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成立于2006年7月4日,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事业法人单位,是专门从事城市环境综合研究的研究机构。

研究所的学科方向为环境化学与分析化学、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生态学、环境生物与生物技术、环境工程与环境材料;重点研究领域为:城市生态健康与环境安全、 城市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城市环境工程与循环经济、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

据2016年9月研究所官网显示,研究所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共有工作人员410人、研究生300人;截至2016年7月,研究所共招收506名研究生。

截止到2021年1月,研究所有工作人员285人,博士后、客座人员及访问学者50名。研究所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中科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11人、国家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2人。

目录

历史沿革

2006年6月29日,中国科学院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在厦门宾馆签署了共建“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备忘录。7月4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成立。   10月19-22日,城市环境研究所组织进行了2006年秋季博士生招生考试工作。11月,城市环境研究所党组织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全体党员大会。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奠基典礼在厦门举行。  

2007年3月9日,举行首届博士研究生入所教育活动。6月,应亚太经合组织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司的邀请,城市环境研究所崔胜辉博士代表赵景柱所长参加了亚太地区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专家组会议。7月13日-14日,城市环境研究所在漳州角美龙佳山庄召开第一次发展战略研讨会。

2008年4月7日,城市环境研究所与英国阿伯丁大学(University of Aberdeen)在英国驻华大使欧威廉(William Ehrman)爵士和苏格兰教育大臣希斯罗普(Fiona Hyslop)阁下的见证下签署了双方共建“中英联合环境技术研究所”的谅解备忘录。11月20日,在城市环境研究所举行“中英联合环境技术研究所”揭牌仪式。

2009年1月,香港理工大学与城市环境研究所签署科技合作协议。9月,通过人才队伍和科研活动与管理验收、通过科研装备、审计和财务管理专项验收、通过院基建项目竣工验收,与德国特里尔应用技术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11月16日,依托于研究所的厦门市水环境安全与水质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2010年3月,与香港浸会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10月,研究所获评中科院基建工作先进单位。11月,通过保密体系建设现场验收。

2011年4月,科研管理信息系统(ARP)通过中国科学院ARP项目[2]验收专家组验收。 7月4日,研究所举行了“城市环境长期研究站厦门站”成立仪式。10月,通过中科院干部人事档案检查验收、通过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评估。

2012年1月11日,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城市环境研究所成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下设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月17日,被中共厦门市委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评为“2011年度厦门市直机关文明单位”。9月25日,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顺利通过国家认监委专项检查。8月29日,研究所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正式设立。

2013年2月,研究所获得中国科学院“信息化评估进步奖”荣誉称号。5月19日,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厦门市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城市环境研究所“厦门市科普基地”称号并举行了授牌仪式。

2014年1月15日,经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城市环境研究所“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培养点获批通过增列。厦门市科学技术协会3月25日,被列为“福建省城市环境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2016年4月,与英国东英吉利亚大学合作谅解备忘录签署仪式、与青海师范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6月,与马来西亚丁加奴大学签署双方合作备忘录。

2020年,12月23日,河北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视频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相关视频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院士到德化考察调研

参考文献

  1. 中国现在到底有多少中国科学院院士? ,搜狐,2019-08-01
  2. 中科院ARP项目推广实施,中国科学院遥感研究所,2007-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