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不韋不智》選自元末明初劉基創作的筆記--《郁離子》。《郁離子》是寓言體散文故事集,在中國思想史上和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元末亂世,劉伯溫隱居青田,總結自己的思想和對社會、人生的見解,創作了《郁離子》。「郁離子」是劉伯溫的托稱[1]。《郁離子》包羅萬象,囊括古今,闡明了劉伯溫的政治理想、哲學觀點、處世態度和治世的謀略等。劉伯溫認為,如果按照書中的正確主張去做,就一定能達到文明之治的目標。

目錄

原文

越入寇,不韋避兵而走剡①,貧無以治舍,徘徊於天姥②之下,得大木而庥③焉。安一夕,將斧其根以為薪,其妻止之曰:「吾無廬,而托是以庇身也。自吾之止於是也,驕陽赫而不吾灼,寒露零④而不吾淒,飄風揚而不吾栗,晦冥而不吾震撼,誰之力耶?吾當保之如赤子,仰之如慈母,愛之如身體,猶懼其不蕃且殖也,而況敢毀傷之乎?吾聞之:『水泉縮而潛魚驚,霜鐘鳴而巢鳥悲,畏人川之竭、林之落也。』鳥且且然,而況於人乎?」郁離子聞之曰:「哀哉是夫也!而其知不如一婦人也。嗚呼,豈獨不如一婦人哉,則亦鳥魚之不若矣。」

註解

① 剡(shan):古縣名,在今浙江嵊縣西南。

② 天姥(mu):山名,在今浙江境內。

③ 庥(xiu):庇蔭;保護。

④ 零:零落。

譯文

越國被賊寇侵入,不韋躲避戰亂就逃跑到剡地,貧窮得無力蓋房,徘徊在天姥山下,後來找到一棵大樹的庇蔭,就在那裡安身。安歇了一夜,他就要用斧子砍它的根當柴燒,他的妻子阻止他說:「我們沒有房屋,就寄託這棵大樹來安身了。自從我們來到這裡,驕陽似火卻烤不着我們,寒露零落卻打不濕我們,寒風吹來凍不着我們,雷雨錯暗卻不能震撼我們,這這藉助誰的力量呢?我們應當像對待初生的嬰兒那樣保護它,像對待慈母那樣敬仰它,像對待自己身體那樣愛護它,即使這樣,還怕它生長不繁茂呢,更何況敢於毀傷它呢?我聽說:『泉水減少而潛魚驚,秋霜降臨而巢鳥悲,那是因為它們害怕那河水乾涸、樹木落葉啊。』魚鳥尚且能如此,更何況人呢?」郁離子聽了這件事後感嘆說:「這個男人可悲啊!而他的見識還不如一個女人呢。唉,豈止是不如一個女人,就是連鳥魚也不如啊!」

啟示

泉水少而潛魚驚,秋霜降而巢鳥悲。不韋身受大樹蔭庇卻要砍斷樹根,知恩不報,獸不如,更何況樹死而蔭失,於已何利?真是利令智錯,愚蠢之至。

作者

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明初詩文三大家[2]」。

《郁離子》的寓言體風格可謂「牢籠萬匯,洞釋群疑,辨博奇詭,巧於比喻,而不失乎正。」在這點上頗得莊子精髓[3]。即汪洋恣肆、想象奇幻、文辭富麗、氣勢磅礴、感染力強。更為重要的是,《郁離子》還吸收改編了一些《莊子》的寓言來就事論理。

視頻

不韋不智 相關視頻

來聽劉伯溫《郁離子》中「道士救虎」的故事!漲知識
陳勝華轉述<郁離子>新書發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