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英文:The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是专业从事农作物有害生物研究与防治的社会公益性国家级科学研究机构,创建于1957年8月,是以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系和农药系为基础,首批成立的中国农业科学院[1]五个直属专业研究所之一。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要任务是以农业有害生物和农药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中植物保护的重大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问题,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开展国际植物保护科学技术的合作与交流,为农业生产、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以及环境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据2016年11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设有7个研究室,共有在职职工238人,在籍博士生79人,硕士生217人;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重点二级学科的硕、博士学位授权点。

历史沿革

1949年4月20日,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在旧农林部中央农事试验所北平农事试验场的基础上成立,设植物保护系、农业理化系,以解决国家的粮棉增产为首要任务,承担开展农业病虫害防治和农药合成研究工作。

1957年8月27日,以原华北农科所植物保护系和农业化学系农药研究部分为基础,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建院初期首批五个专业研究所之一。工作重点以面向社会主义新中国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农业生产技术为宗旨,开展控制病虫害研究,增加农作物产量,保障农产品供给。

文革时期

1966年,全国“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植保科研工作受到了极大冲击和影响。

1969年底,植保所人员被拆分数处,病虫害部分下放河南新安县农业生物研究所、农药部分下放四川重庆中国农科院柑橘所等。

1971年,河南新安县农业生物研究所搬迁至河南新乡中国农科院灌溉所东牧村,保留单位名称,撤销处室建制。后来农药室改建成四川农业科学院农药研究所。

1974年,提出了中国植物保护工作方针。

1978年,12项技术研究成果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开拓发展

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植保所重新回迁北京原址,恢复建制。年底,植保所下放河南新乡(病虫害部分)与下放重庆北碚(农药部分)的两地人员返回北京,开始恢复重建;同年中国农科院生物防治研究室成立。

1989年,原子能所微生物[2]室划归本所。

199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成立。

1992年、1996年,植保所在农业部组织的“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开发能力综合评估”活动中,两次获得榜首,并获得“全国农业基础研究十强研究所”称号。

1992年,承担的“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对国内外开放运行。

2006年,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生物防治学科整体并入植保所科研创新体系。

2013年,设施先进、功能配套的1.6万平方米国家农业生物安全中心开始运行。同年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第一批试点研究所。

2014年,研究所新增作物线虫病害流行和防控和天然产物农药生物合成与调控机理两个创新团队。

视频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相关视频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60周年
第八期专家介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张桂芬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