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不薄今人愛古人(秦守業)

不薄今人愛古人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不薄今人愛古人》中國當代作家秦守業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不薄今人愛古人

翻閱三國時期曹丕寫的《典論論文》,開篇首句就是「文人相輕,自古而然」,接着就以那時諸多的古今作家,彼此相輕,加以論證,有理有據令人嘆服。然而,此論對唐代大詩人杜甫來說,卻是個悖論。

杜子美,在文學史上被稱為集大成的詩人,就其詩歌題材和風格而言,無愧於全能詩人的稱號,有很多史實幾乎在其詩中都有記述。《兵車行》、「三吏三別」等詩自不待說,就是生活細節,都有反應。後漢皇帝章聖問侍臣,唐朝的酒每斗價幾何,答曰三百文,舉杜詩以證,聖大喜曰「杜甫詩自可為一代之史也。」杜甫以詩鳴於唐,凡出處去就,動息勞逸,悲觀憂樂,忠憤感激,好賢惡惡,均見於詩,堪稱「史詩」。他之所以成為受人尊敬的「詩聖」,雖說與詩歌發展的趨勢有關,特別是到了唐朝,我國詩歌創作達到了鼎盛時期,有大成可集,但主要的是與他謙虛好學、刻苦鑽研、文人相重的精神息息相關。

他學習刻苦認真,孜孜不倦,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他主張「讀書破萬卷」,才能「下筆如有神」,他認為博學的人都是「群書萬卷常諳誦」,對傑出文章妙語、警句的背誦是完全必要的。從他那「語不驚人死不休」,「新詩改罷自長吟」這些詩句中不難看出,他那嚴肅認真的治學態度。在學習上他虛心好學,不驕傲不自滿,不但向《詩經》《楚辭》 「三曹」、謝靈運等大作家的大作品學習,他還向齊梁的一些小作家學習,這在當時來說確實是難能可貴的。因為從初唐時的陳子昂開始,對齊梁文學大都持否定態度,即使李白也曾說過「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白居易也叱責齊梁文學不過是些吟花草、弄風月之類。而杜甫對齊梁文學,僅僅否定其淫艷刻飾佻巧小碎的宮體詩,但對其藝術技巧卻是肯定的,他說「清詞麗句必為鄰」,他從來不步齊梁文學的後塵。實踐說明,在其一千四百零五首詩作中,帶有齊梁宮體氣味的絕無僅有

在創作道路上,他的格言就是「不薄今人愛古人」。他不僅向古代作家作品學習,更向同時代的作家作品學習,崇拜古人往往容易做到,而對同時代作家相親相模是不容易的。那時,去讚美別人詩作的人,簡直是鳳毛麟角,而杜甫卻對同時代齊名的詩人,都給以慷慨無私地評論和表揚。對李白的詩讚不絕口,「白也詩無敵」,並把「天下第一」的桂冠奉予李白。李白死後,他把李白比作「天馬」,自比「凡馬」,不因別人的存亡而改變看法;他對晚輩也讚美有加,說元結的《舂陵行》《賊退示官吏》為「兩章對秋月,一字偕華星」,在杜甫身上,一掃「文人相輕」的世俗。

到了晚年(59歲卒於湖南耒陽),他本已是名聲顯赫的大作家了,其作品60卷名揚天下。然而他依然勉勵自己「病減詩應強」,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竟完成了四百多首詩作,可算得上是活到老學到老寫到老了。他的詩作,如同我國文化寶庫里閃閃發光的瑰寶,在文學史上雄踞「詩聖」的寶座,當之無愧。

與此相反,當時有個呌薛能的詩人,很不自量力,既不服李白,更看不起杜甫,還嘲笑白居易,如此狂妄之徒,能在哪裡?空有詩作幾卷,而被人所不齒,在文學史上毫無地位,也是理所當然的了。古今同理,當今的文人墨客,可否向杜甫前輩學點什麼呢?由此,我想到俄國《克雷洛夫寓言》內有一篇《自命不凡的跳蚤》,很有啟發性,美文共賞析:

跳蚤,大模大樣地坐在牛鼻子尖上,輕輕地抖動了一下後腿,用前腳抹了抹了嘴唇。然後鄭重地宣布:「我確信,世界上再也沒有比跳蚤更大的動物了!」這時正有一隻小蜜蜂從這兒飛過,便搭了腔:「唉,乖乖,你現在坐的是什麼地方呢?」「啊----,這個問題是非常簡單的嘍,從各方面講,我都可以確信,這是一座山!」越是無知,越是自命不凡。

現實中也確有這一類人,未出書之前,溫良恭儉讓,一旦出了的一本書,似乎地位變了,身價也高了,踩在巨人肩膀上,卻忘了自己的基礎和原形,目空一切。正像比跳蚤大不知多少倍的蜜蜂質問時,跳蚤本該幡然悔悟,但它卻固執己見,竟把牛當成一座山,既愚且蠢。人貴有自知之明,方能在實踐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創出不凡的業績。倘若自命不凡,充其量只能是一個渺小的跳蚤而已。以古鑒今,杜甫的品格不失為文人墨客楷模

[1]

作者簡介

秦守業,79歲,山東省招遠人,1963河北北京師院中文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