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趾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趾鹬

中文学名: 三趾鹬
拉丁学名:Crocethia alba
别 称:三趾滨鹬
界: 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
纲:鸟纲
目:鸻形目
科:鹬科
属:三趾鹬属
种: 三趾鹬
亚   种: 无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 Pallas, 1764
英文名称: Sanderling

三趾鹬[1](学名:Calidris alba)体长约20厘米,是一种近灰色的涉禽。肩羽明显黑色。比其他滨鹬白,飞行时翼上具白色宽纹;尾中央色暗,两侧白。特征为无后趾。夏季鸟上体赤褐色。主要栖息于北极冻原苔藓草地、海岸和湖泊沼泽地带。非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海岸、河口沙洲以及海边沼泽地带。常成群活动。有时也与其他鹬混群。喜滨海沙滩,极少至泥地。通常随落潮在水边奔跑,同时拣食海潮冲刷出来的小食物。有时独行但多喜群栖。繁殖于北极地区,越冬于非洲、东南亚和澳大利亚。迁徙期间经过中国。

外形特征

三趾鹬夏羽额基、颏和喉白色,头的余部、颈和上胸深栗红色,具黑褐色纵纹。下胸、腹和翅下覆羽白色。翕、肩和三级飞羽主要为黑色,具棕包和灰色羽缘和白色V形斑及白色尖端。中覆羽和大覆羽灰色,具淡灰色或白色羽缘。小覆羽和初级覆羽黑色。飞羽黑色,其上有宽阔的白色翼带。.内侧初级飞羽外侧具白色羽缘。腰和尾上覆羽两侧白色,中央黑色。中央尾羽黑褐色,两侧淡灰色。

冬羽头顶、枕、翕、肩和三级飞羽淡灰白色。前额和眼先白色。下体白色,胸侧缀有灰色。翅上小覆羽黑色,形成显著的黑色纵纹。

幼鸟头顶黑褐色,具皮黄色羽缘。眉纹皮黄白色。眼先和耳区有黑褐色斑。翕和肩黑色,具成对的、大的皮黄白色斑。三级飞羽黑色,具宽的皮黄色羽轴纹。翅覆羽褐色,具黑色亚端斑和皮黄白色羽缘。下体白色,上胸缀有皮黄色,两侧具褐色纵纹[2]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尖端微向下弯曲。脚黑色。

生活习性

迁性:在中国主要为旅鸟,部分冬候鸟。秋季迁来和经过中国的时间为9-10月。春季离开中国的时间在4-5月。

习性:常成群活动。有时也与其他鹬混群。喜欢在海边沙滩上活动。性活泼而嘈杂。常低垂着头,嘴朝下,随海水的涨落,在水边来回奔跑不息。当潮水后退时,它立刻紧跟其后,快速啄食退潮后露在沙滩或浅水处的小型甲壳类,当潮水前进时,它立刻后退或急速闪开,成天不休息地沿海水线觅食,甚至遇到危险时它也不愿飞开和跑远。仅在涨大潮时,它才离开潮水线到海岸休息。飞行时发出尖声的cheep cheep cheep或流水般的plit声。飞行快而直,常沿水面低空飞行。

食性:主要以甲壳类、软体动物、蚊类和其它昆虫幼虫、蜘蛛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有时也吃少量植物种子。常成群觅食。觅食方式常沿水边疾速奔跑啄食,有时也将嘴插入泥中探觅食物。

栖身环境

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北极冻原苔藓草地、海岸和湖泊沼泽地带。非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海岸、河口沙洲以及海边沼泽地带。

生长繁殖

繁殖期为6-8月。繁殖于多小丘的北极冻原地带。营巢于苔原、芦苇沼泽和湖泊与海岸边。巢多置于多碎石而又有隐蔽的干燥苔藓地上凹坑内。营巢位置通常较周围地势高,多在土堆上或岗脊上的草丛或小柳树下。巢内垫有苔藓、地衣、枯草和柳叶。每窝产卵通常4枚,偶尔3枚。卵的形状为卵圆形或梨形,颜色为橄榄黄色、淡黄色或黄褐色与淡绿褐色,被有黄褐色、灰褐色或黑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31一38×23-26毫米。雌鸟常常下两窝卵,其中一窝由雄鸟孵化。孵化期23-24天。雏鸟早成性,孵出后不久即能行走,大约14天左右即能飞翔。

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全北界。繁殖在北半球,冬季远至澳大利亚新西兰

分布状况:甚常见的冬候鸟及过境鸟。为新疆西部、西藏南部、整个东北、贵州及海南的偶见迁徙鸟,但相当数量鸟于华南、东南沿海及台湾的南部越冬[3]

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4]

视频

温州湾的残疾三趾滨鹬梅杰摄影

参考资料

  1. 三趾鹬(附图),鸟网,2011-4-19
  2. 三趾鹬外形特征, 行者物语网,2014-12-15
  3. 三趾鹬的地理分布,中国上海崇明鸟类图库
  4.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党政机关,2017-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