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貿易組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世界貿易組織 |
---|
|
世界貿易組織(簡稱世貿組織或世貿;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縮寫為 WTO;Organisation Mondiale du Commerce,縮寫為 OMC;Organización Mundial del Comercio,縮寫為 OMC)是負責監督成員經濟體之間的各種貿易協議得到執行的一個國際組織,前身是1948年起實施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的秘書處。
世貿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現任的總幹事是恩戈齊·奧孔約-伊衞拉。截至2016年7月29日,世界貿易組織共有164個成員,最新加入的成員國為阿富汗,其在2016年正式加入世貿成為正式會員。
世貿的主要職能是調解成員國之間的貿易紛爭,加入世貿不等於簽訂一種多邊貿易協議,但其設置的入會門檻可以作為願意降低關稅和法政上配合及參與國際貿易的門票,它是貿易體制的組織基礎和法律基礎,是眾多國際貿易協定的管理者,各成員國貿易立法的監督者,是就貿易提供解決爭端和進行談判的場所。該機構是當代最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之一,其成員之間的貿易額佔世界貿易額的絕大多數,因此被稱為「經濟聯合國」。
歷史
- 1990年12月:關貿總協定的烏拉圭回合談判布魯塞爾部長會議責成關貿總協定體制職能小組負責"多邊貿易組織協定"的談判。
- 1993年11月:烏拉圭回合結束前,原則上形成了「多邊貿易組織協定」。在美國的提議下,「多邊貿易組織」易名為「世界貿易組織」。
- 1994年4月15日:烏拉圭回合各項議題的協議在部長級會議上均獲通過,由104個國家代表簽署。
- 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立,與關貿總協定共存一年至1995年12月31日。
- 1995年5月1日:雷納托·魯傑羅成為首任總幹事,任期4年。
- 1996年2月22日:貝南正式加入
- 1996年10月19日:查德正式加入
- 1996年12月9日至12月13日,第一次世貿部長級會議在新加坡舉行。
- 1996年1月29日:蒙古正式加入
- 1997年1月1日:剛果(金)正式加入
- 1997年3月27日:剛果(布)正式加入
- 1998年5月18日至5月20日:第二次世貿部長級會議在瑞士日內瓦舉行。
- 1999年2月10日:拉脫維亞正式加入
- 1999年9月1日:邁克爾·肯尼思·穆爾成為總幹事;這次總幹事人選意見分歧嚴重,最終決定由邁克爾·肯尼思·穆爾和素帕猜·帕尼帕迪各擔任半任的總幹事職務,每人任期3年。
- 1999年11月13日:愛沙尼亞正式加入
- 1999年11月30日:在美國西雅圖召開世貿第三次部長級會議,會議外遭到大批反全球化人士示威抗議,而會議本身也沒有達成任何共識。
- 2000年4月11日:約旦正式加入
- 2000年6月14日:格魯吉亞正式加入
- 2000年9月8日:阿爾巴尼亞正式加入
- 2000年11月9日:阿曼正式加入
- 2000年11月30日:克羅地亞正式加入
- 2001年5月31日:立陶宛正式加入。
- 2001年7月26日:摩爾多瓦正式加入
- 2001年11月9日至11月13日:在卡塔爾多哈舉行第四次部長級會議,發表《多哈宣言》,並成功啟動多哈回合貿易談判。
- 2001年12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經過15年的談判才正式加入,這是關貿總協定/世貿歷史上談判時間最長的一次。
- 2002年1月1日:中華民國以「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正式加入。
- 2002年9月1日:素帕猜·帕尼帕迪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
- 2003年2月5日:亞美尼亞正式加入
- 2003年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第五次部長級會議。在這次會議上,由印度、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巴西領導的22個南方集團(發展中國家)反對北方集團(發達國家)所提出的「新加坡議題」協議:投資保護、市場競爭政策、政府體制透明化等。南方集團還要求歐盟與美國放棄農業補貼,但同樣未果。這次會議未能實現任何進展。
- 2004年4月23日:尼泊爾正式加入。
- 2004年10月13日:柬埔寨正式加入
- 2005年11月11日:接納沙特阿拉伯為會員
- 2005年12月13日至12月18日:第六次世貿部長級會議於香港舉行。
- 2007年1月11日:越南成為第150個正式會員。
- 2007年7月27日:湯加成為第151個正式會員。
- 2008年5月16日:烏克蘭成為第152個會員。
- 2008年7月23日:佛得角成為第153個正式會員。[1]
- 2011年12月17日:俄羅斯聯邦簽署加入世貿組織的議定書。[2]。
- 2012年4月29日:蒙特內哥羅成為第154個正式會員。
- 2012年5月10日:薩摩亞成為第155個正式會員。
- 2012年8月23日:俄羅斯聯邦成為第156個正式會員。
- 2012年8月24日:萬那杜成為第157個正式會員。
- 2013年2月2日:寮國成為第158個正式會員。
- 2013年3月2日:塔吉克成為第159個正式會員。
- 2013年9月1日:羅伯托·阿澤維多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
- 2013年12月7日:第9次部長級會議通過峇里套案,內容包含貿易便捷化、農業、棉花及發展,為杜哈回合談判以來的最大突破。此次會議在最後時刻達成了WTO成立18年、多哈回合談判啟動12年以來的第一份全球多邊貿易協定——「巴厘一攬子協定」。這標誌着多哈回合貿易談判12年僵局終獲歷史性突破。此次會議成果振奮人心,但也要看到這只是世貿多哈回合協議的一個縮水版協議,離多哈回合談判的全面完成尚十分遙遠。 [3]
- 2014年6月26日:葉門成為第160個正式會員。
- 2015年4月26日:塞席爾成為第161個正式會員。
- 2015年11月30日:哈薩克成為第162個正式會員。
- 2016年7月14日:賴比瑞亞成為第163個正式會員。
- 2016年7月29日:阿富汗成為第164個正式會員。
- 2021年3月1日:恩戈齊·奧孔約-伊衞拉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
- 直至現在為止,包括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等十餘個經濟體沒有加入世貿組織。另外,包括白俄羅斯、塞爾維亞等23個經濟體在取得世貿組織觀察員身份五年內,各國必須開始談判加入世貿組織。
相關爭議和批評
輕忽勞工權益
世貿組織成員國的政經優先考量受到跨國公司主導,邊緣化維護基本勞動權益方面的考量。目前只有政府單位能在世貿組織做出正式投訴,工會和人權組織只能鼓勵成員國去做相關投訴。由於世貿組織的制裁只及政府不及跨國公司,跨國公司侵犯勞工權益鮮少遇到處罰,並沒有具體的財務後果。
過度全球化
自1990年代後期,世界貿易組織成為反全球化運動人士的主要反對目標。 世界貿易組織的目標原是為了監督新的全球秩序,確保其合法;然而WTO目前沒有任何類似民主機構的特徵:世界貿易組織秘密運作,沒有義務向成員國或他者解釋其行動;世界貿易組織的國家代表多是貿易律師,往往會因為企業需要而為之打通關,而該組織也秉持對市場的信仰,往往向企業利益傾斜,常讓地方環境法與勞工法受挫、無以伸張。[4]
密室會議
世界貿易組織最為人詬病的一點,是其不透明的所謂「密室會議」、「綠室會議」或「小型部長會議」(Green Room)。其原文出自起初GATT烏拉圭回合中,少數會員代表於綠色房間內所作出的決議,另一說則為世界貿易組織日內瓦秘書長的辦公室顏色。在「密室會議」中,部份對於會議主題有利益關係的少數國家事先就議題做出一致的方案,之後在將此決議公佈於所有會員國前決議。此種決議方式在後來於1999年西雅圖、2001年多哈及 2003年坎昆部長會議均被採用,甚至成為許多決議失敗的原因,因為非洲或其他週邊國家在整個會議討論中,均被排除在「密室會議」之外,故拒絕承認最後的決議。此種決策過程在1990年代常被提出,常為開發中國家或非政府組織對於WTO決策不透明的批判焦點。[5]
過去數十年中有許多方案嘗試解決「密室會議」的問題,如由數個永久核心會員國及由其他成員國以輪值的方式所組成的執行委員會,以管理WTO裡的議程,其中的核心會員國可由各國在發達經濟體的影響力或其他準則來決定。然至今這方面仍未有明顯的進展。許多決策者認為,使到世界貿易組織會議更為透明無疑是有必要且可取的,但同時也有人認為「密室會議」這樣的討論過程在如此一個日益龐大的組織是無可避免的。
除上述以外,包含了世界貿易組織中最重要的關稅限制及其他由所有會員國決議的資料庫無法自由地取得,也常是多方批評的一項。
參考文獻
- ↑ 財經網. [2008-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25).
- ↑ 存檔副本. [2011-12-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09).
- ↑ 世界貿易組織達成"巴厘一攬子協定" 是起點非終點. 中國經濟網. [2014-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29).
- ↑ John Vandermeer, Ivette Perfecto (2009). 《生物多樣性的早餐》. 臺北市:綠色陣線協會. : 頁 120. ISBN 978-986-84095-4-5.
- ↑ Green Room 密室會議 請檢查
|url=
值 (幫助). [2010-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