们的培育和教诲,努力光耀咱们家的门庭。春节大年就要到了,我们给你们磕头了。祝你们在那边过个好年,万事如意。

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姑姑,请你们祝福我们,保佑我们,保佑你们的后世子孙。我们永远怀念你们。[1]

作者简介

王礼民 ,籍贯山东菏泽,新中国同龄人,省直机关退休,曾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爱好诗词杂文写作,喜欢书法摄影等。有各类体裁的文章及诗词在报刊发表,有些杂文并获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