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遗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三关遗址,位于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三关,为张家口市蔚县的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古遗址,公布时间为2013年5月。
三关遗址的历史年代为新石器时代、商。
历史沿革
三关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三关村一个岗地上。周围地势平坦。
三关遗址是1978年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后又经多次复查。暴露的遗物比较丰富,主要为相当仰韶文化的遗存,还有相当龙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和战冒遗存,断崖处可见灰土层和灰坑,灰土层最厚达一、五米。
1979年张家口考古队(吉林大学、河北省文研所和张家口地区博物馆组成),在此进行试掘,发现有相当于仰韶文化时期的居址和灰坑,相当于龙山文化的灰坑,取得一批可贵的实物资料。
1980、1981年又进行了二次试掘和发掘。
1982年7月,三关遗址被河北省公布为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三关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遗址特点
关遗址相当仰韶文化的居址,均为矩形半地穴式,房内有园形竖井形的灶坑,居址的穴壁和居住面均抹有草泥土,经火烧烤,表面坚硬平整,居址内在柱洞五个,其分布于中间和四隅各一个,居址均未发现门道。
文物遗存
其中出土器物有小口尖底瓶,葫芦瓶、圜底钵、敛口彩陶体、夹砂红陶瓷等。陶质中细泥陶和夹砂陶最多,泥质陶和夹蚌壳陶次之,纹饰除素面外,有线纹、绳纹、弦纹和彩陶。彩陶以黑彩为主,或兼用黑赭、黑红两种,图案多用弧形三角和园点构成。此外,还有钩连纹、条带纹、斜线纹和直线垂三角纹箩。
石器有琢制的斧、磨棒,磨制的凿、纺轮等。斧体短,正刃正锋,横剖面呈矩形,磨棒均有握攥的痕迹,纺轮呈饼形。还有蚌刀,骨锥等。
依据两区出土的遗物可将遗存分为六类,按层位关系编年如次:第一类为后岗一期文化的遗存;第二类是近干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遗存[2];第三类属雪山一期的文化遗存;第四类属龙山时期的遗存;第五类属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遗存;第六类为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
参考文献
-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944处 ,文博在线
- ↑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鸟纹研究 ,搜狐,2019-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