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不韦不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不韦不智》选自元末明初刘基创作的笔记--《郁离子》。《郁离子》是寓言体散文故事集,在中国思想史上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元末乱世,刘伯温隐居青田,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见解,创作了《郁离子》。“郁离子”是刘伯温的托称[1]。《郁离子》包罗万象,囊括古今,阐明了刘伯温的政治理想、哲学观点、处世态度和治世的谋略等。刘伯温认为,如果按照书中的正确主张去做,就一定能达到文明之治的目标。

原文

越入寇,不韦避兵而走剡①,贫无以治舍,徘徊于天姥②之下,得大木而庥③焉。安一夕,将斧其根以为薪,其妻止之曰:“吾无庐,而托是以庇身也。自吾之止于是也,骄阳赫而不吾灼,寒露零④而不吾凄,飘风扬而不吾栗,晦冥而不吾震撼,谁之力耶?吾当保之如赤子,仰之如慈母,爱之如身体,犹惧其不蕃且殖也,而况敢毁伤之乎?吾闻之:‘水泉缩而潜鱼惊,霜钟鸣而巢鸟悲,畏人川之竭、林之落也。’鸟且且然,而况于人乎?”郁离子闻之曰:“哀哉是夫也!而其知不如一妇人也。呜呼,岂独不如一妇人哉,则亦鸟鱼之不若矣。”

注解

① 剡(shan):古县名,在今浙江嵊县西南。

② 天姥(mu):山名,在今浙江境内。

③ 庥(xiu):庇荫;保护。

④ 零:零落。

译文

越国被贼寇侵入,不韦躲避战乱就逃跑到剡地,贫穷得无力盖房,徘徊在天姥山下,后来找到一棵大树的庇荫,就在那里安身。安歇了一夜,他就要用斧子砍它的根当柴烧,他的妻子阻止他说:“我们没有房屋,就寄托这棵大树来安身了。自从我们来到这里,骄阳似火却烤不着我们,寒露零落却打不湿我们,寒风吹来冻不着我们,雷雨错暗却不能震撼我们,这这借助谁的力量呢?我们应当像对待初生的婴儿那样保护它,像对待慈母那样敬仰它,像对待自己身体那样爱护它,即使这样,还怕它生长不繁茂呢,更何况敢于毁伤它呢?我听说:‘泉水减少而潜鱼惊,秋霜降临而巢鸟悲,那是因为它们害怕那河水干涸、树木落叶啊。’鱼鸟尚且能如此,更何况人呢?”郁离子听了这件事后感叹说:“这个男人可悲啊!而他的见识还不如一个女人呢。唉,岂止是不如一个女人,就是连鸟鱼也不如啊!”

启示

泉水少而潜鱼惊,秋霜降而巢鸟悲。不韦身受大树荫庇却要砍断树根,知恩不报,兽不如,更何况树死而荫失,于已何利?真是利令智错,愚蠢之至。

作者

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明初诗文三大家[2]”。

《郁离子》的寓言体风格可谓“牢笼万汇,洞释群疑,辨博奇诡,巧于比喻,而不失乎正。”在这点上颇得庄子精髓[3]。即汪洋恣肆、想象奇幻、文辞富丽、气势磅礴、感染力强。更为重要的是,《郁离子》还吸收改编了一些《庄子》的寓言来就事论理。

视频

不韦不智 相关视频

来听刘伯温《郁离子》中“道士救虎”的故事!涨知识
陈胜华转述<郁离子>新书发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