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不薄今人爱古人(秦守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不薄今人爱古人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不薄今人爱古人》中国当代作家秦守业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不薄今人爱古人

翻阅三国时期曹丕写的《典论论文》,开篇首句就是“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接着就以那时诸多的古今作家,彼此相轻,加以论证,有理有据令人叹服。然而,此论对唐代大诗人杜甫来说,却是个悖论。

杜子美,在文学史上被称为集大成的诗人,就其诗歌题材和风格而言,无愧于全能诗人的称号,有很多史实几乎在其诗中都有记述。《兵车行》、“三吏三别”等诗自不待说,就是生活细节,都有反应。后汉皇帝章圣问侍臣,唐朝的酒每斗价几何,答曰三百文,举杜诗以证,圣大喜曰“杜甫诗自可为一代之史也。”杜甫以诗鸣于唐,凡出处去就,动息劳逸,悲观忧乐,忠愤感激,好贤恶恶,均见于诗,堪称“史诗”。他之所以成为受人尊敬的“诗圣”,虽说与诗歌发展的趋势有关,特别是到了唐朝,我国诗歌创作达到了鼎盛时期,有大成可集,但主要的是与他谦虚好学、刻苦钻研、文人相重的精神息息相关。

他学习刻苦认真,孜孜不倦,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主张“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他认为博学的人都是“群书万卷常谙诵”,对杰出文章妙语、警句的背诵是完全必要的。从他那“语不惊人死不休”,“新诗改罢自长吟”这些诗句中不难看出,他那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在学习上他虚心好学,不骄傲不自满,不但向《诗经》《楚辞》 “三曹”、谢灵运等大作家的大作品学习,他还向齐梁的一些小作家学习,这在当时来说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因为从初唐时的陈子昂开始,对齐梁文学大都持否定态度,即使李白也曾说过“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白居易也叱责齐梁文学不过是些吟花草、弄风月之类。而杜甫对齐梁文学,仅仅否定其淫艳刻饰佻巧小碎的宫体诗,但对其艺术技巧却是肯定的,他说“清词丽句必为邻”,他从来不步齐梁文学的后尘。实践说明,在其一千四百零五首诗作中,带有齐梁宫体气味的绝无仅有

在创作道路上,他的格言就是“不薄今人爱古人”。他不仅向古代作家作品学习,更向同时代的作家作品学习,崇拜古人往往容易做到,而对同时代作家相亲相模是不容易的。那时,去赞美别人诗作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而杜甫却对同时代齐名的诗人,都给以慷慨无私地评论和表扬。对李白的诗赞不绝口,“白也诗无敌”,并把“天下第一”的桂冠奉予李白。李白死后,他把李白比作“天马”,自比“凡马”,不因别人的存亡而改变看法;他对晚辈也赞美有加,说元结的《舂陵行》《贼退示官吏》为“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在杜甫身上,一扫“文人相轻”的世俗。

到了晚年(59岁卒于湖南耒阳),他本已是名声显赫的大作家了,其作品60卷名扬天下。然而他依然勉励自己“病减诗应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竟完成了四百多首诗作,可算得上是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了。他的诗作,如同我国文化宝库里闪闪发光的瑰宝,在文学史上雄踞“诗圣”的宝座,当之无愧。

与此相反,当时有个呌薛能的诗人,很不自量力,既不服李白,更看不起杜甫,还嘲笑白居易,如此狂妄之徒,能在哪里?空有诗作几卷,而被人所不齿,在文学史上毫无地位,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古今同理,当今的文人墨客,可否向杜甫前辈学点什么呢?由此,我想到俄国《克雷洛夫寓言》内有一篇《自命不凡的跳蚤》,很有启发性,美文共赏析:

跳蚤,大模大样地坐在牛鼻子尖上,轻轻地抖动了一下后腿,用前脚抹了抹了嘴唇。然后郑重地宣布:“我确信,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跳蚤更大的动物了!”这时正有一只小蜜蜂从这儿飞过,便搭了腔:“唉,乖乖,你现在坐的是什么地方呢?”“啊----,这个问题是非常简单的喽,从各方面讲,我都可以确信,这是一座山!”越是无知,越是自命不凡。

现实中也确有这一类人,未出书之前,温良恭俭让,一旦出了的一本书,似乎地位变了,身价也高了,踩在巨人肩膀上,却忘了自己的基础和原形,目空一切。正像比跳蚤大不知多少倍的蜜蜂质问时,跳蚤本该幡然悔悟,但它却固执己见,竟把牛当成一座山,既愚且蠢。人贵有自知之明,方能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创出不凡的业绩。倘若自命不凡,充其量只能是一个渺小的跳蚤而已。以古鉴今,杜甫的品格不失为文人墨客楷模

[1]

作者简介

秦守业,79岁,山东省招远人,1963河北北京师院中文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