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趾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三趾鷸

中文學名: 三趾鷸
拉丁學名:Crocethia alba
別 稱:三趾濱鷸
界: 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
綱:鳥綱
目:鴴形目
科:鷸科
屬:三趾鷸屬
種: 三趾鷸
亞   種: 無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Pallas, 1764
英文名稱: Sanderling

三趾鷸[1](學名:Calidris alba)體長約20厘米,是一種近灰色的涉禽。肩羽明顯黑色。比其他濱鷸白,飛行時翼上具白色寬紋;尾中央色暗,兩側白。特徵為無後趾。夏季鳥上體赤褐色。主要棲息於北極凍原苔蘚草地、海岸和湖泊沼澤地帶。非繁殖期主要棲息于海岸、河口沙洲以及海邊沼澤地帶。常成群活動。有時也與其他鷸混群。喜濱海沙灘,極少至泥地。通常隨落潮在水邊奔跑,同時揀食海潮沖刷出來的小食物。有時獨行但多喜群棲。繁殖於北極地區,越冬於非洲、東南亞和澳大利亞。遷徙期間經過中國。

外形特徵

三趾鷸夏羽額基、頦和喉白色,頭的餘部、頸和上胸深栗紅色,具黑褐色縱紋。下胸、腹和翅下覆羽白色。翕、肩和三級飛羽主要為黑色,具棕包和灰色羽緣和白色V形斑及白色尖端。中覆羽和大覆羽灰色,具淡灰色或白色羽緣。小覆羽和初級覆羽黑色。飛羽黑色,其上有寬闊的白色翼帶。.內側初級飛羽外側具白色羽緣。腰和尾上覆羽兩側白色,中央黑色。中央尾羽黑褐色,兩側淡灰色。

冬羽頭頂、枕、翕、肩和三級飛羽淡灰白色。前額和眼先白色。下體白色,胸側綴有灰色。翅上小覆羽黑色,形成顯著的黑色縱紋。

幼鳥頭頂黑褐色,具皮黃色羽緣。眉紋皮黃白色。眼先和耳區有黑褐色斑。翕和肩黑色,具成對的、大的皮黃白色斑。三級飛羽黑色,具寬的皮黃色羽軸紋。翅覆羽褐色,具黑色亞端斑和皮黃白色羽緣。下體白色,上胸綴有皮黃色,兩側具褐色縱紋[2]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尖端微向下彎曲。腳黑色。

生活習性

遷性:在中國主要為旅鳥,部分冬候鳥。秋季遷來和經過中國的時間為9-10月。春季離開中國的時間在4-5月。

習性:常成群活動。有時也與其他鷸混群。喜歡在海邊沙灘上活動。性活潑而嘈雜。常低垂着頭,嘴朝下,隨海水的漲落,在水邊來回奔跑不息。當潮水後退時,它立刻緊跟其後,快速啄食退潮後露在沙灘或淺水處的小型甲殼類,當潮水前進時,它立刻後退或急速閃開,成天不休息地沿海水線覓食,甚至遇到危險時它也不願飛開和跑遠。僅在漲大潮時,它才離開潮水線到海岸休息。飛行時發出尖聲的cheep cheep cheep或流水般的plit聲。飛行快而直,常沿水面低空飛行。

食性:主要以甲殼類、軟體動物、蚊類和其它昆蟲幼蟲、蜘蛛等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有時也吃少量植物種子。常成群覓食。覓食方式常沿水邊疾速奔跑啄食,有時也將嘴插入泥中探覓食物。

棲身環境

繁殖期主要棲息於北極凍原苔蘚草地、海岸和湖泊沼澤地帶。非繁殖期主要棲息于海岸、河口沙洲以及海邊沼澤地帶。

生長繁殖

繁殖期為6-8月。繁殖於多小丘的北極凍原地帶。營巢於苔原、蘆葦沼澤和湖泊與海岸邊。巢多置於多碎石而又有隱蔽的乾燥苔蘚地上凹坑內。營巢位置通常較周圍地勢高,多在土堆上或崗脊上的草叢或小柳樹下。巢內墊有苔蘚、地衣、枯草和柳葉。每窩產卵通常4枚,偶爾3枚。卵的形狀為卵圓形或梨形,顏色為橄欖黃色、淡黃色或黃褐色與淡綠褐色,被有黃褐色、灰褐色或黑褐色斑點。卵的大小為31一38×23-26毫米。雌鳥常常下兩窩卵,其中一窩由雄鳥孵化。孵化期23-24天。雛鳥早成性,孵出後不久即能行走,大約14天左右即能飛翔。

地理分布

分布範圍:全北界。繁殖在北半球,冬季遠至澳大利亞新西蘭

分布狀況:甚常見的冬候鳥及過境鳥。為新疆西部、西藏南部、整個東北、貴州及海南的偶見遷徙鳥,但相當數量鳥於華南、東南沿海及台灣的南部越冬[3]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4]

視頻

溫州灣的殘疾三趾濱鷸梅傑攝影

參考資料

  1. 三趾鷸(附圖),鳥網,2011-4-19
  2. 三趾鷸外形特徵, 行者物語網,2014-12-15
  3. 三趾鷸的地理分布,中國上海崇明鳥類圖庫
  4. 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黨政機關,2017-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