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一中的石,一中的魂(孟令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一中的石,一中的魂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一中的石,一中的魂》中国当代作家孟令江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一中的石,一中的魂

一中的石,一中的魂

昌乐一中,背依首阳山,依山而建,故多石。

校园最西面,入校门不远便有一块校友敬送的硕大的泰山石。巨石临门而立,居于学校新世纪广场之侧,端庄威严。山石厚重,从泰山之畔千里之遥运到此处。泰山是中华名山,泰山石更是别有内涵。司马迁曾言,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泰山石在此,可谓让人知任:让每一位一中人明白自己身上担当的重任,教育兴则家国兴,人才旺则社稷强。

校园最东面,有一座规模不大的假山。山石颇为怪异,有太湖石之体态,不设粉黛,错落高低,自然放置。山顶上有一亭,名曰报晓亭,高高耸立,迎东方之曦,对首阳之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山石可谓让人知晓:提醒诸位学子刻苦惜时,闻鸡起舞,少壮努力。

进校门直行,校园中轴线上,有校园内最古朴的建筑——翰苑,典雅庄重,静览岁月。翰者,文章之意;苑者,荟萃之处。翰苑,意为文翰荟萃之处。黝黑的颜色,古雅的风格,灰砖红墙,长廊立柱,朱红色的大门,古铜色的门环。特别是翰苑高挑的屋檐石,檐牙高啄,规规矩矩整整齐齐排列,檐脚下的滴水石,风尘仆仆,不改其色。翰苑四面,古槐掩映,苍苔上阶。这里的石,可谓让人知史:知道昌乐一中走过的近百载风风雨雨沧桑历史。

翰苑东面,院士路笔直坦荡,一路登高。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这铺路之石可谓让人知志:青春学子,砥砺前行,志当高远,为国栋梁。

但在我心里,这些都赶不上校园内那些毫不起眼的雨石,更让人入心。这些风雨石,路边房前,位处低微,形态各异,棱角分明,楼前屋后,阶侧台旁,各抱地势,遮风挡雨。拾级而上,入目沧桑,这些石头虽经风雨不改其度。有的,岁月的烙印写满其身,风吹雨打的孔凹之痕是时光无言的真实注脚。春华秋实寒暑过往,但它依然初心如一矢志不渝。恰如师之容颜,敦厚慈祥而自信阳光。恰如师之步履,永不知倦而前行不辍,恰如师之臂膀,不失硬骨而道义担当。恰如师之声音,和煦温暖而振聋发聩,洗礼心灵,让人知恩感恩。一中校园,一中学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一中石,岁月不居,青山绵亘,山高水长,日月其光。一中石,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初心如一,矢志不渝。

也曾见过天涯海角的南天一柱石,那是祖国的地标,雄浑大气,名声远扬。见过太湖的灵璧石,鬼斧神工,七窍玲珑。见过长城的城垛石,硕大敦厚,挡过金戈铁马箭簇流矢。见过西湖之侧灵隐寺前的飞来石,身姿绰约,奇妙无双,俯瞰如碾,远眺如冠。这些人间奇石,都是天造地设,独步华夏。但比之一中的石,少了一份亲近平易,却少了一份朴实无华,少了一份翰墨书香。

追求卓越,自强不息,是一中人的信念执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一中人的热血担当。一中的石,一中的魂,一中的根。其实我们每一个一中人,无不就是一中的一块石,一块无怨无悔的铺路石。正是这许许多多一代一代无数的石,用青春和信念铸就了一中辉煌的坚强的路,再用悠悠岁月碾压的结结实实。让无数青春学子沿着这条路,走出校门,甚至走出国门,成长为国之栋梁,时代翘楚。

其实,一中的办学理念,一中的厚重历史,一中人的信仰追求,无不是一中的石,一中的奠基之石。质地坚硬,穿云补天,敢让岁月在此谱写壮美的诗篇。

一中的石,把中国梦,把时代魂,刻在每一道缝隙,每一个脚印。

一中的石,我们爱你,爱你的朴实无华,爱你的无怨无悔。我们都愿意成为,成为一中的一块石,成为时代的一块石。[1]

作者简介

孟令江,山东潍坊人,昌乐第一中学教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