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春節到來悼母親(王禮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春節到來悼母親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春節到來悼母親》中國當代作家王禮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春節到來悼母親

眼見得春節就要到了,可我的心情卻一點也無法快活起來。今年的春節是母親離開我們的第一個春節,於是,懷念母親的感傷猶如一團濃濃的霧霾籠上我那本不歡愉乃至哀傷的心頭。

5個多月前,97歲的母親離開了我們。母親身體本來還行,生活基本能夠自理,可8月16日的早上在下床時不慎委坐於地,股骨有輕微裂傷。我和弟弟接到姐夫的電話,分別從濟南和北京急忙趕回縣城家中。由於母親高齡,且並不嚴重,不用手術,幾天後便從醫院回到家中休養。從醫院回來,為了減輕母親的痛苦,我們給她買來了氣墊床,隨後,小孫女又給她買來醫用護理床。那些天,我們6個年近80和70歲的兄弟姐妹和姐夫、妹夫天天陪護在她的身旁。後來母親身體比較穩定,飯量也有所增加,加上我和弟弟各自家裡都有事,才各自返回自己家裡,有妹妹和妹夫兩人在身邊護理。誰知,僅僅過了幾天,母親就突然走了呢。大家都說她會好轉起來的,一位親戚大夫也說情況在向着樂觀的方向發展,然而,卻事與願違。我和弟弟十分懊悔,為什麼沒有多待幾天呢?這成了我們哥倆的終生遺憾和一塊心病。

去年春節是我陪伴母親過的,是她在世上過的最後一個春節。原本是弟弟要陪她過年的,可是,臨近春節,弟弟的岳母突然病逝,他只好回去了。我急急忙忙趕回去陪伴母親。由於春節前連續3年嚴防死守的防疫剛剛放寬,疫情猶如脫韁的野馬瘋狂地沖向城市鄉村的每一個角落,幾乎是家家戶戶、男女老少人人中招。

說來也巧,我和母親都沒有感染。為了老人的健康,我提前在微信群里給所有親戚朋友發了告示,並打電話一一囑託,敬請大家春節期間不來家中給老人拜年,等到疫情過後,天氣轉暖再來,所以,我和母親過的這個春節只有我們兩個人。這或許是她有生以來過得最為冷清的一個春節,但,實在是處於她的健康考慮。

除夕那天,我什麼菜也沒做,因為母親不吃菜,她吃了6、7個餃子和一個雞蛋,又吃了一塊蛋糕和兩個奶片,坐了不一會兒就要去睡了。我自己也只吃了幾個餃子,想着家裡的一些不大順心的事,一點過年的好心情也沒有。吃完飯也早早就去睡了,連春晚也沒心思看。

大年初一大早,附近鄉村接連不斷的鞭炮聲絲毫沒有喚起我對這個大年的好心情。我8點多起來,母親則在9點多才起,我把餃子端到母親面前,給她說:「娘,過年了,祝您健康長壽快樂。」她說:「過年人咋恁少?」我說:「今年有一種傳染病,可厲害了,怕給您傳染了,不敢來。」她「哦」了一聲,再什麼也沒說。我知道她的心裡一定感到有些孤單和寂寞,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那個春節,一家親戚也沒來。 在我的記憶里,我們家每年過年都是很熱鬧的,也是母親最忙的時候。母親是個要面子的人。她每年都早早地就開始給我們每人至少做一件新衣服,其它即便是舊的也會給我們翻新洗淨。

年前蒸饃饃是母親最忙的日子。半夜三更就得起來和面,三四個紅紅綠綠的大斗盆里分別和着細白面、粗白面、黃面(玉米面)等等。用細白面蒸的蒸饃是供走親戚的禮品和招待客人的。黑一點的白面蒸饃才是我們春節自己吃的。母親蒸的棗花饃非常精美;菜饃(素餡包子)和用棗泥紅薯以及面豆做餡的「糰子」也都比別人家的好吃。

蒸饃要用大半天的時間。我們小孩子的任務就是幫忙抱柴火、換着拉一拉風箱,在起鍋時往西屋裡鋪好的䭦(bo)上運送饃饃。又白又大的蒸饃的香氣十分誘人,但我們沒有母親的允許,誰也不敢吃。等爺爺拿去給天地神靈和祖先「願意」(請他們品嘗)了,母親才會拿一個給大家分開嘗嘗。即使是面黑一點的蒸饃我們也不能隨便吃,因為數量有限,要到該吃的日子才能吃。至於「棗花饃」、「菜饃」更不能動。我們只能吃「糰子」和「花里虎」卷子。這是母親給我們立下的規矩,我們兄弟姐妹都很懂事,知道哪該吃哪不該吃。

我家每年年前也都會殺羊,宰羊是我們最盼望的日子,因為在那「仨月不見肉味」的時代,宰羊的當天我們可以喝上鮮美的羊雜湯。說是羊雜湯,其實裡面就是有點羊血、羊肺、羊腸子,滿鍋里都是大白菜,連粉條都很少。至於羊肝、羊心、羊肚等還要留作招待客人的下酒菜。煮肉時,母親把拆得幾乎是很乾淨了的羊骨頭讓我們啃,也許為了不讓我們失望,也會叫我們到廚屋煮肉的鍋旁邊去,向我們每人嘴裡填一小塊羊肝和羊肉。我們理解母親,羊肉有限,過年哪個親戚來了都得熬上羊肉湯做招待,她也只能委屈一點自己家的孩子們了。 春節期間,母親還是村裡的大忙人。有人家裡蒸饃要請母親幫忙;有人家裡炸丸子之類要請母親幫忙。春節前,出嫁閨女、給兒子娶媳婦的更是少不了讓母親幫忙做衣服被子之類。村里都說母親是個「全和人」,心靈手巧,能說會道,心眼也好,找她幫忙不僅做事周全,主人放心,也會給主人家帶來吉祥好運氣。所以,誰家一有事,她們總會想到叫我母親,比我母親長一輩的就會對孩子說:「快去叫你五嫂子」,平輩份的就對孩子說:「快去叫你五嬸子。」(我父親是獨子,按照堂兄弟們排序第五)。母親在村里是出色的「娶女婆」,早先也還常常被別人家裡叫去幫助接生。母親心善、樂於助人贏得了全村人的信任和很高的評價。

那些年,父親在外地工作,省吃儉用,每月都會在發了工資後按時給家裡寄錢回來。而每次寄錢回來都有人及時上門來借錢,母親也是盡力相幫。說實在的,那時村裡有幾個沒找我母親相幫的?

母親的一生是勤勞的一生、堅強的一生、也是偉大的一生。母親一生勤儉持家,孝敬老人,關愛兒女,心地善良,樂於助人,一生操勞,為我們這個家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做出來她所有的貢獻。我們家之所以能有今天這樣一個和諧、幸福的大家庭,真真確確是與母親一生的操勞付出以及對我們的辛勤培育分不開的。

母親出身貧苦,她是她們家的獨生女,從小便和姥姥跟着給地主家做長工的姥爺住在地主家。但她聰明伶俐,從小就學了會針線活,家務活,主動幫助大人做一些家務,有比較強的生活能力。母親雖然從小便裹了小腳,但她很要強,在體力勞動方面並不比別人差,在生產隊時期,曾經當了那麼多年的婦女隊長,樣樣活計從不落人後。 母親是在她16歲的時候來到我們家的。那時,爺爺30多歲喪偶,生怕一雙年幼的兒女受到後母的虐待,他沒有再成家,而是給我年僅13歲的父親成了家。母親比我父親大3歲,可16歲也還只是個孩子,可她,一到我們家就承擔起這個家庭的「大內總管」。吃喝拉撒、米麵糧油、紡花織布,親戚往來,樣樣都要操心。除了管理家務,還要照管只有6歲的我姑姑。後來有了我們姐弟4人,父親又在外地工作,爺爺身體也不是很好,整個家庭的擔子更是全壓在了母親一個人身上,然而,母親即便是在那最艱苦的歲月也沒有被壓垮,而是一步步領着我們這個家庭把日子過得比別人還要好一些。母親把父親寄來的錢,合理安排省着花,在村里早早地給我們買上了自行車,早早地買上了縫紉機,第一個蓋起了渾磚的瓦房。母親的能幹贏得了村里人的羨慕。

我感謝母親,感謝她把我們培養成人,感謝她在極為困難的情況下還供我和姐姐、弟弟上了學,使我們也都有了出息,只是妹妹沒能上學,為了這個家庭做出了犧牲,母親一生為此懊悔,可是,她那時該是多麼的無奈呀。

母親的晚年是幸福的。父親退休後為了照顧有病的爺爺回到了老家居住。爺爺去世後,由於我和弟弟都遠在外地工作,不在他們身邊,姐姐一家住在縣城,為了更好地照顧他們,姐夫便操心幫他們在縣城買了房子,妹妹家住的離縣城也不遠,照顧起來會更方便。後來我們又給他們買了有電梯暖氣的單元房。我和弟弟退休後,我們姐弟4人便輪流陪護照顧他們,一直堅持了10幾年。

4年前,一生辛勤工作,為了兒女省吃儉用的父親離開了我們;去年母親又離我們而去了,今年這個春節兩個老人都不能再陪伴我們了。再有幾天就是春節了,我突然感到有說不出的孤單。我深深地懷念他們。 此生和我們最親最親的爺爺走了,我們最可親近最可敬的父親母親也走了,我們小時候非常疼愛我們的可親的姑姑兩年前也走了,想到這裡,我無法控制懷念他們的淚水。但我們唯一能夠得到安慰的是,今年春節,爺爺奶奶、父親母親、姑姑他們可以團圓了,他們不用再相互牽掛了,不再孤單了,能夠相互照應了。

爺爺、父親母親、姑姑,你們不用牽掛我們,我們一定好好地生活,感恩你們對我們養育之恩,發揚、傳承你們留給我們的良好家風和美德,不負你們的培育和教誨,努力光耀咱們家的門庭。春節大年就要到了,我們給你們磕頭了。祝你們在那邊過個好年,萬事如意。

爺爺奶奶、父親母親、姑姑,請你們祝福我們,保佑我們,保佑你們的後世子孫。我們永遠懷念你們。[1]

作者簡介

王禮民 ,籍貫山東菏澤,新中國同齡人,省直機關退休,曾從事教育工作20多年,愛好詩詞雜文寫作,喜歡書法攝影等。有各類體裁的文章及詩詞在報刊發表,有些雜文並獲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