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户十和田车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七户十和田车站,(日语:七戸十和田駅/しちのへとわだえき/Shichinohe-towada eki),是隶属于东日本旅客铁道(JR东日本)所属的铁路车站之一[1] [2] 。
简介
七户十和田车站,位于日本青森县上北郡七户町字荒熊内,于2010年(平成22年)12月4日启用。
七户十和田车站属于JR的东北新干线,距离起点站(东京):68.0公里。
车站建筑以“奥州街道和牧场上的松树”和“八甲田山脉”为蓝本。
七户十和田车站为直营车站(管理车站),设有绿色窗口,是东北新干线沿线车站之一,是在2010年时配合该线八户至新青森之间的延长路段通车,而一并启用的新车站之一,由JR东日本盛冈支社管辖。
在同样位于七户町境内的南部纵贯铁道线七户町车站废站之后,七户十和田也承继成为七户町的主车站。
在营运设定上,七户十和田是由JR东日本直接派驻站员营运的直营车站之一,同时也是个管理车站,但除了该站本身之外并没有其他的管辖对象存在。站内设有绿窗口与JR东日本的旅行服务中心“View Plaza ”(已于2017年6月30日关闭)。
目前行驶于东北新干线的车等中,有2个来回的疾风号(はやて)列车和10个来回的隼号(はやぶさ)列车在本站停靠,其中隼号(はやぶさ)曾一律直接通过不停站,但随著其普及性日益增加,在2013年3月起增设部分列车停站。
与大部分新干线车站同时都有一般铁路线接驳的状况不同,七户十和田车站是仅有新干线通过的专用车站。虽然在东北新干线八户至新青森延伸段要通车之前,原本是有将本站作为东北新干线与南部纵贯铁道线之间转乘车站的计画(七户十和田车站与南部纵贯铁道线营农大学校前车站之间,仅有约徒步5分钟的距离),但南部纵贯铁路线在延伸路段实际通车之前就因营运状况欠佳,而在1997年停驶,2002年时线。
七户十和田车站在实际启用前,曾一度被暂时命名为七户,并受到所在地七户町的商工会等相关团体的支持。然而,以上十三地域广域市町村圈协议会为主、邻近地区的相关单位,却认为该站的设立并不只是七户町一地的成就、而是邻近地区所有地方单位共同协力的结果,而提案将新站命名为七户十和田。
两不同站名的提案在2008年底,在十和田市市长中野渡春雄(时任上十三地域广域市町村圈协议会会长)与建设所在地七户町町长福士孝卫的协议之下,以“车站位于七户町,同时又是邻近知名观光景点十和田湖的进出玄关口”的综合观点之考量,确定新车站命名为“七户十和田”,并依此向青森县知事三村申吾报告。[3][4]
车站构造
七户十和田车站是一个设置有跨线式站房的地面车站,站内设有相对式月台一对,共两条乘车线。
由于站内并没有设置供列车直接穿越的通过线,考量到新干线列车行驶时的高速,为了安全考量而在站内设有月台门。
月台配置
月台 | 路线 | 方向 | 目的地 |
---|---|---|---|
1 | ■东北·北海道新干线 | 下行 | 新青森、新函馆北斗方向 |
2 | 上行 | 盛冈、仙台、东京方向 |
使用情况
2015年度的上车人次统计,平均每日721人次。
相邻车站
历史
- 2005年(平成17年)10月:铁路线路基工程动工。
- 2006年(平成18年)11月16日至 2007年(平成19年)7月17日:进行车站站房设计。
- 2008年(平成20年)8月1日:车站站房动工。
- 2009年(平成21年)
- 7月29日:站名正式发表。[5]
- 12月5日:作为车站启用前一年的暖身活动之一环,开放车站站房予一般民众进行参访活动。
- 12月24日:在新站房正式挂上站名标志。
- 2010年(平成22年)
- 2011年(平成23年)
- 3月11日:受2011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311东北地方大地震)的影响,东北新干线全线紧急停驶,直至3月21日才恢复通车。
外部连结
- JR东日本-七户十和田车站(日语)
参考文献
- ↑ 新干线散策: 七戸十和田駅 / Shichinohe-Towada sta.,trainfrontview,2010-12
- ↑ ユキサキナビ】JR东北新干线七戸十和田駅,homemate-research-station
- ↑ 新干线駅名“七戸十和田” きょう知事に报告. Daily东北(デーリー东北). 2008-11-06 [2011-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22) (日语).
- ↑ 东北新干线 新駅名决定“七戸十和田”駅に (PDF). Daily东北(デーリー东北). 2009-07-29 [2011-05-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7-17) (日语).
- ↑ 东北新干线の新駅の駅名について (PDF). JR东日本. 2009-07-29 [2011-05-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3-23)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