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丁赤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丁赤飚

来自 中国科学院大学 的图片

丁赤飚 ,男,1969年7月出生,1991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1],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丁赤飚一直从事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卫星地面和应用系统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重大项目。

现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副所长[2],微波成像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863计划专家。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中国科学院院士

民 族 ---- 汉族

出生日期----1969年7月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中国五四青年奖章,中央国家机关十大杰出青年[3],第九届中科院杰出青年奖[4]

毕业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职 称 ---- 研究员

个人简介

丁赤飚,男,1969年7月出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工学博士学位。1997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副所长,微波成像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863计划专家。

个人履历

1997年7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工作至今。

工作简历

2007.03--今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副所长,研究员

2003.09--2007.03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研究员,主任

2000.07--2003.09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研究员,副主任

1998.09--2000.07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1997.07--1998.09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社会兼职

2012.03--今 '国家高分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地面系统组,副组长

2011.10--今 中国电子学会电路与系统分会,副主任委员

2011.09--今 863计划领域主题专家组,成员

2009.05--今 《宇航学报》编委

2007.08--今 总装备部卫星应用专业组,成员

现任职务

中科院电子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空间信息处理与应用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科研项目

丁赤飚作为主要负责人,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遥感卫星地面信息处理系统,建设了国内第一个微波辐射定标场并首次系统地开展了星载雷达的定标工作,为全面突破我国遥感卫星地面处理与应用系统的关键技术、形成地面系统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863"计划"机载聚束SAR和信号处理研究"项目负责人,研制成功国内第一部机载聚束SAR实验系统。2001年至2005年受聘担任国家"863"计划信息获取与处理主题SAR技术总体组组长,主持研制成功多部高分辨率机载SAR系统,实现了我国高分辨率机载SAR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同时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部机载干涉SAR系统,获得国内第一幅三维雷达地形图,具有开创性意义。

获奖荣誉

(1) 中国五四青年奖章,国家级,2009

(2) 遥感卫星I号&III号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和地面应用处理系统项目,院级级,2009

(3) 中央国家机关十大杰出青年,国家级,2008

(4)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员,其他级,2007

(5) 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其他级,2007

(6) 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级,2007

(7) 先进合成孔径雷达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及应用,一等奖,国家级,2006

(8) 遥感数据处理与应用系统,二等奖,国家级,2006

(9) 教育部科技成果奖,一等奖,部委级,2005

(10) XX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部委级,2005

(11) 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其他级,2004

人物评价

丁赤飚为全面突破中国遥感卫星地面处理与应用系统的关键技术、形成地面系统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丁赤飚提升了中国在SAR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评)

丁赤飚同志工作上有思路、有方法。(时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吴一戎评)

参考来源

  1. 丁赤飚 简介 ,中国科学院
  2. 丁赤飚 ,名人简历网
  3. 丁赤飚 ,中国科学院大学
  4. 第九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公示 ,生物通, 2007-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