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由老一辈著名植物学家、中国近代植物学奠基人胡先骕、中国蕨类植物学创始人秦仁昌、中国植物园之父陈封怀三位先生于1934年亲手创办,是我国第一座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占地面积5000余亩。经过几代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现已建成松柏区、杜鹃园[1]、蕨苑、温室区、岩石园、猕猴桃园等17个专类园区,迁地保育植物5500余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157种,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特别在松柏类植物、杜鹃花属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引种保育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国内植物园中独树一帜的三大特色,奠定了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目录
地理位置
庐山植物园地处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庐山,位于中亚热带北缘,北纬29°51’,东经115°59’,海拔1000-1300米;年平均温度11.4℃,极端气温分别为32℃和-16.8℃;年平均降水1929.2毫米,降水日为170天左右,云雾日195.5天,全年日照数为1330小时左右。该园建于1934年,是中国植物学家创建的第一个用于科学研究目的的大型正规化植物园。由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秦仁昌、陈封怀所创建。占地4419亩,已建成12个园区,迁地保育活植物3400余种,已形成以松柏类植物和杜鹃花科植物为主要特色的山地园林景观,在我国名列前茅。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植物园的科普工作在提高国民素质,增强人们生态环保意识,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中的重要性已经日益被人们所认识。植物园的科普是面向作社会的,同时还围绕着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肩负对全社会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宣传和教育,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1996年该园被江西省科委列为江西省首家科普教育基地以来,相继被湖北省委宣传部、省团委、省大学生联合会、省高校、工委联合列为湖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并成为同济医科大学、华中农大、湖北中医学院、南昌大学等十余所大学的教学实习基地。1999年被授予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称号,并在全国第二次科普工作会议上被授予“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李岚清副总理亲自授牌。这些荣誉的获得与该园长期重视科普工作是分不开的。
成立背景
植物园是植物学及其有关学科的实验研究基地[2]。国外植物园诞生于文艺复兴之后,早在十六世纪,欧洲少数国家开始创建植物园,如意大利的比萨植物园建于1543年,巴图植物园建于1545年,是世界上成立最早而迄今还存在着的植物园。世界上各类性质的植物园,已超过1000个。我国的植物园起步较晚,它是随着近代植物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国内的植物园、树木园已达60余座,大多建于50年代至80年代,唯庐山植物园建于1934年8月20日,是我国建立最早的一座亚高山植物园,经过几代科技工作者和园林工人的共同努力,已成为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植物园。
视频
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庐山植物园"杜鹃花"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搜狐,2015-05-26
- ↑ 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科研岗位招聘,搜狐,2020-03-04