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三明市三元区城关小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站酷网 的图片

三明市三元区城关小学三明市的一所学校,2018年5月28日该校入选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福建省首届文明校园[1]”拟表彰名单。

获得荣誉

2018年5月28日,三明市三元区第二实验小学入选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福建省首届文明校园”拟表彰名单,并向社会公示。

学校历史

一所学校,一定是一块土地上的一条长河,她源远流长,既继承了上千年下来的文教传统,自身又一般都有近百年的历史,还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英才;

三元区第二实验小学就是这样的一所学校,八十年的薪火相传,八十年的砥砺前行,八十年的校园面貌,八十年的师生传奇,所汇聚和谱写的是一首奔流不息、高歌不止的文教史诗!

老“城关小学”八十年的变迁史

三明这块神奇的土地,自“杨罗李朱”开始,就有在师生间进行文化传代的文教传统千年不绝地往下传承。当时间进入到二十世纪,更是有抗日战争时期和1958年的教育高潮,而今名为“三元区第二实验小学”的这所学校,恰恰是这“一个传统”和“两个高潮”的产物。

三元城关在三明市区中因是早期的县治、市治所在地,教育资源相对要比梅列更丰厚。而在城关长大的50后、60后们的共同记忆中,相信对“实验小学”和“城关小学”这两所小学的旧名称都是耳熟能详的。

民国二十七年,省会迁永安,沿海20所大中小学内迁永安沙县等地。不久,省行政干训团、省警官训练团、省军官训练团、省保安处、三青团省团部、江苏学院等单位相继搬迁到三元。福州等沦陷区部分居民也纷纷逃难到三元。这些单位和人员的流动,带来了沿海地区较为发达的文化,刺激了山区人民的求学欲望,同时为三元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师资力量、办学经验、生源数量等等方面的条件。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城关小学”的前身三元县长安国民初小,始建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秋,校址设在白沙。办学初期仅一个班,20多个学生,一名老师,首任校长邓凡干。

1958年9月,张克修任校长。因当时鹰厦铁路建设需要,学校随长安村一同迁至三元城关,借用民房四间作教室,开设一至三年级复式班一个,学生三、四十人,教师4人。1958年以后,三明开始大规模的重工业基地建设,外来人员猛增,学生数大量增加,原来借用的民房已不够用。

1959年10月,随着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学校更名为三明市城关中心小学,由初小变成了完小,下辖富兴小学、下洋小学、白沙小学、台江小学、沙蕉小学、台溪小学。

1960年,政府投入2万元新建一幢土木结构的两层教学楼,有10间教室,学生两百多人,教师十多人。

1963年初,为适应更多的学生入学需要,政府投资8000元新建4间简易教室。

1963年9月,张杨兴任校长。政府拨款22万元在原校址附近征地,新建一幢三层钢混结构的教学楼,共18间教室,配套建有一间室内体育室和一个操场。新校舍1964年秋季投入使用,成为当时三明市区最好的校舍。由于办学条件的改善,学校的班级迅速增加到18个教学班,学生数增至八、九百人,教职工32人。

1964年端午节前后,三元洪灾,原两层校舍土墙受洪水浸泡后倒塌。

1964年9月,马立皋任校长,对学校进行整顿,完善了规章制度,使学校逐步步入正规化发展。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

1969年底学校更名为三明市立新小学,当年学校进驻工宣队,对教师队伍进行清队,实行军代表管制,教学秩序混乱。先后有当时的三明市木器厂、三明市皮革厂和三明市服装厂组成的革命领导小组驻校管理。

1972年初,安孝堂任学校革委会主任,学校逐渐恢复上课。

1974年至1975年在“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的口号下,学校在市无线电一厂、皮革厂后山开辟了农场为师生提供学农基地,主要种植水稻、红薯等。

1984年4月,三元建区(1983年7月)后学校更名为三元区城关小学。

1994年5月,五月二日,三明遭遇特大洪灾,洪水淹至教学楼一楼的三分之二处,学校组织老师奋力抢救财产,大部分财产被抢搬到二楼免遭损失,当年学校被评为三元区抗洪先进单位。

1995年6月,自筹资金60万元在原三层教学楼上加盖一层,面积864M2,增加了6间教室,同时配置了多媒体室、学生电脑室、自然实验室、多功能室和图书馆[2],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解决了当时学校由于生源急剧增长带来的适龄儿童入学难的问题。同时,学校通过省政府“两基”验收。

2001年7月,学校投入14.2万元修建水泥操场,包括三个篮球场(含排球、羽毛球场各一个)和60M简易跑道。

2006年7月,学校投入8.5万元铺设瓷砖、修建花坛、更换门窗、粉刷外墙等。

2008年7月,学校被鉴定为危房,于当年七月拆除。新校舍选址在城东饭店对面的乐逸一期(现山水御园)小区,占地面积23.8亩,拟建一幢教学楼,一幢综合楼和一座室内体育馆,配套设施有200米环形跑道、五人足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等。因学校异地重建,学生1-3年级安排在实验小学上课,4-6年级安排在建设小学上课。

2011年8月,学校搬入新校区。

2012年1月,学校正式更名为三元区第二实验小学。学生二千余人,教师一百余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