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典籍里的中国》之我观《孙子兵法》篇(杜秀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典籍里的中国》之我观《孙子兵法》篇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典籍里的中国》之我观《孙子兵法》篇》中国当代作家杜秀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典籍里的中国》之我观《孙子兵法》篇

时间的纬度有多长?我们在1小时40分的《典籍里的中国》里走完了孙武的一生,走完了他与伍子胥相识于微时,并肩于战场,永别于朝堂,隐居于山林,著书于乱世的一生。与此同时,我们眼看吴国起高楼,秣兵马,破楚国,强盛一时;又眼看它高楼塌,身先死,家国灭,往事如烟。央视的舞台,恰如一台时光机,让我们跟随着撒贝宁的脚步,穿越漫漫时光,邂逅孙武,重温《孙子兵法》,读其书而知其人,看他的智慧在文字间熠熠生辉,历经两千多年依然历久弥新,生生不息,被无数后人阅读,思索,感悟和传播。

《孙子兵法》开篇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无独有偶,《左传》开篇亦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戎者,兵也;兵者,战也。战争,如同人类发展史的影子,亦步亦趋,它似乎比“和平”更青睐于人类。从我们的原始祖先智人灭绝尼安德特人,战胜大型动物,屹立于这个星球的食物链顶端,到苏美尔文明的兴起、消亡,亚述帝国的强盛、衰亡;从中国的始祖黄帝合并部落,打败蚩尤,战胜炎帝,创立华夏文明,到唐宋元明众多的王朝更迭;从近代史上两次世界大战,到此起彼伏的各种争端,一次次硝烟四起,一次次群雄逐鹿,人类前进的每一步都踩着鲜血和枯骨。土地、国家、民族、血亲、江山、财富、仇恨、生存,人类有太多太多的理由和借口去战争,去掠夺,去守护,去杀人,或被杀。没有人能统计人类死于战争的总人数,那该是怎样庞大和触目惊心的数字,而每一个数字后面都曾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人类的野心勃勃,让他们忘记了“止戈为武”,忘记了战争只是取得和平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战争里,没有真正的赢家。失败者固然国破家亡,无处立六尺之身,胜利者又何尝不是家家缟素,处处哭声呢。古诗有云:“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有多少母亲再也见不到儿子,有多少儿女再也见不到父亲,有多少妻子再也见不到丈夫,有多少长兄再也见不到幼弟。统一六国的秦国在三百多年的战国风云里,笑到了最后,似乎是当之无愧的赢家。可就在秦国之地,出土了中国的第一封家书,那是秦国军队里的士兵,黑夫和惊,他们写信给母亲、兄长,字字句句惦念母亲的健康,牵挂新娶的媳妇,嘱托兄长照看年幼的女儿。只是,家书平安抵达了家乡,他们却再也没能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难怪后代史书经常谆谆教导:“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孙子兵法》虽云:“兵者,诡道也。”可孙武告诉我们,兵者,当更为仁道。吴镇宇饰演的孙武,一身布衣,举手投足间却尽是成竹在胸的从容与洞若观火的清醒。他见过兴亡,见过生死,见过胜败,更见过人性,都说名利富贵,皆如浮云,可世人却往往被浮云遮了望眼。立于乱世之中,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不知孙武又该如何去排解与忍耐?柏举之战,他助吴王阖闾以区区三万吴兵战胜了楚国二十万兵马,取得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战后,他忧心忡忡地列举出胜利背后隐藏着的四大危险,意图规劝吴王修养民生,修和诸国,然而,被巨大胜利冲昏头脑的吴王再也听不进他的忠言逆耳。沉迷酒色,穷兵黩武,似乎是每个曾经英明过的君主都迈不过的坑。明智的孙武毅然选择远离朝堂,归隐山林,曾经承诺和他一起种地煮粥的伍子胥却放不下眼前的繁花似锦,终因忠言直谏,被吴王夫差赐属镂剑自刎。

伍子胥至死都不明白,自古君臣之间,最难者,唯有“信任”二字。史书上君臣相得益彰,携手建立千秋功业而被传为美谈者,无怪乎姜子牙与周武王、商鞅与秦孝公、管仲与齐桓公、刘备与孔明,泱泱五千年的中国史,实为寥寥。就算被历史称为“初汉三杰”,被刘邦赞为功劳第一的萧何,也只得把子侄送至战场,把全部家当捐出充公,才保得善始善终。就算被历代传为佳话的孙权、周瑜,也不过是文人们的一厢情愿。更不用说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朱元璋的“火烧庆功楼”。自古,史上从来不缺忠臣,不缺明君,缺的只是忠臣明君间的信任。“苟富贵,勿相忘。”历史早已证明,这只不过是一句太容易被遗忘的承诺而已。

好在,舞台不是历史,可以弥补现实中的遗憾。当伍子胥扛着他生前没有机会扛在肩上的锄头走向历史深处,走向时间尽头时,当孙武拿着伍子胥的剑毅然决然地要铸剑为犁时,蓄满眼眶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知兵而不好战,毋宁说《孙子兵法》是一部兵书,莫若说它更是一部哲学书。古人有云:“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孙武,以《孙子兵法》传于后世,以兵家之圣怀仁者之心,以“柏举之战”助吴王称霸,实可谓三不朽!

“忘战必危,好战必亡。”当前的中国四邻不安,群狼环伺,诸霸权国家更是屡屡挑衅,蠢蠢欲动,此时,《典籍里的中国》选择了《孙子兵法》,可谓用心良苦。自西汉陈汤气壮山河地喊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不畏强敌,不惧生死,保家卫国的基因就深深镌刻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中,而从烈火中浴火重生的新中国更深深懂得“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所以掷地有声的发出史上最强音:“我们虽不好战,但我们也不惧战。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1]

作者简介

杜秀香,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济阳区作家协会副主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