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培訓,設備更新(徐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業務培訓,設備更新》是中國當代作家徐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業務培訓,設備更新
安徽日報社印刷廠在徐光學的科學管理和全身心努力下,終於向良性方向發展。為了使全體幹部職工的業務水平再上一個台階,廠里決定在全廠範圍內通過各種方式對幹部職工進行思想、文化、技術、管理等方面進行教育培訓,不斷提幹部管理水平,提高廣大職工文化技術水平。廠長徐光學特別強調對設備科的電工、激光照排中心的技術維修工、安全保衛科的安全員進行崗前培訓,力爭使之上崗後都能成為熟練工。
1996年元月,印刷廠成立的「製版車間改革工作小組」圓滿完成了製版車間新設備的考察、購買、車間改造及設備安裝調試任務。從報社批文下達到設備投入使用,僅用三個月時間,為投入生產節約了時間和資金。1996年三月份,「北人機」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修理部免費為工廠培訓機器設備維修工。廠里利用這個機會把上崗培訓與考核結合起來,凡考核合格者上崗,不合格者待崗。還有,印刷廠分期分批舉辦「黨員培訓班」,狠抓黨員隊伍素質建設;對部門職工進行崗前培訓,如設備科機修組5人參加電工崗前培訓,照排車間7人到濰坊、北京等地學習,保衛科參加消防培訓等。1996年,全廠有50多人次參加各種專業培訓。為了提高職工文化素質,廠里拿出資金支持職工參加函授、電大、夜大、成教、自考。
經過一段時間後,全廠職工素質得到明顯提高,無論是在文化素養上,還是在勞動觀念上。這樣,廣大幹群以高漲飽滿的熱情、主人公意識參與到工作實踐中去。有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就為印刷廠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在印出廠保證《安徽日報》、中央「四報」和各家小報順利出版發行的同時,徐光學認真分析未來印刷技術的趨勢,充分考慮設備更新的必要性、技術的可行性、經濟的合理性,從自身實際出發,制定出《安徽日報社印刷廠提高印刷技術的「九五」規劃》,成立印刷廠設備更新領導小組,開展設備考察與引進、安裝與修理等工作,又考慮到資金問題,不可能採用高投入高產出的辦法,只能將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對已淘汰的設備進行更新,對部分設備進行維修改造。廠領導與技術設備科的同志一道,分別到上海人民印刷機械廠、「北人機」股份公司進行實地考察,帶回大量資料。回來後,大家反覆討論,權衡利弊,為報社領導正確決策提供切實可行依據。
在對輪機車間設備更新改造過程中,技術設備科科長朱來友、謝長安等同志協助厂部工作。針對2 號機長期處於超負荷運轉,幾乎快成為被淘汰的機組的情況,朱、謝二人根據生產需要對設備的配置、維修和淘汰進行縝密調查和研究,為設備建立台帳、檔案資料,對設備的大修與保養提出合理方案,充分發揮技術參謀作用,圓滿完成對2號機大修方案制定和對維修配件購買的任務,使2號機按時投入生產。
激光照排車間的設備的更新改造是技術改造重點。徐光學在認真聽取車間的合理化建議後,根據目前微機發展趨勢,寫出報告上報黨組。經審批後,廠里購了8台功能齊全、性能優越、操作方便的「北大方正」586微機,這些微機投入生產後,緩解設備不足的情況。與此同時,廠里又購兩台杭州生產的照排機,重新改造1545照排機,保證照排軟片的質量。
經過設備更新與改造,印刷水平明顯提高。印刷廠在參與市場競爭、擴大業務範圍、提高經濟效益等方面處於有利地位,為印出廠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
作者簡介
徐峰,真名徐光學,詩人、作家,1949年10月生,安徽桐城魯谼山人,畢業於成都理工大學,中共黨員,高級經濟師,有23年軍旅生涯,曾榮立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